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作者首先概述了語用學與相鄰學科之間的關係,然後對語用學的定義、主要概念(如信息、編碼與解碼、語義常規、語境等)、語用理論(如言語行為理論、含意理論、關聯理論等)、指示語、語用預設等進行了簡要介紹, 並對關聯理論等局部內容進行了重點評述。
第二章以意義為研究對象,作者認為意義是一個較為複雜的概念, 體現的並非是單一的語義組合關係,哲學、心理學、神經學、符號學、語言學等學科與意義之間存在不可分離性。即使在同一學科領域內,比如語義學和語用學的分支學科就存在不同視角的意義觀以及意義解讀的不同參照。作者又討論了相互依存的三種意義觀: (1)指稱意義觀, 也是一種哲學意義觀, 強調語言符號和客觀世界之間的對應關係;(2)心理意義觀,強調心理意義及意義的心理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3) 社交意義觀或語用觀,亦稱行為意義觀,強調行為中的意義(meaning inaction), 比如言語行為理論、含意理論 等就涉及此意義觀。
第三章主要介紹了推理。推理是語用學的核心概念之一, 作者討論了三種推理關係:演繹推理、合成推理 (elaborative inference)、會話推理。其中演繹推理涉及 邏輯和語義關係,合成推理涉及心理和人工智慧,而會 話推理與語用關係、尤其是語用隱含之間聯繫密切。從哲學、心理學、人工智慧等角度探析推理,目的在於弄清楚推理對獲取一般的語言意義和特定的語用意義之間的作用與區別。
第四章作者介紹了「關聯理論」。Sperber &Wilson(1995)推出 關聯理論出於如下主要目的:一是提出一種交際理論; 二是對中樞系統及信息處理的認知過程進行解釋。因此作者分別從交際和認知的角度討論了關聯原則制約下信息處理中的認知付出與取效,尤其是其中有關說話人交際意圖的假設形成與驗證,並從哲學的角度評析了關聯理論的認知心理學基礎及信息處理的認知趨向(即以最少的認知付出,獲取最大的語境效果),以了解其認知簡化趨勢。這體現了語用學研究中的認知介入。然而作者也對關聯理論的簡化論進行了批判。
第五章作者指出,心理的語用學研究和語用現象的心理學探索都十分欠缺。語用模塊論與非語用模塊論語用學家之間爭論的焦點問題之一, 後者反對語用模塊論,並認為模塊是對非語用能力的正確描寫,不過他們並不否認一般的心理能力尤其是語言能力的模塊性,比如他們將語言解碼的語法過程視為典型的模塊化過程,而語用現象則是特殊的認知現象, 作者認為類似結論需進一步確證。
第六章作者從語用學角度來說明訪談、會話等言語交際中的論證已被視為一種獨特的言語行為。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詢對論證和推理悖謬進行闡釋的哲學和語用學基礎與視角,從而體現論證分析的多學科性。
第七章作者重點分析了Habermas 的理論框架、非實證論思想以及語言的 語用觀,並對其交際能力觀進行了批評目。的在於讓讀者明白, Habermas 的思想對從多學科角度探索語用現象至關重要,這不僅因為該思想本身具有多學科性, 還因為他的普遍語用學思想可對理性(rationality)進行哲學探討。
第八章作者介紹了人工智慧與語用學的關係。人工智慧本身涉及多學科,關心的是計算機如何模擬人的智能;語用學關注語言使用,其研究成果可對語言處理的人工智慧模式產生影響;同時人工智慧也能影響語用學,比如提供語用視角、模擬語境關係。本章涉及的內容還包括語言處理必須具備的特徵,以求產生話語處理結果的語用有效性(pragmatic validity),即可接受性。圍繞語言處理的人工智慧模式, 作者討論了四個語用標準:(1)句法和語義表徵,(2)知識表徵,(3)推理,(4)理性原則(比如關聯原則)。它們是處理語言的人工智慧模式應滿足的標準。
第九章作者介紹了語言病理學與語用學的關係。語言混亂(language disorders)必然引起語用混亂(pragmatic disorder), 從而導致交際失誤,甚至失敗,為此一些臨床醫生已意識到關注交際中語用問題的必要性;語言混亂可出現語用接受能力(receptive pragmatics)問題,有的則體現為語用表達(expressive pragmatics)方面的障礙。 語言混亂為語用學的多學科研究提供了兩個路向:(1)語言混亂可構成 一種語境條件,幫助探索語用學的核心理論,比如考察關聯理論的話語處理模式;(2)對小孩和成年人的語用 缺陷的考察, 利於語用學更全面地描寫語用範圍。語用缺陷體現的是語義-語用混亂。作者的目的在於從語用混亂中了解語言語用現象及語言語用能力;將語言缺陷與語用功能連接起來,利於更好地理解語用現象的認知基礎及交際-認知界面。
第十章作者介紹了其它學科與語用學的關聯性。作者總結了語用學與相鄰學科之間的多向關係,進一步探討語用學與哲學、心理學、人工智慧、語言病理學等之間的交叉性,目的在於指出語用學的多學科性,不同學科可為語用現象的探索提供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