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講到了有熊孩子的家庭,關於孩子玩具等物品的收納。
這一期,我們接著這個話題,聊一聊其他的方面。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曾經為凌亂的房間而頭疼不已過,
「隨處可見的玩具,地上一不留神就踩到的繪本,桌子上零零散散的畫筆......」
這些簡直就是父母的噩夢。
很多家庭可能在沒有孩子之前,家裡收拾整理好兩個星期都還可以保持原樣,
但是,一有孩子之後,可能十分鐘家裡就變了樣。
特別是在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家裡又會多出很多書本、紙筆,這更是給收納工作雪上加霜。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應對這些情況,讓有孩子的父母們不至於那麼的手忙腳亂呢?
收納小妙招
#衣物收納區#
小朋友長得快,所以在兒童衣櫃設計上,需要多考慮多樣化的功能組合,
最好除了可以存放衣物外,還可以放置玩具、書籍等,實現一櫃多用。
可以選擇開放式的置物架,
常穿的衣服掛起來,方便拿取,孩子也可以自由的挑選自己想穿的衣服。
懸掛區下方,可以放上收納盒,貼身內衣、襪子等,可以收納在盒子裡,乾淨又衛生。
衣櫃收納三大原則:
● 上衣掛起來,因為衣服還是掛起來佔地最小,拿取方便一目了然;
● 分類,孩子的內衣、襪子等要單獨收納
● 貼標籤,目的是讓孩子自己能整理衣櫥、能管理自己的衣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學習用具收納區#
「媽,我的書呢?」
「媽,我的筆找不到了。」
「媽,快幫我找一下書包。」
「爸,我媽呢?」
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呢。
到了學齡期,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書桌,文具、教科書、作業本也開始多了起來,
得好好歸納一個收納區。
不然就容易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
開始找不到橡皮,鉛筆,書本等,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個「死循環」。
考卷、作業本等文件,就用文件收納盒收起來。
文具類的,筆、橡皮、直尺……
可以用組合收納盒分類放起來,不同型號隨意組合,
長的可以放鉛筆、直尺等;短的可以放膠帶、橡皮檫等。
另外,孩子開始上學之後,可以在進門區域設置個學習用品收納區,
進門區域即玄關區域,這樣孩子一放學就把書包,雨傘、衣服、帽子等,通通放在這裡,
不單單進門方便,出門也方便,早上一拿就走人,還不用著急找東西出門了,還可以防止遲到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家長要做好引導的工作,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收納整理,而不是父母一直「代勞」。
可以創造一個能激發孩子自主意識的空間構造,做好收納區域劃分。
例如有學習區,玩耍區,更衣區,還有休息區。
學得時候要專心地學,玩得時候也要開開心心地玩,勞逸結合。
教會孩子自己整理收納,不僅房間看起來更加清爽,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得到鍛鍊。
此外,分類歸納東西,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有助於孩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