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近幾年來大家都樂意去做的事,能夠暫時忘掉工作、拋卻生活瑣碎,去接近大自然,去融入一個新的環境,確是一件相當美的事情。
是的,幾乎每個人都喜歡旅行。但是,能把旅行當作職業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因為對於我們大多人而言,旅行僅能算做工作之餘、生活間隙中的一种放松的方式,一年當中能有那麼三兩次走出家門就已是心滿意足了。可是,如果我們真能把旅行當生活,那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不防好好地暢想一番。
暢想完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鵬的這本書《背包十年》。在書的封面上,書名的下方有一句話如此說:我的職業是旅行。當我讀完這本書,我覺得還是改為「我的生活是旅行」更為確切些。等我們把生活當職業,把職業當生活,或者說,把自己喜歡的事情拿來做職業,再反過來把熱愛的職業和生活融為一體,這個時候,你就會驚異地發現:生活如此美好。
在《背包十年》裡,我們就能深切地體會到作者小鵬的這種心情。小鵬說,人就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從一個經濟學海歸,到職業旅行者,小鵬在夢想的支撐下成就了自己,也展示給大家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背包十年》是他2001至2010十年來的旅行隨筆,書中10年的跨度,88個短故事,在若干國家的若干城市,小鵬留下了自己的腳印,拍攝下自然之美的永恆瞬間。
書中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背包行天下。很有一種氣魄,豪情萬丈。時間是在2001到2004年間,剛剛開啟夢想之旅,目的地是諸多歐洲城市。其中,有美景,有奇遇,還穿插有旅途的狼狽與艱辛。第二部分,艱難的旅行路。時間是在2005至2007年,在這三年裡,小鵬留下來的記錄除了旅途見聞和思考外,更多的是對旅行中遭遇的艱辛的平淡描述。這正是許許多多的旅行愛好者必然的經歷,而他們卻是在坦然面對淡然處之毅然決然中堅持下去。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接下來的第三部分,看到自己的彩虹。
其實在第二部分當中,也就是在他背包旅行四年後,2005年的時候,他就有了CCTV的名片,此時,旅行對他而言已從愛好漸漸轉為職業。在之後的幾年裡,他不斷的行走,書寫旅途感悟,拍攝沿途風物,一步步實現夢想、看到彩虹。
縱然在旅途中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困頓和磨礪,但我還是被他的執著、被他自然而優美的文字所驚豔、所感動。
在書中扉頁裡,有小鵬拍攝的圖片並配有簡短文字,他說:
我拍下手持蓮花的女孩兒…… ……和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我漫步在愛麗絲夢遊過的仙境…… ……也流連於與世無爭的桃花源我思考著撒哈拉男人的思考…… ……也專注於愛爾蘭女孩的專注我喜歡日出時的光芒萬丈…… ……也喜歡日落時的漁舟唱晚我攀登過巍峨的高山…… ……也跋涉過寧靜的長河我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度…… ……也是一種長頭問路的堅持我見證他們在泰姬陵前的誓言…… ……也羨慕他們可以一起笑看風輕雲淡我迷戀天空的表情…… ……也為雨過天晴後的表情而感動
在2003年6月寫於德國柏林那片文字中,小鵬說:
我看到白牆,灰瓦,殷紅的吊廊;我看到藍天,綠樹,淡黃的草房;我坐在湖邊,曬著溫暖的陽光;我鑽進雪山,看山泉自在流淌;我喜歡隨意翻開一本閒書消磨時光;我喜歡觀看屋簷上的蛛網慢慢成長。流浪的時候,我脫掉偽裝,在街頭放聲歌唱;走得累了,就把雙腳放在地獄,眼睛擱在天堂。我選擇流浪,就像墜入凡間的天使,彩色的世界讓我感受到更多光芒。
怎麼樣?有沒有被這種美、這種經歷與境界驚豔到?
其實,人生會面對太多選擇,而每一種選擇都決定著我們將會成就一番怎樣的人生。小鵬的這條路充滿驚喜、驚奇,熱情滿滿又困難重重,而我們不一定都如他那般瀟灑執著,但總能從他那裡學到些什麼。
《背包十年》是小鵬選擇的度過自己青春的方式,那麼你呢,也一定有一條慢慢靠近自己夢想的「流浪」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