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的刺你敢摸?根是治腎病胃病的良藥!

2021-02-07 本草方

「小鶯,如果你再不接受我的求愛,我就飛到那棵樹上去。讓那些刺扎我!」


「大鷹,你知道我們不合適,何苦自殘呢!媽媽說,傻瓜才會停到那棵帶刺的樹上。」


大鷹聽罷,內心除了崩潰,卻不認為自己是傻瓜。一小時前,它在捉小雞的時候被農夫一鞭子抽上,正需治跌打損傷的藥材。這棵帶刺的樹剛好有此功能,可以療疾啊!



見過楤[sǒng]木的人,估計都會被楤木的刺嚇到,密密麻麻的,根本不敢去碰。樹幹上長刺也就算了,就連它的羽狀複葉上,也長滿了刺。人不敢碰也就算了,連鳥兒見著它都繞開飛,故李時珍大人稱之為雀不踏



其它的名不僅多,而且辨識度高。重慶市北碚區叫它飛天蜈蚣,四川峨眉叫它刺龍柏,東北叫它刺老鴉子,蘇北叫它海桐皮。你們那兒還有什麼叫法呢?

由於是灌木或喬木,所以楤木的個兒不算太高,通常為2-5米,是傘形目五加科植物。夏季為花期,傘型花序,小花很多,白色,有淡香味。由於花兒實在太小,所以五個卵狀三角形的花瓣不太看得清。但眾多傘型花序聚在一起,還是蠻壯觀的。



春天楤木剛長出來的嫩芽,是沒有那麼多刺的,和香椿相似,味美,將嫩芽或嫩葉,焯水、浸泡後,做法不少,拌、熗、炒、燉、做湯、制粥都可。還可鹽漬貯存,也可拌熗燉炒食用。還可以做餡品,蘸面醬,拌麵食等。所以李時珍大人都說:「山人採食,謂之吻頭。」

不過,由於楤木的萌發能力不好,採摘後易致生長力差,甚至引起死亡,所以採摘楤木嫩芽要適可而止呢!



雖說楤木刺多,但它卻是一味藥效良多的植物,其莖皮、白皮、根均可藥用。

楤木根

楤木根在不同的醫藥典籍上,叫法不一樣。《本草拾遺》:楤根(《本草拾遺》),《草木便方》:刺老包根。《四川中藥志》:山通花根。《江西草藥》:箭當樹根。

以根皮常用,味辛,微苦,性平,歸肝、腎經。具祛風除溼、健脾利水、利尿消腫、活血散瘀、鎮痛消炎、接骨、健胃之功效。

用於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消渴、胃痛腹瀉、跌打損傷、風溼痛、白帶、淋病、腫瘤等。



附方:

1、腎炎水腫:楤木根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2、肝硬化腹水:楤木根四兩,瘦豬肉四兩。水燉,服湯食肉。(《江西草藥》)

3、胃痛、胃潰瘍、糖尿病:楤木根皮三至五錢。水煎,連服數日。(《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4、遺精:楤木根皮一兩。水煎去渣,加豬瘦肉燉服。(《江西草藥》)


楤木白皮

為楤木樹皮的韌皮部。其形狀粗糙不平,並散生堅硬的針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內面黃白色而光滑。氣微香,嚼之帶粘液性。全年可採。

《閩東本草》謂其性溫,味微鹹。入肝、心、腎三經。明顯和楤木根皮的性味有區別,並且歸經上多了一個心經。

《本草推陳》:樹皮及根皮均有健胃,收斂,利尿及製糖作用。 可治糖尿病,腎臟病,胃潰瘍。這一條,可說和根皮的功能相似了。

《閩東本草》:補腰腎,壯筋骨,舒筋活血,散瘀止痛。



附方:

痛風:楤木白皮一兩。同豬肉燒食,或配其他痛風藥同煎服。(《浙江民間草 藥》)

治跌打損傷:鮮楤木皮,搗爛敷患處。(《閩東本草》)

另外,作為藥用,作楤木入藥的同屬植物有:

白背葉楤木。分布於陝西、甘肅、廣東、廣西等地。

頭序楤木。分布於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相關焦點

  • 山上生長很多野生楤木,它們有什麼作用呢?
    提要:山上生長的楤木全身都是刺,這種樹有什麼作用呢?山上生長了很多野生楤木有什麼作用?這種樹其實很多朋友都見過,但是因為名字叫法不一樣,尤其是見到「楤木」這個名字的時候更是表示沒有聽說過了。那麼楤樹到底是什麼樹呢?有什麼作用呢?
  • 渾身都是刺,不認識的說有毒,嫩芽卻是稀罕貨,出口60元一斤
    楤木刺嫩芽又叫刺老鴉、剌包菜、刺龍芽,木龍頭,是一種生長在北方山裡叫做楤木的樹在春天發出的嫩芽。楤木是五加科植物,喜冷涼溼潤的氣候, 一般生長在山陰坡或溝谷的山林邊緣,主要分布在林下、林間空地或是林間道路的兩側。楤木的樹幹、樹皮及枝條上長滿了硬刺,被這種刺扎到會非常痛癢,長滿硬刺的楤木如果長在村旁人們多會砍掉它當柴燒,生怕被它的刺扎傷,就連鳥都不願意落在這種樹枝上,因此有些地方叫這種樹「鷹不撲」,「鳥不落」。
  • 這種樹木全身長滿硬刺!被稱作為鳥不落!它的嫩芽卻是上等的山珍
    像這種樹芽就是被人們稱作為第一山珍美譽的「」刺嫩芽「」。因為刺嫩芽的樣子和香椿芽的樣子非常相像,所以經常導致人們將它們二個當做是同一種植物。像刺嫩芽又被人們叫做刺老鴉,刺包菜,刺龍芽,木龍頭,是一種生長在北方山裡面叫做楤木的樹,一般在春天裡面才會發出嫩芽。而且楤木是屬於五加科植物,喜歡在一些冷涼溼潤的環境中,一般生長在一些山陰坡或者是陰谷的山林邊緣。
  • 楤木的生長環境,怎樣進行繁殖和露地栽培
    楤木喜生於溝谷,陰坡,半陰坡海拔250~1 000米的雜木林、闊葉林、闊葉林混交林或次生林中。常與山楊、旱柳、榆、蒙古櫟、虎棒子等雜樹相伴而生。耐寒,但在陽光充足、溫暖溼潤的環境下生長更好,空氣相對溼度在30%~60%。喜肥沃而略偏酸性的土壤。
  • 這種植物渾身都是刺,不認識的說有毒,嫩芽卻是稀罕貨,出口60元一斤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可以做菜吃的樹芽,你也許只知道香椿芽,尤其是最近這些年香椿芽的名氣越來越大。其實,在大山裡還有一種樹芽不僅可以吃,而且比香椿芽還要營養美味,這種樹芽就是有著第一山珍美譽的「刺嫩芽」。刺嫩芽的樣子酷似香椿樹的嫩芽,以至於常有人把它當做是同一種植物。
  • 每日一味中藥:刺老芽
    中藥刺老芽(刺老鴉)是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或樹皮。中醫認為刺老芽有氣安神,祛風利溼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鍋包刺老芽、刺老芽炒雞蛋等別名:龍牙楤木,刺龍牙,虎陽刺,刺嫩芽,刺老鴉。來源產地: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度或樹皮。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採收炮製春季採挖根部,除去泥土,用刀縱切皮部,剝取根皮,洗淨(最好洗淨根部,再縱切剝皮),曬乾;線皮亦可於春季剝取,曬乾。由於本植物錢生有皮刺,故採集時應截橡皮手套防護,以免刺傷。
  • 山裡這種全身帶刺的「樹」,你見過沒?它的嫩芽可是一道美味野菜
    這種樹就叫做「楤木」,楤木看似普通,但是卻一點都不普通,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楤木因樹枝樹幹上長滿了刺,連鳥鵲都不敢落在它的枝幹上休息,因此在古時候就稱其為「鵲不踏」或是「鳥不宿」,可想而知它身上的刺有多可怕。
  • 野生刺老芽怎麼做才好吃?
    一,關於刺老芽「刺老芽」是五加科楤木屬植物遼東楤木的嫩葉芽,它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通常在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森林中,在東北地區人們通常叫「刺老芽」。同一屬植物楤木在我國西北地區人們常叫「烏龍頭」,也是一種非常好吃的野菜。楤木在我國分布於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北中部及以南部分省區,通常生長在林緣、灌叢中或低矮森林中。在我國西南地區通常把西南楤木和雲南楤木的嫩葉芽叫「刺老包」,也是一種很好的野菜。
  • 十人九胃病,農村野草虎陽刺,對胃癌、糖尿病有奇效,早吃早好!
    刺新苗又稱刺老芽、刺老鴉、龍牙楤木、虎陽刺、刺龍芽、遼東楤木、龍芽楤木、鵲不踏等。刺新苗的新苗為食用部分,食用方法多樣。能夠生食、炒食、醬食、做湯、做餡,或加工成不同風味的小鹹菜。刺新苗原產於我國,重要散布在我國、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等地區。當今重要散布在我國的東北。
  • 鄉村樹上的野生蔬菜「刺芽」的價格比肉貴。這是為什麼?
    什麼是刺老芽? 南部地區的朋友對刺老芽很陌生。事實上,這並不奇怪。我很少見到這種野生蔬菜。然而,刺老芽主要生長在河北東北,遼寧東,吉林和黑龍江的山區,所以它也很罕見。因此,根據地名,刺老芽也被稱為膠東楤木,遼東楤木和遼東楤木,屬於五加科楤木。
  • 農村此樹渾身長刺,嫩葉當野菜,根皮可入藥,活血止痛還能治痔瘡
    農村山上常見的一種樹,此樹渾身長刺,嫩葉當野菜,根皮可入藥,活血止痛還能治痔瘡!它就長下面這個樣子,你見過嗎?知道叫什麼名字嗎?
  • 治胃病良藥內金雞_尋醫問藥中醫頻道
    幾年來也完成了我的許多心願,但過度勞累也給我的身體留下了病根,得了嚴重的胃病。尤其是去年,愛人得病,兩個孩子考入重點高中,沉重的經濟壓力更使我喘不過氣來。胃病也「趁機」反覆發作,折磨得我苦不堪言。   好在「久病成良醫」,幾年來的精心治療也使我總結出一些胃病治療的經驗。  首先,即使生病也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胃病是三分治,七分養,勞逸結合很重要。
  • 採摘山野菜-刺老芽
    今天是五月十日,天氣晴朗,正是採摘刺老芽嫩芽階段。我背上背包,穿上上山的鞋帽,捂得嚴嚴實實的,關鍵還有掰刺老芽的必備裝備手套,免得刺手,整理好後向山林中出發。刺老芽刺老芽是一種小喬木,又稱刺嫩芽、刺老鴉、龍牙楤木,生長在山地針闊混交林下、林間空地、林緣、灌叢或火燒跡地及採伐跡地上,多見於山地陽坡。
  • 10年老胃病治不好?試試這種民間「土方法」,還真神了!不起眼的一味藥見奇效!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農村這種東西爛在泥裡沒人要,卻是一味良藥,治療胃病最有效蘆根別名蘆茅根、葦根、蘆頭、蘆柴根、蘆菇根、順江龍、水蓈蔃、蘆通、葦子根、蘆芽根、甜梗子。
  • 一根木刺差點要了孩子命 醫生:木刺上的病毒極罕見(圖)
    一根木刺差點要了孩子命 醫生:木刺上的病毒極罕見(圖) 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四個月前的一天,家住內蒙古烏海市的四歲男孩樂樂(化名)左手心扎了一根刺,起初樂樂的媽媽把木刺挑出來後並沒有在意。僅僅過了四個月,這根刺所攜帶的病毒已經危及到樂樂的生命。今年2月,樂樂來京就醫。醫生診斷:樂樂感染的病毒極為罕見,不過再有5萬元錢就可能治好。但樂樂的家庭無力負擔。
  • 讓「刺嫩芽」變身「致富芽」
    刺嫩芽(龍牙楤木)幼苗種植中。本報記者趙輝攝 □劉夕營本報記者趙輝 山野菜上市的季節裡,刺嫩芽、廣東菜、婆婆丁、刺五加葉等,成了市民的搶手菜。在雙鴨山市早市上,一位賣山野菜的大嫂告訴記者:「最難採的是刺嫩芽,最好賣的也是刺嫩芽。」
  • 招人煩的葎草「刺刺藤」,看見都繞著走,竟然是一味良藥!
    如果你穿著涼鞋蹚過一片葎草叢,很可能會痛的哇哇亂叫,所以,老百姓管葎草叫剌剌秧、刺刺藤、拉拉藤、拉拉秧、鋸鋸藤等。十月份,正是葎草的花期,花序圓錐形,頂生,初開時苞片綠色,之後變為暗紫色,很多蜜蜂嚶嚶嗡嗡飛於細子般的葎花之間。葎草的種子雖然發芽率低,休眠時間長,但是產量很大,單株葎草一年最多可生產上萬粒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