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熊」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現在非常流行一個詞「熊孩子」,通常當我們遇到搞破壞、不守規矩、非常淘氣的孩子,我們都嘆一句:&34;,指得就是孩子無所顧忌,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今天我們也來說說讓無數媽媽們頭痛的問題--孩子太「熊」了,該怎麼辦?
Q:所謂的「熊」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是指調皮搗蛋、不聽家長話、亂哭亂鬧,經常讓人哭笑不得的小孩。
但是,其實很多孩子都是「被」熊孩子了。這是因為很多家長都會忽視孩子的內心想法,所以一旦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心理預期,就會被家長誤認為變「熊」了,時間長了這種心理暗示也就讓孩子「被」熊孩子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家長要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把自己對於乖孩子的標準強加給孩子。
Q:孩子在不同階段有哪些「熊」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周期,比如:
其實3歲以內不存在家長所謂的熊孩子,孩子的很多行為動作、語言或者情感上的表現其實是孩子所處階段的正常發育特徵。
家長以為孩子太熊,很大原因是家長不了解孩子各階段發展的特點,小孩子的表現不能從成年人的角度來思考,教育孩子時要有耐心。
Q:孩子小時候「熊」,長大會更「熊」麼?
孩子長大之後是否會變得更「熊」是和家長的引導與成長氛圍息息相關的。如果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沒有起到表率作用,那麼即使小的時候是個乖孩子長大也依然會變「熊」。
Q:面對「熊」孩子,家長們該怎麼有效引導呢?
1.弄清意圖
對於熊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行為本身不是重點,他們可能只是通過行為傳達某些觀點。理清孩子的思維才能給出更好的教育及引導。
2.尊重孩子
父母應尊重孩子,習慣換位思考。多多留心孩子的行為,一旦發現有好的行為習慣及時給與表揚,讓孩子感覺到你的尊重,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
3.言傳身教
對於孩子的教育,大家經常說:「聽,會忘記。看,會記住。做,會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身上很多隱性的優缺點都在無形的影響的孩子,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先要嚴於律己。
如果多去鼓勵孩子勇敢、獨立、自主的去面對這個世界,可以大大的減少父母缺點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只有培養孩子勇敢的去面對世界,有責任感,有擔當,未來孩子的人生才會充滿陽光和成功。
4.給孩子立個規矩
要給孩子立個規矩,讓他從小就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個意識在寶寶頭腦中紮下了根,就會成為他的行為準則,形成自律。寶寶需要一個界限,這個界限給他展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特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