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記得樣板戲嗎?如何評價它對今天的中國戲劇的影響?

2020-12-13 笑語千年

京劇「樣板戲」曾被譽為「無產階級文藝的排頭兵」,它是帶著強烈政治色彩的特定時代的產物,是在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下,匯集了無數京劇大師的心血的對京劇改革的一種新嘗試。它唱腔優美,舞臺設計生動,給古老京劇帶來了現代血液。樣板戲以其緊湊的節奏、直白的唱詞和優美的曲調,將傳統京劇與西方戲劇虛實結合,使京劇藝術煥發了勃勃生機。雖然它有著突出政治的特點,也有些程式化和模式化,但她卻在那個年代得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認可與歡迎。

我們知道,京劇藝術在樣板戲出現之前,觀眾雖然多,但遠遠沒有達到全民皆唱的程度。正是樣板戲的出現,為京劇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一塊生機勃勃的市場,樣板戲塑造的楊子榮、李玉和、阿慶嫂、洪常青等人物形象成為全國人民的偶像,為京劇的普及與推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智取威虎山

作為一個特殊時代的產物,樣板戲的發展之路充滿了崎嶇和艱辛。她曾是風靡全國的最流行的文藝形式,也曾在某個歷史階段被批判得體無完膚。它似乎天生政治掛鈎,成也政治,敗也政治。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樣板戲又漸漸地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歷經多年的風雨,仍然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我們今天來回顧樣板戲,是要在肯定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基礎上,去除其中不應該帶有的一切政治因素,單純從藝術角度來分析她,欣賞她。只有這樣,才能去偽存真,還樣板戲以現代京劇的本來面目,並用她的成功來發展現代京劇,弘揚國粹。

一、何謂樣板戲

「樣板戲」指的是1964年全國京劇現代戲匯演中,湧現出了以《智取威虎山》、《蘆蕩火種》、《紅燈記》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現代京劇,當時的中央領導要求對這些優秀劇目加以宣傳推廣,作為振興京劇藝術的「樣板」。1966年,當時的中央文革小組確定了《智取威虎山》、《沙家濱》、《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八部作品作為「革命樣板戲」,成為正式的官方用語。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都是突出宣傳毛澤東思想,歌頌革命英雄,是團結教育人民,打擊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

紅燈記

從表演方式上來說,樣板戲與之前的京劇相比,有著許多創新。中國的戲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形成了許多曲種和流派,但內容基本上以反映忠臣良將、才子佳人為主,反映普通工農群眾的題材相對較少,基本上都是以「老爺太太公子小姐」等角色統治舞臺。而樣板戲大膽的顛覆了這個傳統,使得工農兵成為了舞臺的主角,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搬上了舞臺,極大地豐富了戲劇的表現形式。

早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務院就發布了《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指出「戲曲應以發揚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人民革命鬥志,讚美生產勞動中的英雄主義為首要任務。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十多年裡,也湧現了《李慧娘》、《小二黑結婚》等一批優秀劇目。這些劇目雖然謳歌了普通勞動者,但是其中的政治色彩並不強烈。自六十年代毛主席對文藝問題做出了兩個批示之後,「工農兵文藝」的浪潮在全國興起,藝術主流開始發生轉變。在當時「反右運動」和「三面紅旗」的指引下,「階級鬥爭」開始成為文藝創作的主線,許多傳統的曲目被否定,舞臺上特別需要一些新的曲目來填補空白。因此中央要求文藝界要「滿腔熱情、千方百計的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創造出符合時代的工農兵英雄人物」,塑造一批「高大完美的無產階級英雄典型」,而這就是樣板戲出現的時代背景。

二、樣板戲的內容

八部革命樣板戲基本全是革命歷史題材作品,都是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反映黨和黨領導的人民群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鬥爭史,也從各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民的社會生活,都有著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樣板戲的題材都是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鬥爭,都重現了革命者的鬥爭風貌,具有極大的革新意義。

我們以《紅燈記》為例。這是一部反映東北抗聯鬥爭題材的作品,劇中以東北一個小城為故事發生地,通過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三口人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與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英勇鬥爭的故事,熱情歌頌了共產黨員為了革命事業鬥爭到底,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鬥爭史,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紅色作品。劇中的主角李玉和,是一位堅定的共產黨人,他在反抗階級敵人和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犧牲了,而以李玉梅為代表的新一代的革命者,又接過他們父輩的旗幟,踏著英雄的鮮血英勇前進,突出了烈士的悲壯和無畏,展示了革命者的堅定信心和革命一定勝利的樂觀主義精神。

三、樣板戲的成就

客觀的說,我們不能因為當時主管樣板戲的某個人的思想問題而去全盤否定樣板戲。這既不客觀,也沒有道理。

1967年5月1日,八部樣板戲進京匯演。這次匯演通過《紅旗》雜誌的刊發,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因為《紅旗》雜誌是由中宣部主管的黨的喉舌,它在隨後的雜誌上對樣板戲的劇本進行了全文發表,透露出來的是對樣板戲的極為重視的政治語言。

當時把持宣傳口的一些政治人物,為了樹立自己的文化權威地位,也利用一切機會去宣傳樣板戲,這一點,我們在討論樣板戲時,是必須要弄清楚的。但是單純就一種藝術形式來說,樣板戲是凝聚了無數藝術家心血和汗水的,無論是劇情、人物還是唱腔、舞臺表演方式,都有著很多可取之處,對京劇的貢獻也是很大的。

樣板戲的選材都是以鬥爭故事為主,情節曲折,矛盾尖銳,這些緊張的劇情和尖銳的矛盾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在舞臺這個方寸之地予以展示,本身就需要極高的藝術表現力。所以樣板戲都是經過濃縮的事件,表現的是凝練的生活。

以《智取威虎山》為例。楊子榮在打虎上山一段中,以白雪皚皚的雪山為背景。在一株株松樹之間穿行,伴隨著他的「穿林海,跨雪原」的高亢唱腔,用連續的蹬腿、跨腿、直蹉步來表現森林的廣闊;用甩大衣、舞動馬鞭和橫蹉步來展示英雄縱橫馳騁的英姿。在聽到虎嘯之後,用勒馬、脫衣摔叉來表現馬兒的心慌;用打旋子和連續亮相來反映英雄的機警,最後用跳躍開槍表現英雄的無畏,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舞臺表現力極強,為觀眾展示了一個大無畏的共產黨人的英雄形象。而注重舞蹈的《紅色娘子軍》更是在動作設計與編排上極具匠心,將京劇與芭蕾舞相結合,將婦女革命者迎著紅色的朝陽闊步前進的革命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看過後留下深刻印象,久久不能磨滅。

對人物的刻畫上,樣板戲更是緊緊扣住主人公的形象,在場次安排、人物關係處理和情節上都集中突出主角的性格和英雄形象。比如《紅燈記》中的李玉和,從第一場開始,直到鬥鳩山,刑場站的大義凜然,無處不是極力突出李玉和的大無畏精神和為黨為人們不畏生死的高尚品格。

傳統京劇的唱念和道白,都帶有傳統技巧,在某些字的吐字發音上與口語有所區別,音調、語速也與口語不同。這固然增加了京劇的韻味,但也遠離了真實生活,特別是在人民群眾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五六十年代,增加了群眾接受京劇的難度。而樣板戲將傳統的念白用口語的形式進行表現,更加貼近人民群眾,貼近生活,也更容易被人民群眾所接受。無論是念白還是唱段,樣板戲都是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口語為主,在方便群眾欣賞的同時,也為群眾的傳唱打下了基礎。也就是說,樣板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無論你是喜歡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能在裡面找到認同感。

就唱詞來說,雖然樣板戲的唱詞有些程式化,政治色彩比較濃,說教性比較強,但他有著朗朗上口的特點,戲詞直白,直抒胸臆,特別適合表達革命者那種淋漓盡致的大無畏精神,也非常容易迎合人民群眾的口味。所以直到今天,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還能哼唱出樣板戲的一些唱段,就是因為樣板戲的唱詞讓人過目不忘,雖經歷多年風雨,仍歷歷在目,只要聽到旋律,就很容易想起來。

四、樣板戲的評價

樣板戲是中國人民自己創作出來的一種藝術,它汲取了兄弟劇種和京劇中的營養,並加以發揚光大。它是對京劇的繼承,又是對京劇的突破,它是將中西方樂器結合演奏方式運用到京劇中的一個探索。為中國戲曲今後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借鑑。

樣板戲非常善於根據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矛盾衝突來進行相對的音樂戲曲創作,使得它在傳唱的過程中有了絢爛和奇妙的藝術魅力。雖然它產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但是我們不能把藝術之外的政治、文化上的東西強加在它的身上。在今天這個開放的社會,我們更應該有這種胸襟,要承認它對戲曲發展的推動作用,也要承認它自身的藝術價值,這才是客觀的唯物主義態度。

相關焦點

  • 江青霸佔樣板戲 田漢寫劇本坐監而死
    《紅燈記》被樹立為樣板,於是樣板戲由此產生了。     《奇襲白虎團》在北京試演時,文化部部長們和會演辦公室的人都去看了,大家感覺很有特點,確實把京劇「革命化」了,特別是其中的男主角,奇襲連連長,是19歲的青年演員宋某,他的武功根底很好,整場演出比較流暢,大家都認為是比較好的劇目。山東省京劇團演出沒有幾天,江青就知道了,也來看《奇襲白虎團》。
  • 當年八個樣板戲:隨著時間的流逝,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以上戲劇並稱為「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八個樣板戲,都字字珠璣,千錘百鍊,不似現在的影視劇那般粗製濫造,單從文學角度講,絕對是精品中的精品,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作品,當下的任何京劇包括舞劇以及交響音樂,絕對難以超越中國在這個特殊時期誕下的經典文藝作品。
  • 八大樣板戲的成就,為何至今沒有被超越?至少有這樣三個原因
    而且這八大樣板戲內蘊人間新氣象,因其高超的藝術設計,還有經典的場景和唱腔,曾經一度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曾經有人採訪,當年的八大樣板戲有多麼火熱,就有老一輩人回憶,那個年代的人,基本上每個人看過不下20遍,甚至老人們都能倒背如流。而且說句實在話,當年樣板戲的成就,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被徹底超越。
  • 「地標文化絮語」關於樣板戲的兒歌——拍手歌,您可還記得?
    【地標文化絮語】關於樣板戲的兒歌----拍手歌,您可還記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圖片來自網絡四五歲的時候,有濟南的幾十個知識青年進駐我們村。當時的村辦幼兒園,叫「育紅班」。這首關於樣板戲的拍手歌,哪位還記得呀?
  • 淺談:中國戲劇的價值和理念分析
    我們可以把這一極其重要的表述,看成是中國文化價值轉型的標誌,當執政黨將自覺地承擔起中國「傳統文化忠實的傳承者和弘揚者」的角色時,戲劇界決不能置身局外。 這是現代中國的社會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轉折,它意味著我們對中國戲劇傳統,應該和可以有全新的認識與評價,因而也是今天討論中國戲劇的價值重建的政治基礎。
  • 如果「巴學園」在今天,它會獲得評價認可嗎?
    方案包括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組織實施三部分,涉及對幼兒園、中小學、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評價。 這一綱領性文件的出臺必將對中國的教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
  • 「樣板戲」《紅燈記》創造了4項金氏世界紀錄,你知道嗎?
    作為「樣板戲」中最為傑出的代表,《紅燈記》知名度極高,在改革開放以後也未塵封,甚至成為重排次數最多的「樣板戲」劇目。 《紅燈記》與「世界紀錄」有什麼關係?在「樣板戲」最輝煌的十年間,這一批戲當之無愧是被數億人聆聽最長時間的音樂,但當時人們並不知道或不關注是不是「世界紀錄」。
  • 戲劇翻譯家胡開奇:中國當代戲劇大部分尚停留在娛樂階段
    主要著譯作品包括:《戲劇集:一九八四/動物莊園》、《薩拉·凱恩戲劇集》、《邁克·弗雷恩戲劇集》、《枕頭人:英國當代名劇集》、《懷疑:普裡策獎劇作集》等。主要上演譯作包括《哥本哈根》、《求證》、《懷疑》等。    1 你是如何與戲劇結緣的?
  • 北美優質外教告訴你:中國學生如何走進英文戲劇?
    因此,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我們實際上必須重新學習如何發音和說話,它會調動口腔中完全不同的肌肉,這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練習。第三,詞彙的問題……很多人之所以會覺得英語難學的原因有很多-我想說的是,它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語言,這意味著它的詞彙量更大,更發達。英語中有很多單詞是由其他語言的詞彙中選取添加到自己的詞庫裡的。
  • 中國現代戲劇與《茶花女》!
    對中國來說,現代戲劇是一個全新的文類中國的現代戲劇,就是話劇。五四之後的話劇發展,簡單說,是「一個人+一齣戲」。人,就是曹禺;戲,就是老舍的《茶館》。中國現代文學討論的「戲劇」不是指「演戲」,而是指「戲劇文學」,是劇本。戲劇文學在今天非常少,劇本本身很少有人看。而曹禺當年寫《日出》時,是寫一幕發表一幕,很出名。觀眾不是先看戲,都是看劇本,這是戲劇文學。什麼叫戲劇,什麼叫戲曲?
  • 高子文:《文明的逆子們——美國現代戲劇的中國敘事》
    內容簡介該書主要研究美國現代戲劇的中國敘事,研究美國現代戲劇如何描繪中國,以及如何接受中國文化。作者將這些自覺地運用外來文化進行戲劇的革新的藝術家們稱之為「文明的逆子們」,他們誕生於自身的文明之中,卻又對其提出了反思和質疑。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豫劇文化,舞臺美術
    它在戲劇創作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後來才被不斷進行的藝術實踐所證實的。只承認舞臺美術是一種表現戲劇環境的藝術,不僅是限制了舞臺美術作為戲劇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在發掘劇本的內涵,表現人物的精神和主題思想、藝術構思方面的能動作用;而且把舞臺美術劃定在一種具象的、 單一的環境再現上,也從根本上限制了戲劇多樣化和不同流派風格的發展。1964年全國京劇會演之後,「樣板戲」逐漸佔據舞臺。
  • 斯琴高娃回顧當「舞蹈演員」經歷,希望戲劇通過青島在全世界發聲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 圖 /半島記者 吳璟在今天舉辦的第八屆國家戲劇學院獎開幕式上,評委會主席、著名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進行致辭。在開幕式上,斯琴高娃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告訴臺下觀眾,好的演員應該接受更多的訓練,第八屆「國際戲劇學院獎」在青島舉辦,「希望戲劇通過青島在全世界發聲。」
  • 中國的戲劇表演訓練方法是怎樣一路走來的
    從1991年到今天,27年又過去了,當年胡導教授遇到的問題,今天似乎還大部分存在著。在全球化不斷加劇的今天,文化包括戲劇的交流和互動已經成為常態,反思和總結我國戲劇包括話劇表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具有中國氣派、民族風格、世界影響的中國學派的演員培養方法和訓練體系,我認為已經迫在眉睫,這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 中國八大特攝片,還有人記得金甲戰士嗎
    說到特攝片,很多人想到的是日本的奧特曼、假面騎士等等,特攝片主要還是日本和美國比較厲害。其實我們中國也有一些特攝片,不知道大家以前看過沒有?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中國八大特攝劇。這部劇是中國的公司和日本的圓谷公司聯合拍的,相當於一部中國特色的奧特曼。不過上頭審核沒過。6、天火傳說將科學家尋找天火,保護天火,跟野心家爭搶,維護社會和平的故事。從中找到了四塊靈石,獲得這四塊靈石的人能夠變身四靈戰士,青龍戰士、白虎戰士、鳳凰戰士、玄武戰士。好吧,中國喜歡用五行或者四靈來做設定。
  • 戲劇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挖掘孩子學習內驅力?
    戲劇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挖掘孩子學習內驅力?近兩年,國內亦有戲劇走進公立校的聲音,更有國際學校將其作為選修課。戲劇究竟有何魅力?它在教予孩子什麼?而我國時下的青少年戲劇教育生長環境如何?戲劇教育機構又在做著哪些實踐和探索?
  • 嘿,看過戲嗎?世界三大古老戲劇之一的戲曲是受什麼影響形成的?
    今天曉白就和大家一起聊一下戲曲的起源吧~喜歡的朋友或者覺得曉白說的有欠缺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哈,曉白會與大家共同成長~首先,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戲劇文化呢?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民族戲劇,總得來說有三大源流:一是古希臘戲劇;
  • 外國人看中國新說唱,評價那吾克熱:中國的阿姆,這有點過了!
    還記得上一期小編與大家聊的,美國rapper是如何評價吳亦凡的嗎?就在這幾天,美評《中國新說唱》這一節目又更新了,如今這些黑人老外又將目光投向了被吳亦凡評價為「中國阿姆」的那吾克熱,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如何評價我們這位rapper的吧。
  • 戲劇大師林兆華:中國戲劇太做作,戲劇到底是什麼?
    林兆華此後多次打破傳統舞臺觀演關係,觀眾驚豔「原來戲劇還可以這麼演」:他在舞臺上養過馬;在人藝召集過隔壁胡同工地的百來號民工上臺演戲;為了排演《櫻桃園》承包過一片果園……人們評價他「一戲一格」,近80部作品幾乎沒有重複過自我。他的許多作品飽受爭議,但他卻說「挨罵不怕,只要有價值!」他的「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是中國第一個工商註冊的民營戲劇工作室。
  • 戲劇就是活在舞臺上的人
    也促使我們更深入地對戲劇的本性做一些思考。林兆華是個對戲劇有獨到見解的導演,也是一個很不安分,喜歡劍走偏鋒的導演。他很少重複自己,幾乎每一次他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給觀眾。對每個中國戲劇人來說,他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這兩年,「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就是他的一種存在方式。事實上,這種以個人名義舉辦的戲劇邀請展,恰好表達了他對戲劇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