檉柳日常維護及繁殖,在春季尋找生長多年柳樹老株製作盆景。柳學名垂柳,別名柳樹、垂絲柳、清明柳。為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樹冠開展而疏散,樹皮灰黑色,有不規則開裂;枝細下垂;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柔荑花序直立或斜展,先於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變型有曲枝垂柳、園藝種有黃金柳等。柳屬植物52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及寒帶,我國有重柳、柳、白柳等。
柳的繁殖以播種、扦插為主。也可在春季採挖生長多年的柳樹老株製作盆景。
我們知道,柳,尤其垂柳,是一種極具詩情畫意的植物,其姿態婀娜飄逸。但由於該植物葉大枝長,用其作盆景,並不能表現柳樹這種固有的人文化神韻。因此,柳樹盆景多以雜木的手法,根據樹樁的形態和個人情愫,製作多種形式的盆景,以表現大自然中千姿百態的樹木神韻柳的萌發力強,耐修剪,且枝條柔軟,易於蟠扎,唯有葉子較大,失之雅趣,顯得粗野,因此在盆景製作時要注意揚長避短,以達到最佳藝術效果。
柳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期宜保持土壤溼潤,施肥與否要求不嚴。因其生長迅速,應注意打頭摘心,剪去影響造型的枝條,以保持美觀。春季萌芽前進行一次整形,剪去雜亂的枝條、將長枝短截。此外,在生長期還可進個於滴葉處理,以促發小巧秀美的新葉:冬季移人冷室內或至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每3年翻盆次,對上壤要求不嚴,但在肥沃溼潤的砂質上壤中生長更好。
檉柳盆景樁材本質層也朽化成灰,形成朽洞。這些特徵在盆景中可以用舍利幹、枯乾式、劈乾式等形式再現。並有一定的層次感,以區別松柏類盆景舍利幹細膩的質地,灰白的色澤,使之既有樹種自身特點,又符合自然規律,以藝術化的手法表現其櫛風沐雨、滄桑古樸的韻味。
生長在河沿的垂柳往往樹身會因暴雨、洪水對河沿泥上的衝刷以及風颳等原因,使得樹身傾斜,甚至緊貼在水面上,這就產生臨水式、懸崖式、附石式等造型的盆景,這類盆景可將盆器看作河岸或岸石的拾高,而不是看作植物聽生長的懸崖峭壁、奇石怪巖等環境。
仿松樹型檉柳盆景則以蒼勁的樹身模仿松樹的軀幹美、其形式可根據樹樁形狀的不同,配以葉片細小、大小相寶的四片造型,使作品凝重、渾厚,猶如國畫中的松樹、又像在山上眺望遠處的古松、富有朦朧美造型方法採用「粗扎細剪」,先在所需的位置蟠扎出骨架,再細細修剪,使其不斷面發細密的敏枝和葉子,最後形成中間起、周國稍薄、下面平收的圓片造型。
此類盆景既不像手柳式盆景那樣婀娜飄逸也不像松樹型那樣規整嚴謹,而是介於兩者之間,自然清新,意趣大成、日本等其至還出現了以觀花為主的自然式欄柳盆景,其清新雅致,別有韻味。製作時略加修剪和蟠扎即可成型。
不論什麼樣式造型的程柳盆景,在製作完成後,都要在盆血做出日然起伏的地貌,並配奇石栽種小草, 如果是水量式,還有做出水岸線,並注意「坡腳」的自然和諧。再根據盆景的意境擺放馬、鹿、牧童、牛等盆景配件,配件不宜多,要少而精,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檉柳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陰和寒冷。生長期放在室外空氣流通、陽光充足處養護,經常澆水,以保持盆土溼潤,避免因乾旱引起葉片發黃脫落, 經常向植株噴水,以增加空氣溼度,使其葉片翠綠,新枝健壯。每7-1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使植株生長旺盛;肥液宜淡不宜濃,做到「薄肥勒施」。
冬季放在冷室內越冬,保持盆上不結冰、不過分乾燥即可,黃河以南地區也可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保持土壤稍溼潤,以防因「幹凍」引起的退枝,嚴重時縣至會整株死亡。每2~3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可用沙土、園土各1份的混合土,若澆幾遍腐熟的液肥或摻人少量的草木灰則效果更好。
每年在「國慶節」前後時間段,此時經過幾個月的生長,檉柳的有此葉子開始老化發黃,即使不發黃,葉色也變得黯淡,缺乏生機因此可以考慮適時摘葉,使其萌發嫩綠可人的新葉店除滴葉外,還可在7~8月將枝條短截,等新萌發的枝條長到一定長度後蟠扎造型,但前提是時間一定要早(一般在7月10日前後),否則新萌發的枝條長不到應有的長度,使得盆景缺乏垂柳特有的飄逸感。
摘葉或短截後,水、肥管理定要跟上,可每3~5天施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並及時修剪整型,以保持樹姿的優美。摘叫後還要注意天氣的變化,當最高溫度低於18C時,夜晚最好將盆景移至沒有露水的地方,以免路水將新葉打黃,甚至脫落。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不經允許不得轉載,請您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