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商廈朝東北方向望去,二七塔鶴立雞群,地面綠樹成蔭,鄭州綠城的稱謂可謂實至名歸。
那時候火車站是這樣候車的,候車的趕路者都在室外等待著,火車站也只有幾排房子,那時候還是綠皮火車還沒有動車和高鐵,做一趟綠皮火車的煎熬時間讓人記憶深刻。
二七區商業已經開始,最早開始了鄭州的商貿之路,也只有老家還保留著這樣的集市。現如今鄭州早已經過了幾代的商業變化,現在丹尼斯、國貿360等成為鄭州人購物的天堂。
那時候傳統的陽颱風格,最早也聚集在國棉廠附近,清一色的紅色洋房,現如今雖然已經過時,但在當時也是有身份的象徵。現在城市都是密密麻麻的高樓,房價也特別高,真不好說誰的幸福指數更高。
那時候孩子們放學後最愛玩的地方就是有土堆的地方,可以盡情的玩土,可以在土堆裡踢足球,現如今孩子放學後就是做功課,上著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難得周末有時間會去商場遊樂場撒歡下,每個時代的童年都不大一樣的啊。
那時候物質匱乏,街頭修鞋的大爺隨處可見,生意都還不錯,現在人估計很少再會去修補鞋子了,鞋子好好的,不好看了,過時了就不會再穿了。現如今這種手藝人已經很少見,農村集市還為數不多的保留著。
路邊隨處可見大二八自行車,清一色的飛鴿牌,自行車是人們主要的交通工具,每輛車都被主人擦的鋥亮,沒有自行車感覺都沒有面子,跟現在的小汽車一樣一樣的。我想很多80後都有坐在自行車後座被爸爸載著趕集的經歷,現在的孩子都是做在小汽車裡,童年不同樣啊。
國棉一廠那時候絕對的牛掰,絕對的輝煌,大門至今還保留著他的故事,如今國棉廠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後已經凋零落寞。
那時候公交車已經是電車了,上方架著電線,公交車根據電線的架設方向行駛,現在去建設路還能看到曾經的電樁痕跡。現在鄭州公交車經過了汽油、天然氣也走向純電動公交車,只是上方不需要電線,可以穿行到街頭任何地方。
同志們上下班高峰期人還是挺多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車和自行車,現在人上下班主要是公交車、地鐵、小汽車、電動車,自行車也只是短距離過度下。
時光荏苒,三四十年彈指一瞬間,鄭州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看到這些老照片每個人都會有些感觸,對於老鄭州,你有哪些珍貴的收藏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