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雙十一」天貓的熱銷,讓一貫低調的德亞牛奶再度進入公眾視線。面對近期消費者及媒體的一系列疑問,德亞牛奶所屬品利公司接受專訪,針對德亞牛奶是否為正宗「德國貨」、德亞牛奶等進口食品的質量標準由誰來監管等消費者關心的主要問題逐一回應。
採訪中,品利公司坦言德亞牛奶採用的是生產商和品牌完全分離的經營模式。即品利負責德亞牛奶品牌的建設、開發和市場推廣,受託方負責在德國當地進行奶源採集、加工、檢測和包裝。德國本土銷售的乳品品牌,大部分都是零售商委託德國當地的生產廠進行生產,這種委託生產的模式在德國已經非常成熟。
正宗「德國貨」還是「假洋鬼子」
德亞牛奶是來自中國的品利公司在「採集全球優質奶源,滿足中國消費需求」的大戰略指引下而打造的全球化乳品品牌,品利公司從世界黃金奶源帶北緯40度(德國)及南緯40度(澳大利亞)優選多家乳品製造商進行委託加工合作。事實上,這種委託加工的模式在海外已十分成熟,世界上很多知名食品企業均採用這樣的模式將全球優質產品供應給了不同國家的消費者。
針對這個尖銳的問題,品利公司對記者表示:公司承諾德亞牛奶的包裝上印有「德國進口」的產品都是在德國製造的,同時保證德國奶源、德國工廠、德國標準和原包進口。
食品進口其實面臨「雙重標準」
如今海淘代購之風盛行,離不開國人對國外製造標準的深度信任。德亞牛奶在生產過程中不僅符合德國當地標準,同時在進口時還經歷中國標準的檢驗,可謂確立了中德兩地的雙重保險。
在質量控制方面,德亞「德國進口」產品首先要通過德國政府的檢測,並獲得德國的衛生證書。其次,進口到中國,德亞牛奶還要通過中國檢驗檢疫部門對於產品的檢測,獲得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原中國衛生證書),還要符合中國標準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滅菌乳》,德亞牛奶才能最終進入流通渠道進行銷售。
此外,德亞牛奶在德國的生產工廠還通過了IFS認證(德國貿易聯盟認證)、BRC認證(英國零售協會認證)和清真食品認證。
海外委託加工算不算黑戶
對此,品利向記者表示海外工廠委託加工既符合中德雙方法律,也符合國際化的商業運作模式。作為我國較早實現進口食品品牌運營的食品公司,品利一直採用工廠和品牌分離的經營模式,多年來專注於品牌建設、新品開發、渠道滲透和市場推廣。將公司自有品牌的產品生產,委託國外領先食品生產商進行,這種模式在德國本土甚至在整個歐盟都是非常成熟的。
從宏觀上看,國內當下整個乳製品產業乃至中國經濟都在經歷深刻轉型。與以往國外資本進入中國布局牧場、乳品加工工廠不同,當下中國乳企、資本正在積極走出去,反向整合全球資源,國內乳製品行業已經邁入全球化時代。
中國品牌還是德國品牌
對於這個被媒體熱議的商標屬性問題,品利公司重申德亞品牌在德國和中國兩地均進行了商標註冊,品利公司是德亞商標的持有者。我們甚至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德亞牛奶是來自中國的品利公司運營的全球品牌。關於這一點,品利依照我國法律法規始終予以明示,無論是在產品包裝、產品網站還是其他信息公示的場合,品利都在明顯位置予以公示。
作為商標持有者,品利公司更以國際化的視野,立足全球深度整合產業鏈優質資源,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德亞模式」行業中是否為普遍現象
品利公司向記者表示,產品在國外生產後原裝進口到中國市場銷售越來越受到業內認可,國內乳品巨頭伊利、蒙牛和光明均採用這種進口直採模式開發出培蘭、特侖蘇全球精選、進口優+等熱銷產品線。
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從過去替外國品牌代工轉型為利用全球資源為中國品牌代工。在這方面,品利公司已經在國內進口食品行業裡率先邁上了品牌化探索之路。品利公司繼續歡迎公眾的質詢、歡迎同業者的比較,並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通過世界美食,讓大眾更時尚、更健康」的理念為國人奉上營養、安全、美味的優質食品。(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