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Lucy
近日,一則的新聞衝上熱搜。
8月30日,在中國臺灣新竹市舉辦的風箏節活動現場,風勢突然增大,一名女童被一個風箏纏住了身體,隨後被發瘋卷到了半空中,在風中上下亂飛,嚇得現場人員驚聲尖叫。
所幸女童降低高度後,被拼命跳起的人群搶下,只是受到驚嚇,頸部擦傷,而沒有生命危險。
從網上發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女童在空中被風吹的不停地上下反轉,看得人心驚膽戰。可想而知,這名女童該有多害怕。
關乎這類新聞,我們已經屢見不鮮了。每年都會有大量關於兒童出事故、出危險的新聞。
其中關於兒童溺水的報導是最常見的。
根據《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2010年至2015年,溺水已經成為0-19歲青少年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溺水事故頻發,屢見不鮮
每年暑假,都會有兒童溺水的悲劇發生。
6月21日,重慶市8名小學生在河邊玩耍,其中1名學生不慎落水,其餘7人去營救,不幸的是,8人全部遇難。
前段時間,河南駐馬店市新蔡縣的一位目前帶著兩個兒子去河邊抓魚。
其中一個孩子不小心落水,母親為救孩子也跌入水中,兒子救上來了,母親卻不幸身亡。孩子在現場痛哭:「我錯了!媽媽,我錯了!媽媽還有救嗎?」
這樣悲劇我們已經看得夠多了!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每一個孩子的遇難都會成為這個家庭最大的悲劇。
但是,為什麼每年我們還都能看到這樣的悲劇?
歸根究底,還是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一些家長只顧著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卻忘了交給他們安全是最終重要的事情。
甚至有些家長自己都沒有安全意識,就像那個帶著兒子去河邊抓魚的母親一樣,明知道可能有危險,為什麼還要帶著孩子去冒險呢?最後造成了悲劇。
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作為家長,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教給他們無論何時,都要以自己的安全為主,不要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呢?
防止交通事故
家長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不能再馬路上玩耍。教給孩子紅、黃、綠燈的基本含義以及一些基本的交通標誌。教育孩子要走人行橫道,不能在街上亂跑。
防止觸電
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能隨便玩電器、電線等,不能把手指或物品伸進電源插座的插孔裡,不能把手伸進正在運行的電扇裡。在雷雨天氣裡,不看電視、不躲在樹底下。教給孩子認識防電標誌。
防止溺水事故
要教育孩子不能到水池、遊泳池、河邊玩和遊泳。如不慎掉入水中、要懂得呼救。
防止摔傷
教育孩子不能隨便爬高跳下,不到陽臺、窗臺、雙層小床等高處玩耍,爬攀登架時應抓緊護欄,不互相推拉。
走路奔跑時眼睛看著四周,防止絆倒或與同伴相碰。跑到拐角處時喲放慢速度,上下樓梯靠右邊走,不相互推擠。
防拐騙走失
要讓孩子記住家裡人的電話、姓名、工作單位以及家庭住址。教育孩子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或交談,不能要陌生人的玩具、食品及其他東西。
一旦被陌生人帶走,要懂得呼救,會拔打家裡的電話,並能講清時間、地點、內容。
教育孩子跟父母外出時,要跟著大人不走失,一旦走失,要找警察幫忙,不要聽信陌生人的話。大人不在家時,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