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才(中)在節目中挑戰《龜文古蹟》
一個月前,江蘇衛視的腦力競技真人秀《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第二季公布了百強選手名單。名單裡,除了一一羅列出了百強選手的姓名、年齡,還附上了每個人的「榮耀時刻」。正是在這一欄中,「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金牌」「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等等學霸們的輝煌戰績層出不窮。相形之下,重慶大學大二學生王德才「想了好久」才填上去的「2012年東營市圍棋比賽第三名」,幾乎「可憐」到差點讓人直接忽略……
不過,帶著黑框眼鏡、身形有些瘦削的他卻在上周五播出的首期節目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實力不容小覷。「我真不是學霸」「數字謎盤的確很多人都能玩得不錯,但舞臺上的感覺真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簡單」「今年春節幾乎全家都在問我《最強大腦》」……上周節目播出後,已經有些小紅的王德才和上遊新聞記者聊起了自己的這趟「最強大腦」之旅。
想參加正式錄製先要闖三關
《最強大腦》開播以來,可能被提及最多的熱議詞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無數父母一邊看節目一邊在心裡問「怎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強?」但那畢竟是少數。而目前在重慶大學材料科學專業讀大二的王德才,似乎才是大家更容易接觸到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我不是學霸,成績最好也就中上遊,能拿得出手的得獎更不多了。」喜歡說自己真的就是一個普通學生的王德才,來自位於黃河入海口的山東省東營市。「中上遊」是他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在各種成績排行裡都最習慣的位置,說到自己的「榮耀時刻」幾乎被人忽略時,他笑了。「節目組說每個人都必須填一項自己最得意的獎項,我想了半天,實在沒其他可填的才選了這個。也好,圍棋我是一直都喜歡(笑)。」
王德才參加本季《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的選拔是去年11月前後的事。「第一關就是自己在網上填寫個人資料,然後做網上的題目。」王德才說,這之後自己才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的校園裡見到了《最強大腦》導演組的工作人員。「他們帶來的第二關其實還是像考試一樣在試卷上做題。」
王德才印象中,當時導演組來重慶大學宣傳選人時,前去報名的人大概只有30個人。「題目其實並不算難。比如我們經常在網上能看到的一些有關邏輯推理的益智題、數字計算題,以及找出數列規律填上空缺的數字這樣的題目。」
不知是不是因為對空間感知特別敏感,第二關筆試中有一道考察空間摺疊記憶力的題目王德才一直記得特別清楚。「它給出了一個有很多條稜、比較複雜的多面體,旁邊有一張這個多面體的展開圖。我們需要找到這些稜跟展開圖的對應關係。」
王德才的第三關是去了南京,參加了在他看來這既有點像「面試」,又有點類似一場提前的集訓。「這就需要我們拿起道具動手了。」王德才說,上周五首期節目中令人驚嘆的《龜文古蹟》的那種挑戰形式遊戲,在這個「第三關」裡就出現了。「我的感覺是這一關給大家的挑戰項目都偏向考察選手們的空間推理和觀察能力。」
上臺錄製和「能玩」是兩回事
王德才在節目中
上周五的節目中,第一關「數字謎盤」王德才最後的成績定格在29秒多。雖然跟21秒多的項目紀錄相比差距明顯,但也已經算非常不錯。說起節目裡的這個挑戰,王德才連稱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樣,「這個遊戲確實很多人都能玩,臺下選手們也都練得很多,但臺上臺下真的不是一回事。」
王德才舉例說,在臺下選手們用手機上的類似小程序玩「數字謎盤」,成績大多都可以打破21秒多的最快紀錄。「我自己玩最好成績只要12秒,但上臺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王德才表示,首先就是上臺後人是非常緊張的,「舞臺上的音效、有觀眾的環境,再加上隨時都在播報哪些人晉級了的戰況,都會直接增加你的緊張感。」王德才說,還有在手機上玩和拿到實體道具,手感是完全不同的。
王德才直言,自己也留意到了有些網友說「數字謎盤」太簡單,就不該留在《最強大腦》。「但大家可能沒想到的是,這個項目根本意圖是用來刷掉心態不好的人,」王德才說,項目本身是偏簡單,但在舞臺上、鏡頭前能玩什麼程度很重要。「實際節目中就有選手緊張到直接把滑塊滑動飛了。」
對空間記憶推演能力最自信
王德才在臺下和明星軍師郭採潔合影
除了「數字謎盤」,記者也很好奇王德才作為親身挑戰者對被觀眾、網友吐槽為「難到變態」的《龜文古蹟》的感受。「類似的考察形式其實所有選手在選拔第三關時都接觸過了,只是當時導演組完全沒透露接下來節目裡也有類似的項目,並且涉及到的道具數量和圖案難度都可以說是猛增。」
《龜文古蹟》需要選手在腦海中通過想像把印有6面甲骨文的目標正方體「拆解」成8個碎塊,然後在沒有比對尋找的前提下,進入答題區觀察640個甲骨碎塊,通過空間力構想面與面之間的正確關係。最後在無數種組合方式中,選擇出碎塊、旋轉方向,拼接成和目標正方塊一模一樣的正方塊。「這主要考察的是記憶力,考察空間推演能力不多。」王德才說自己總結的經驗是,只需要記住一兩面圖案就可以確定兩、三個方塊了。
而王德才最有自信的就是空間推演能力。受此影響,當記者問起往季《最強大腦》中的各種挑戰有哪些自己特別感興趣時,王德才幾乎想都沒想就說出了對選手空間感知力要求極高的「蜂巢迷宮」「一眼辨山」兩個挑戰。
久負盛名的「蜂巢迷宮」出現在《最強大腦》第二季中,它也是如今的科學導師團成員之一鮑橒的成名作。當時,他被蒙眼放入了由127個等邊六邊形組成、有完全相同的420扇木門、420把不鏽鋼鎖頭,840個把手的蜂巢迷宮中,找出了正確出路並拿到了其中設置的全部令牌挑戰成功。
《最強大腦》第四季中的「一眼辨山」,要求選手判斷出嘉賓選擇的某張廬山實景照片,是從廬山的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哪一個點、什麼角度觀察到的。
春節回家全家都在問《最強大腦》
採訪中,王德才不止一次笑著跟記者強調,和往季《最強大腦》裡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學霸不同,自己真的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我可以說是興趣、愛好廣泛,但很多也都達不到精深的程度。」王德才舉例說,中學時還有意識地練過玩魔方,大學後也摸得少了。現在閒下來,他更喜歡在網上下下中國象棋。
「如果不是這一季節目就是為了展現更多普通學生、年輕人,我可能上節目都沒機會。」王德才笑著說,雖說自己算得上是《最強大腦》的粉絲,但當參加錄製的機會來到自己面前時,「我想的還是去玩玩就好。」
當然,此行王德才也算是開了眼界。在同一個分管導演麾下,王德才和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山東老鄉張豐豪最熟。「他的知識面真的是超級廣,我們都說他更適合去《一站到底》,」王德才說,閒下來大家聊天,幾乎就沒有張豐豪不知道的內容。並且「他現在是一名數學老師,非常擅長觀察。節目中的挑戰,他幾乎都可以想到理解更深刻、也更符合正規數學思維的解法。」
雖然春節時節目還沒播,但上個月就已經曝光的選手名單還是讓王德才在今年春節成了家裡的小明星。「我回家幾乎所有親戚朋友都在問我《最強大腦》。」王德才說,自己也是在接到了節目組的錄製通知後才告訴爸媽的,「他們自然高興,但也叮囑我參加節目可以,下次不能考試再考那麼差了。」
進入重慶大學學習生活已經一年多了,但王德才依然對重慶冬天的溼冷有些不習慣。「秋冬幾乎沒有太陽,這點我特別不適應。」總結自己在重慶大學的前三個學期學習時說,「比起高中時的學習勁頭還是減弱了不少,這要改。」他說,對於未來自己還沒想太多,「先考研再說。」
上遊新聞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