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公路,26歲建築,27歲市政
每門科目一次性考過
考前突擊6~7周上考場……
輕鬆到招人「恨」?那是你沒見過他蹲在賓館洗手間看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當然,也離不開他的獨家「考證技巧」。
今天,這位考證達人——李健,就來「如實交代」怎麼考一建?
我第一次考一建是25歲。
因為家裡就是搞工程項目的,所以等工作年限一達到要求,我就馬上報了名(那時我已經拿到二建水利了)。
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一年過四科。
看書20分鐘,走神2小時
剛開始什麼都記不住,什麼都不會,看書還老走神。
我就強迫自己釘在書桌前,就算走神也要坐滿3個小時。慢慢的,我從最開始只能專注20分鐘,變成30分鐘,再到兩三個小時。
看得知識多了,就越來越輕鬆,也就完全進入了狀態。
考試的時候住賓館,房間太暗,就洗手間的光亮一點,我就在洗手間看,幾個小時也不會分心。
側重性記憶、避免盲點
我看書比較廣,每個地方看過會有印象。
比如說一個知識有五點,我一般很少把五個點全部背下,就是有些印象。雖然答不全,但也能拿50~60%分數。
不會出現完全盲點,一點兒沾不上邊。
做好真題,裸考也比別人多拿分
好多人做題,一遇到不會的就翻答案,要麼是對完答案就完事了,或者是狂背答案。
然後下次遇到同樣的題,或者把考題變下場景、換個問法和提問的角度,還是不會做。
鑑於前人的經驗,我是這麼做真題的:
01
每套真題最少過 3 遍
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做第一遍真題,一個星期後可能只記得20%。
所以,我會等一兩周後再去做第二遍,就記住了40~50%,再過一段時間去做第三遍,那時就能記住這道題的80~90%。
02
去猜出題老師的意圖
我遇到陌生題型時,會先去猜出題老師的意圖:
他想看到什麼樣的答案?把我猜的寫下來,再去對參考答案。
一開始完全不靠邊,吃了鴨蛋。第二次靠上了20%,第三次靠上30~40%……
反覆訓練後,當我在正式考試時遇到偏題、陌生考題,一點都不慌亂,而且比別人多拿一二十分。
比如說,這道新題有20分,可能有五六分跟當年的考題是相似的,我先穩拿這五六分,然後思考出題意圖,基於此再擴展回答就可以拿到十二三分、十三四分。
考場遇到突發狀況?冷靜!
我當年那個考場是不允許上廁所的。
偏偏考實務那天太陽特別烈,我坐在窗邊又渴又曬,又不敢喝水。考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扛不住了,我就舉手示意監考老師。
她拿了把傘,在我身後站著撐了兩個多小時,直到鈴響交卷。
我當時就一個念頭:如果考不過,太辜負監考老師了。這麼一想,反而更專注了,把腦海裡所有的知識都寫出來,不留空白。
交卷的那一刻,我就知道穩了!
那一年,我完成了我的小目標:一年過4科。
第二年,我增項建築106分。
第三年,我的市政成績也上了110分。
雖說考一建是兩三年前的事了,但每當我回想起當初的全身心投入,還是會被那股熱血點燃。
你現在的認真,一定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感動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