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鄭板橋詩歌藝術風格的形成,是與什麼有關的?

2020-12-18 路人丙的科技

鄭板橋詩歌藝術風格的形成,與其師承密切相關。這一點,晚清詞論家陳廷悼早就認識到了。他在其《白雨齋詞話》卷六之十五中論道「陸種園滿江紅……暴言竭辭,何無含蓄至此。板橋幼從種園學詞,故筆墨亦與之化。鄭板橋十六歲左右跟從陸種園讀書,學習作詞。陸種園的詞,或狀寫民俗風物,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每多一種詼諧風趣或敘說對社翟民生的關切、憂慮,悲慨激楚。整體上表現出流暢明快、白描自然、情切意真的特點。

仁這種藝術風格很好地為鄭板橋所繼承並加以發展。嚴迪昌先生在《清詞史》中概括鄭板橋詞作的藝術風貌為兩點一是鋒銳辛辣,亦莊亦諧二是快筆放言,語淺情深。在總體上鄭板橋的詞重本色、重經世之意、重馳騁筆勢,並以其粗獷直率的力度美在當時的詞壇上起到了振聾發饋的開拓作用。」詩與詞同為抒情藝術,二者是相互貫通的。詞學上的風格面貌必然會影響到詩歌藝術風格。鄭板橋詞作所具有的審美特徵,同樣也為他的詩歌所具有。

前面章節的分析,可以說明鄭板橋的詩歌與詞作具有相同的風格特徵。更重要的是,鄭板橋從陸種園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詞學藝術,更多的是受到了陸種園的性情氣質與處世態度的深刻影響。據吳宏漠《陸仲遠先生詞稿序》介紹,陸種園為清初遺民詩人陸廷掄之子,因此他從小耳聞目睹的都是先朝遺逸。長大後,「負才氣,舉目皆莫能當其意。傲晚佯狂,脫略苛節,發口無匿情。……補博士弟子員,恆厭薄如贅沈。」

劉熙載《重修興化縣誌》記載「陸震,少負刁`氣,傲晚狂放,不為胡凝不謹。……震澹於名利,厭制藝,攻古文辭及行草書。貧而好飲,輒以筆質酒家,索書者出錢為贖筆。家無澹石儲,顧數急友難。」從陸種園的這些為人行徑,可以看到鄭板橋「狂怪」的影子。鄭板橋在性格氣質受到陸種園這種影響,對其詩歌風格特徵的形成有著很大的關係後面將展開加以討論。鄭板橋廣交天下通人名士,這些人在文化藝術上或性格氣質上或多或少給鄭板橋以影響,其中最為顯著的當數「揚州八怪」這個藝術群體中的同志友朋。

楊仁愷的《中國書畫》中說「揚州八怪在藝術上各有不同的面貌和獨特成就,但亦有很多相同之處。首先八人都有相近的生活體驗和思想感情,……他們憤滋官場的腐敗,比較了解民間的疾苦,對炎涼世態深有體會,為此開成了孤傲不羈的性格,行為狂放怪僻,常常藉畫抒寫不平之氣。其次,他們在藝術上都重視個性的發揮,力求創新在形神關係方面強調寫神,注意詩書畫的有機結合,還以書法的筆意入畫。因此,八家作品都具有較深刻的思想、鮮明的個性、耐人尋味的筆墨情趣和清新狂放的藝術格調。川」,說明「揚州八怪」各成員在藝術觀念和性格氣質上的相互影響。例如,「八怪」中的金農,鄭板橋與之在藝術和性情上十分契合,兩人相互學習、相互影響。

金農曾在《冬心先生雜畫題記》中說「吾友興化鄭板橋進士,擅寫疏草瘦箏,頗得蕭爽之趣。予間寫此,亦其流派也。設有人相較吾兩人畫品,終遜其有林下風度耳。川」引認為自己畫竹是鄭板橋一派的流響,並承認自己的作品要遜色於鄭板橋之畫,對鄭板橋的推崇可謂溢於言表。而鄭板橋對金農的為人及藝術造詣也十分欽佩,金農曾有《七夕詩》,鄭板橋評曰「賜示《七夕詩》,可謂詞嚴義正,脫盡唐人案臼,不似唐人作一派裹押語也。」川對其自出新意、重農思想大加讚賞。由此可見,鄭板橋的藝術觀念及其性格特徵的形成與友人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如果說上述人物造成了鄭板橋狂放孤傲的性格,以至影響了鄭板橋詩歌痛快沉著、放筆直言的風格特點的形成。那麼,鄭板橋從小受到的家庭背景的影響,則形成了他性格內行醇謹的一面。鄭板橋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曾祖父鄭新萬,是明末秀刁祖父鄭堤,曾在縣學做過小官。而鄭板橋的父親鄭立庵對鄭板橋的影響最大,鄭板橋在《板橋自敘》中說「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為士先。教授生徒數一百輩,皆成就。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仁川立庵先生是清朝凜生,一生以設館授徒為業。從鄭板橋的介紹來看,鄭立庵先生乃是一位洛守儒教傳統的淳儒。鄭板橋從小就隨父讀書,因此,在思想性格上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鄭板橋人生的目標和生命軌跡。這樣,一方面促使他形成了「端人品、厲風教」的文學價值觀另一方面,則使他的詩歌大量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民生痛癢,從而形成了鄭板橋詩歌強烈的「經世」精神。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真正把詩歌融入進了生活,一首有趣的詠雪詩,美得令人心醉
    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民間的名氣很高,主要是由於他的作品貼近生活,這一點也是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的文人非常有才華,但是他們不會為底層說話,可是鄭板橋不一樣,由於他自己就出身於草根,從小家境貧寒,一度流浪街頭靠賣字畫為生,有的時候甚至乞討度日,嘗盡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所以他的詩歌大多抒發了身世感慨
  • 如果把鄭板橋的書法當作「醜書」,那你的藝術鑑賞能力就暴露了!
    藝術的實質是創新。藝術的生命力就在於創新。沒有創新也就沒有藝術的發展。書法藝術也是如此!有網文認為,鄭板橋這兩首詩傳達的信息,比他的書法藝術還要貴重。我們認為,上述網文的評價十分恰當。我們應該結合鄭板橋的詩書畫整體風格來看待他的書法作品價值。就藝術造詣而言,鄭板橋是書法家、文學家。如果說鄭板橋以獨特個性和創造精神給書法藝術界帶來了書法新面貌、新氣象,那麼他的詩歌對其書法的價值增值和流傳則起到了很重的作用。
  • 鄭板橋是由於什麼樣的身世和時代背景造成了他的「矛盾人格」?
    可見,他父親是一個傳統的貧窮儒生,鄭板橋最初接受的教育也是傳統的儒家教育,儒家的正統觀念從鄭板橋剛受教育時就己經根植在他心底。鄭板橋在二十六歲時設了私塾,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所以鄭板橋內心具有儒家的敦厚和醇謹的品性。但是板橋自己內心認為他與傳統的儒家不同,他在《板橋自敘》又說:「板橋外王父汪氏,名詡文,奇才博學,隱居不仕。板橋文學天分,得外家氣居多。」
  • 在鄭板橋的詩歌中,他所表現的「狂」態,體現在哪裡?
    詩歌長歌當哭、悲憤慷慨,表達對友人遭遇的不平和對黑暗社會的極端憤恨。由於對這個不合理社會的極度失望,因此,鄭板橋往往在詩歌中表現出一種與世為敵的「狂」態,熱情歌唱風流美色、兒女情懷。如一首《遊焦山》之二老去依然一秀才,榮陽家世舊安排,烏紗不是遊山具,攜取教歌拍板來。
  • 鄭板橋的家庭背景、及個性因素,對他有什麼影響?
    導語:鄭板橋的家庭背景、及個性因素,對他有什麼影響?家庭是關乎個人成長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每個人的成長都會受到家庭的影響,鄭板橋也不例外。在鄭板橋的一生中,有一人對鄭板橋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這是他的父親鄭立庵。鄭板橋自幼受到父親儒學思想的影響並為鄭板橋追求「得志,澤加於民」的理想和濟世惠民的民本情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賴少其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
    賴少其(1915—2000)是20世紀傑出的藝術大家,在國畫、版畫、書法、篆刻和詩文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在書法方面更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賴少其書法獨特風格特徵的形成,與他的性格、秉性和坎坷的成長過程有密切的聯繫。賴少其生於廣東普寧,在他出生的時候,當地生活環境極其惡劣,民不聊生。為了生存,民眾甚至甘願被賣到國外種植園或礦山做苦力、奴隸。
  • 清朝詩人阮元的這首七絕,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每一句都寫得很美
    唐詩的風格多樣,各種不同的題材,可謂是比比皆是,裡面的一些經典的作品也是融入進了我們的生活中,這也正是唐詩最獨特的一個地方。那麼除了唐詩之外,後來的宋詩是分水嶺,自從之後詩歌逐漸沒落,一直到清朝,並沒有誕生多少優秀的詩人,儘管也還有不錯的作品,但是總體上來說,那都是不如唐宋兩朝。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02 鄭板橋為官清廉、愛民 在蔣寶齡的《墨林今話》中是這樣記載鄭板橋當任時期的政績的「以進士選範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又如故,為上官河斥。」
  • 鄭板橋一幅古畫,被徐悲鴻添加6筆後,身價暴漲,一舉拍賣3500萬
    清朝有這樣的一名畫家,他非常的執著,他這一生只願意畫蘭、竹、石,他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這位畫家就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謂揚州八怪,指的不是八個怪物,而是清朝時期的八位畫家,這八位畫家的畫風相近,但是卻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區別。
  • 鄭板橋最經典一首詠雪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清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很腐朽,無論是軍事、科技、教育等等,各個方面那都是要落後於西方,所以造成了近代歷史上的百年恥辱。不過我們也不可否認這一時期的文學,尤其是小說更是達到了巔峰,曹雪芹的一部《紅樓夢》,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了古典小說的一座高峰,只能是令後人高山仰止。
  • 在清代時期,鄭板橋辭官後,走過了哪些歷程?
    可見,鄭板橋與李鱓關係密切,他對李鱓年少成名的經歷非常羨慕。鄭板橋在《署中示舍弟墨》中向堂弟鄭墨感慨他的一生經歷,其間提到李鱓:「李三復堂,筆精墨渺。予為蘭竹,家數小小;亦有苦心,卅年探討。速裝我硯,速攜我稿;賣畫揚州,與李同老。」鄭板橋說三十年來他和李鱓時常切磋畫藝,願辭官後作為知己,相伴終老。李鱓罷官歸鄉後,板橋作詩懷念好友。《懷李三鱓》寫道:「待買田莊然後歸,此生無分到荊扉。
  • 清朝怪人,鄭板橋軼事一二
    此人便是清朝第一怪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是也!「麻丫頭」鄭燮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冬,鄭板橋伴著漫天大雪降生到了揚州興化一個鄭姓書香門第。鄭家這個小孩出生後娶乳名為「麻丫頭」,直到十歲父親才為他取名鄭燮,字克柔。(後來的鄭板橋)鄭板橋的一生充滿怪誕,連剛出生時父親起的乳名都是怪怪的。明明是一個男孩、一個公子,卻偏稱為「丫頭」,還要在前面加個麻字。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在先秦時期,竹子象徵著君子的高尚品格。在魏晉時期,竹子代表了清雅脫俗。自唐宋以來,竹子已成為一種頑強的人格追求和生活態度。一言以蔽之,文人愛竹。他們眾多的寫竹詠竹的作品,都是中國古典詩歌長河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為何將鄭板橋的書法稱為「六分半書」?
    鄭板橋在《五十八歲自敘》中曾雲「善書法,自號六分半書」,人亦稱之為「板橋體」。至於為什麼要自名為「六分半書」, 這個就得從鄭板橋的書法藝術說起。鄭燮(1693——1765), 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
  • 歷史上的今天丨清朝第一段子手加毒舌,鄭板橋完全是被畫竹子給耽誤了!
    「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課堂上,教書先生叫起了正在打瞌睡的鄭板橋。鄭直男餘光瞄了一眼同桌的小女孩,大聲說道,「我想當李白」。空氣瞬間的安靜。三秒過後,全班爆發了雷鳴般的笑聲。鄭板橋小臉一紅,雙手握拳,在QQ籤名上,一筆一划寫上了自己的夢想:詩人鄭板橋。
  • 鄭板橋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通篇富含哲理,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清朝時期的「揚州八怪」,也是名氣很大,特別是其中的鄭板橋最具有代表性,而且他在文學和繪畫方面,那都是有著極高的造詣;一些經典的詩作,那也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地步,例如《竹石》、《山中雪後》、《新竹》等等,那都是經典名篇,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得很有韻味,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會難以忘懷
  • 在清代,鄭板橋生性狂放不羈的性格,給社會帶來了什麼影響?
    鄭板橋曾說過他的畫好於詩,詩好於字。當然,對鄭板橋詩文評價很高的也不乏有人,柳詒徵在《禺餘軒存稿序》中評價鄭板橋道:「竹泓,故鄭克柔授徒之地,文採風流,蟬嫣數百年不替,他邑鄉鎮弗能逮。」鄭板橋自認是個俗人,所作詩歌也是寫時事、俗事。他不堆砌空洞的辭藻,而是用淺白的語言書寫普通百姓的生活,表達自己真摯的情感。
  • 藝術風格有哪些?藝術風格的定義是什麼?
    我們知道在裝修中,我們也會選擇裝修的風格,當然我們知道每一種風格的藝術效果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對於裝修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在選擇風格時也希望達到漂亮的藝術效果。那麼下面我們來介紹有關於藝術風格有哪些?藝術風格的定義是什麼?
  • 咬定青山不放鬆,鄭板橋勵志詩《竹石》賞析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清朝鄭板橋的詩,但如果說這是鄭燮寫的,估計許多人都不會讀燮 [xiè]這個字。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因得罪豪門而罷官,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看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此次展覽共精選展品67件(套),分為「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淡如我輩成膠漆,狂到狂奴有性情」三部分,通過梳理鄭板橋的生平經歷,結合其書法繪畫精品、作品的石刻或木刻拓片等,從多個方面向大家展示鄭板橋勤政愛民、藝術「三絕」的大家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