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小寶寶對疼痛的敏感性很強,因為他們語言表達還不完善,只要有疼痛時會以哭鬧、不吃飯的方式來表達,家長難以知道孩子具體的疼痛部位。家長需知孩子常見的幾種疼痛,能及時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最大程度減少疼痛感。
1、嘴巴疼痛
寶寶嘴巴疼痛可能是口腔潰瘍或口角炎。當孩子受到病毒感染時,尤其是單純皰疹病毒以及柯薩奇病毒等會引起口腔潰瘍。最熟悉的莫過於手足口病,這是受到柯薩奇病毒感染所導致的,患兒口腔中出現多處潰瘍。另外體內缺乏B族維生素、對某種藥物過敏、口腔黏膜燙傷或咬傷等也會導致口腔潰瘍,口腔內有自發性的疼痛,尤其是進食時疼痛感加劇,所以孩子拒絕吃東西。當孩子體內缺乏鋅、維生素C以及B族維生素時會引起口角炎,孩子嘴角發紅,有白色的糜爛面和水泡,張嘴說話以及進食時疼痛感加劇。有些情況下糜爛面已經結痂,稍微張大嘴巴就會裂開,引起劇烈疼痛和出血。
2、肚子疼痛
多種因素會引起孩子肚子疼痛,如消化不良、腸絞痛、腸道受到感染以及腹部受涼。吃得過於油膩或吃太多易引起消化不良,其主要症狀是腹部脹痛、肚子圓鼓鼓的。腸絞痛好發於6個月以內的孩子身上且反覆發作,疼痛劇烈且孩子哭鬧厲害,有時會出現臉色發白和冒冷汗,可以對孩子腹部按摩或俯臥位來減輕疼痛感。晚上睡覺時沒有蓋好小腹部,會使得腹部受涼而引起肚子疼痛且伴有腹瀉。孩子腸道受到病毒和細菌感染時可導致痢疾以及腸炎,其主要症狀是腹部疼痛、腹瀉發燒和嘔吐,呈現陣發性腹痛,隨著病情發展,腹痛會越來越明顯且間隔時間短,孩子精神狀態差,有時伴有巧克力醬樣的血便。
3、肢體疼痛
當孩子受到劇烈外力作用時會損傷肢體引起劇烈疼痛,家長要多注意觀察孩子肢體有沒有疼痛,如身體某個部位拒絕別人碰或不敢活動關節,強行觸碰或活動時孩子哭鬧不止。外傷引起的扭傷、骨折或脫臼時,肢體某個部位會出現紅腫熱痛和活動異常。
4、耳朵痛
耳朵疼痛有可能是中耳炎,常常繼發於感冒後,除了哭鬧外也會用手去抓耳朵,或用衣服以及枕頭摩擦一側耳朵,有時會有分泌物從耳朵中流出,孩子對聲音反應比較遲鈍。
5、頭痛
頭痛的原因分為兩種即頭部外傷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通常頭部外傷是皮外傷,很少會發生顱內出血,顱內出血時可升高顱內壓,引起頭痛且伴有昏睡昏迷、煩躁不安以及抽搐、噴射樣嘔吐等。另外當孩子出現腦膜炎和腦炎時易引起頭痛,其主要症狀是煩躁不安、總是用頭來撞擊物體或用手拍打頭部,同時伴有噴射性嘔吐、發燒以及意識不清晰。
溫馨提示
家長需了解易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疼痛,做好應對措施,不能自行給孩子用止痛藥,以免影響肝臟和腎臟健康。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
1、《寶寶有疼痛感嗎?盤點常見的寶寶疼痛》,搖籃網 ,2014-10-13
2、《寶寶哪裡疼?看了這篇自己判斷0-1歲寶寶常見疼痛》,奇鶴堂, 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