作者:羅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導語:
對於還沒有充分選擇權的幼兒來說,即使是一些機械訓練,有的孩子他可能也會參與,但會顯示出「沒精打採,打瞌睡,被動無趣」等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孩子,往往沒有什麼生命力。他們的生命力和鮮活的力量都被這樣帶有剝奪式的、枯燥的規則和訓練所消耗了!這些活動方式正在消耗著孩子生命力,對於孩子的發展危害是非常大的。
健康的兒童遊戲?怎麼定義?
兒童健康遊戲有三大特徵,第一個就是我們需要具備兒童的遊戲的元素,第二是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第三是遊戲代入的藝術化。
健康遊戲長啥樣?
如果我們通過對兒童遊戲,特別是幼兒遊戲進行觀察和研究,會發現,對於孩子來說,符合他們健康遊戲的一些元素,有音樂、運動、律動。
▲遊戲是什麼?
律動是什麼?
是音樂和運動的結合。我們有故事、詩歌、童謠。童謠形式有說的也有唱的,朗朗上口,符合孩子們的生活,符合他們的天性。童謠的內容有自然的,動物的,職業的很多方面。
孩子(特別是低年級段的)有很強的模仿的天性。孩子的遊戲元素,也有角色扮演的部分,把所有的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就是我們遊戲的規則,即:如何去做這些遊戲。
我們在幼兒階段,特別是小孩子的遊戲,0到3歲的孩子遊戲,我們還沒有特別的一些規則需要介紹給他們,更多孩子們是對環境的模仿,自由玩耍會更多(不同階段孩子的遊戲特點,本文第四部分詳細介紹)。
▲遊戲的分類
孩子的遊戲健康嗎?
——關鍵看這個遊戲自身所包含的這些元素。如果我們看到一個活動,沒有任何一個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些元素,特別是幼兒階段的孩子,我們一定要對這個遊戲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這真的是需要經過自己分析、思考的。
當我們說一個遊戲有故事的時候,是什麼意思?就拿小時候很多朋友都知道的「老鷹捉小雞」為例。
我們看到在這個遊戲中,我們有老鷹和小雞的角色分配,有角色扮演,那麼這是不是有遊戲的元素在?我們有沒有故事?
在老鷹和小雞裡面可能沒有一個專門的故事,如果有一個故事會更好——老鷹是怎麼找到雞媽媽和雞寶寶的?雞媽媽又如何愛這個小雞的……
就像這樣,我們是可以創編出一個故事出來的。
為什麼遊戲中需要有故事?這部分其實非常關鍵:
如果有故事,就意味著孩子就會有想像和一個內在的圖景:孩子在玩耍的過程,就是將自己想像成某一個角色、一種假想和扮演的狀態下去進行玩耍的過程。
所以他一定是有想像力、有模仿的參與的——這是在兒童幼兒階段裡面應有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
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就是這樣:我們有老鷹、母雞和小雞的角色,參與的孩子們都會把自己想像成這些角色。在這些角色之下,我們內在的故事場景就展開了。
孩子基於這樣的想像,便得到了相應的遊戲(或者說,運動的)動力。
▲想像和圖景
當孩子們把想像的空間和遊戲的空間結合在一起,想像中那些相應的角色,場景還有情節,他們會帶入到現實的遊戲空間之中來進行扮演和行動,給予他們相應的動力和支持。
遊戲與訓練有什麼區別?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圖:
▼
可以看到,遊戲有遊戲元素,但訓練沒有。
遊戲是什麼?
遊戲和訓練最基本的區別就是:遊戲有遊戲元素的參與,特別是有圖景的部分,讓孩子有想像,有模仿,有角色扮演在其中。
推動他們遊戲的力量是由內而外的,是基於孩子的想像,然後帶動他們的身體的活動,這個過程是非常愉悅的。這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是什麼?
訓練是機械的沒有生命力的。它是靠外部的命令,指令,甚至是競爭、淘汰的一些方式強迫。對幼兒孩子來說這種形式會使他們感到挫敗,使他們感到無趣、無聊。當孩子一旦覺得這個活動很無趣無聊,他會說:「沒意思,不想玩。太難了,我不想玩。」
訓練帶給孩子的是什麼?
即使是訓練,有的孩子他可能也會參與,但顯示出很沒精打採,打瞌睡,很被動無趣。這時候孩子們往往沒有什麼生命力。他們的生命力和鮮活的力量都被這樣的帶有剝奪性的、枯燥的規則和訓練所剝奪!這些活動方式就是消耗孩子生命力,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健康的。
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需要的是遊戲,而不是訓練。所以在這裡我想要真誠的告訴每一位家長朋友們,不要再去一些所謂的訓練機構。如果你自己知道一些與孩子互動的方法,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原則的話,相信大家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幼兒階段是一般指0到7歲,我們又把它分成3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
——意志的意志階段(0到3歲)
在這個階段裡,孩子的生命力主要在構建大腦和神經系統。
他們的玩耍呈現出一種無意圖的模仿式的玩耍——他們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思考力,他們全然的對周圍的環境呈現出一種開放的姿態;他們可以模仿周圍的環境,周圍環境有什麼他們就模仿什麼。
孩子的保護,取決於你帶給他的環境
所以看到孩子如此開放的面對世界的同時我們需要很好的保護,成人要做好引導工作——知道什麼樣的環境對於孩子來說是健康的。否則對孩子就是一種感官或者發展的一些破壞。
不要去一些超市和商場;不要去聲光電的這些過度刺激的地方;而應該更多帶孩子去大自然遠足散步,我們可以帶孩子,跟他的同齡的或者比他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們一塊,做一些簡單的互動——雖然這個時候的孩子們還沒有發展出社交的能力,但是他們可以有這樣一種相互的陪伴和模仿。
讓家成為言傳身教的場所
我們成人在家裡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何說話,如何去說一些正向的積極的話,如何跟我們的家庭的成員,跟我們的妻子、丈夫保持非常正向的健康的一種關係,非常重要。
第二階段
——感受的意志的階段(3到5歲)
幼兒遊戲第一階段在構建孩子的身體的生命力,是在大腦和神經系統,而第二階段將會來到胸腔,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
想像和記憶力更突顯的時期
生命力就是幫助我們生命成長和形塑的力量。當這種力量進入到胸腔和呼吸血液循環系統之中,孩子的身體和頭的比例又開始進一步的變化,孩子的身體變得更長一些,特別是胸腔這個部分。
孩子也開始產生了更多的力量,想像和記憶力相對更凸顯出來——當然這不意味著孩子的模仿力在這個時候弱化,而是記憶和想像的力量相對的更加成型!
3歲——自我意識的覺醒
如果去問一個成人,你能不能記得0到3歲時候發生的事情?幾乎很少有朋友舉手。但是你要說三歲以後呢,就有很多朋友舉手了。
大概是三歲左右,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時空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開始容易被記住了。這時候,孩子的玩耍將會轉變,他們更多進行的是基於記憶和想像的隨機玩耍。
這意味著這時候你可以跟孩子們去講一些故事,包括我們說到以故事為基礎的故事遊戲,做一些角色扮演,帶入一些相對不那麼複雜的規則的遊戲。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身體力量,身體協調平衡都有了明顯的增強。有的孩子他們可以玩平衡車,可以爬樹等等,所以他們比起在童年早期參與的活動、遊戲都有了更廣的一個提升。
基於記憶和想像的這種隨機式的玩耍,意味著他們還並沒有非常有意識地去主動計劃,或者選擇要玩什麼。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孩子的環境的保護依舊非常重要。
第三階段
——思考的意志的階段(5-7歲)
5-7歲,孩子遊戲創造力的萌芽
在經過五歲的這個時期後,孩子的創造力開始呈現,他們的玩耍和小孩子們就會有些不一樣了。這時孩子的生命力開始進入到四肢和新陳代謝系統之中——當他們在玩耍的時候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比如:
某天想玩一個救護車的遊戲,他可能就想我需要什麼樣的玩具,比如需要有個椅子做救護車車頭,需要一些毛線卷,把車頭和車身連接在一起,還需要有司機,消防員等等……那他就會去相應構建,並邀請其他小夥伴參與遊戲。
這時候的玩耍,相對會更加有他的圖景,這個圖景就是指他的想法。
這個階段我們跟孩子們在進行互動時,相對來說可以帶入更成型的、遊戲規則更複雜一點的活動。
這時候你跟孩子做遊戲,他自身的創造力和想法就開始多起來了:
家長有時候會問我,老師我玩著玩著,孩子就說我們這樣玩,其實在這個遊戲過程中變化的不是規則,是什麼?是他的創造力開始產生了,我們需要去聆聽他的一些新的想法,跟他互動起來。
5-7歲,小肢體發展越發明顯
讓一個3到5歲的孩子去做一些比較複雜的縫線、包包、用剪刀的一些手工活動,可能還比較困難,甚至繫鞋帶都有問題。
而在5到7歲的時候,他們可以玩一些手工遊戲了。如果正常發展的話,精細的動作也沒有問題。
一些精細動作的遊戲會幫助到孩子,特別是進入到6、7歲的孩子,準備好進入到小學學習,比如學習寫字算術這樣的一些工作。
0-7歲孩子遊戲的特點
基於我對於空間的意識的一些研究,0-7歲孩子的意識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夢幻性、整體性的特點。
夢幻性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孩子在遊戲過程裡,需要更多的想像,也需要更多的安全感,需要被保護,不能有非常強烈的競爭和對抗,我們也不能有任何的訓練,需要讓遊戲呈現出一種非常有趣的一些特點。
我們可以知道孩子這樣一種夢幻性的意識,如果我們用一個狀態,比如,像宇宙的起點,就是一個混沌的狀態。我稱之為一維的空間意識。也就是說,他們意識的發展更多的跟整體與周圍結合在一起。
整體性與安全感的需求
如果你跟一群孩子們在整體玩耍,群體玩耍的話,千萬不要讓一個孩子單獨扮演某一個角色,他會感覺到很沒有安全感或者手足無措,或者是把他通過某些方式讓他脫離遊戲。
比如說退出機制,如果做不到怎麼樣,你就得要退出遊戲,對於幼兒孩子來說,是不能夠這樣做的,這會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
幼兒階段的孩子,我們不能夠讓他有不安全的感覺,不能有退出的機制,不能讓他單獨在這個群體之外,這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對於健康遊戲這個主題,還是說帶入活動,我們需要講究藝術化。剛說到有的活動,雖然我們認為是典型的三年級的活動,但是當難度降低,人數有變化的時候,它可能會符合幼兒園的孩子,所以這個部分它其實又是靈活和藝術化的。
如何把握藝術化,其實每一個活動要素都不一樣。比如遊戲的時間不同、空間不同、參與的人數不同以及參與者的狀態的不同,都會讓遊戲變成一個獨特的遊戲。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有這種理解:當我們看到有一個遊戲,或者你找到一個遊戲書,它告訴你是怎麼玩的,然後你就認為這種遊戲只有這種玩法,或者它說一定就是這樣玩的,不是的。
我們一定要作為一個覺察者,看孩子究竟是誰?他們的狀態如何?該怎麼帶入活動?這個部分其實有很大的講究。相信家長朋友們,如果你們開始在跟孩子做活動,你們會發現有哪些活動孩子們適合或者不適合。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孩子的反應。如果他們覺得太有難度,不想做、無聊或者是疲倦,我們就需要藝術化的調整。比如降低難度,比如貓和老鼠的遊戲,追趕類的,如果孩子都已經非常恐懼了,你要不要再拼命的追他呢?肯定不能。但我們也許可以變成一個非常可愛的貓:「我來了,喵~」。
這樣孩子又會覺得很有趣,然後再給孩子設置一個家,他隨時都可以進入到家的洞裡去躲避,這是不是有安全感了呢?這個時候我們就算是一個追趕類的一個圓形活動,但是它就又變得適合幼兒園的孩子來玩耍了。
遊戲參與者(包括孩子和父母)都有內外的兩種活動在發生——外在是我們看得到的一些行為、語言、社交、模仿和運動;內在有想像、記憶、假想等等一些活動。
一個看上去簡單的遊戲,其實內在也在多元、同步地在發生著。也意味著我們的遊戲活動是具有很強的教育的意義的——當我們在遊戲的時候,通過玩遊戲這個的空間,我們所面對的問題, 成長和挑戰就會帶給我們一些力量。
比如狼和羊的遊戲:
羊從一邊岸出發,要到對面去吃草,狼在中間。當一個孩子作為羊穿越這個空間面對狼的時候,他內在是怎樣的呢?
如果這個孩子是個比較膽小、需要勇氣的孩子,這就是讓孩子去面對內在的恐懼的非常棒的機會——當他面對狼,可能就是面對自己內在那一面,他自身的動物性的品質的一面,或者是他需要提升勇氣的勇敢的那一面。
當他穿越了這個挑戰或者障礙的時候,其實也就帶來了給他更多的內在的力量。
這些內在的力量是切切實實的已經在遊戲空間中發生,也一定會轉移到我們的現實空間之中去,這就是我所說的遊戲空間和現實空間的這種轉化的力量。
作者:羅絢,空間戲劇和空間遊戲教學系統的創始人。文章發布於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參與互動;你也可以關注我們,以便及時收到更新動態提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