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院總工程師朱忠義:為20餘項大型工程「做骨架」

2020-12-25 騰訊網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都機場T3航站樓、國家體育館、「中國天眼」……25年職業生涯裡,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朱忠義負責結構設計的工程,個個大名鼎鼎。

他把自己的工作通俗地稱為「給建築做骨架」,「工程越大,責任越大」。

在朱忠義看來,建築工程是傳統行業和現代技術的融合,每一項工程都有挑戰,每一次設計都是在以往工程經驗的基礎上完成的。

「技術發展和行業進步,就是在不斷解決工程難題的過程中實現的。我喜歡去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更願意全身心地投入這份事業。」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朱忠義。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體育館設計防連續倒塌,成震中「諾亞方舟」

從業25年來,朱忠義負責了20餘項國內外大型工程的結構設計,其中不乏結構複雜、技術難度極大的航站樓、體育館、大型會展中心。

但他最難以忘懷的,是2003年自己初出茅廬時主持設計的綿陽九洲體育館。

朱忠義記得,當時建設九洲體育館,是為了承辦在四川綿陽舉辦的世界拳擊錦標賽。

「當時,這個體育館的抗震設防烈度是6度,但是考慮到它的重要性,我們就想,萬一有突發情況,這個結構會不會倒塌?」朱忠義覺得,作為一座大型公共建築,安全無疑是重中之重。

他給自己提了一個要求,要保證即便結構發生一些變形甚至開裂,整個建築也依然安全穩定。最後,朱忠義想到了採用預防連續倒塌的設計,來對結構的關鍵部位進行加強。

九洲體育館的屋頂設計為大拱形,是當時全國拱形體育館中的跨度之最。施工期間,剛好趕上雨季,工期又非常緊張。「加快了施工速度,會不會影響質量?」朱忠義心裡不放心。

「當時建設環境很艱苦,但是自己上去看一看,心裡才能踏實。」在屋頂結構施工的時候,現場還沒有搭建臨時樓梯,朱忠義跟隨施工人員,順著中間的大拱形一段一段爬過去,檢查焊縫有沒有焊好、鋼梁有沒有對齊。

回憶起來,朱忠義覺得很慶幸,當時為九洲體育館提出了這一設計,且嚴格確保了施工到位。

2008年,汶川發生「5·12」特大地震,位於綿陽的九洲體育館在主震過後安然無恙,成為當地最大的抗震指揮和災民安置中心。

但餘震不斷來襲,體育館是否能經受住考驗,朱忠義的心裡也很忐忑。「當時我們迅速召開緊急會議,全面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對關鍵部位逐一篩查,反覆驗算並實時檢測,提醒當地做好安全提示。」

在主震和上萬次餘震的考驗下,最終,九洲體育館結構表現完好,成為大震中的「諾亞方舟」,保證了上萬避難群眾的安全。

創新結構技術,解決「中國天眼」受力難題

在朱忠義接手的諸多高難度結構設計中,最特殊的當屬「中國天眼」。

位於貴州山區的「中國天眼」,是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也是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作為FAST主動反射面主體支承結構設計負責人,朱忠義要解決的難題不少。

「平時我們設計的建築結構,要求的是穩定。但FAST完全不同,它是一個巨大的科學儀器,要滿足科學觀測的要求,需要一個主動變位的結構,同時精度要特別高。」朱忠義說。

另外,FAST的口徑設計為500米,相當於18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其反射面主體支承結構是一張巨型索網,其精度均方差要求只有2毫米,這樣,編織索網需要的關鍵零件就有5萬多個。

更難的是,天眼位於地質、地貌複雜的喀斯特窪地,圈梁支承柱高度在3米至50米不等,導致結構和基礎受力複雜,圈梁溫度作用明顯。

「對我們來說,當時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就是怎麼把圈梁和柱子連接起來,受力更均勻,同時能釋放溫度的影響,自由地膨脹收縮。另外,FAST反射面需要朝不同的方向變位。之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設計。」

朱忠義記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設計方案經過一年多的打磨,才最終成形。

他創造性地提出,將柱子與圈梁隔開,通過一個徑向可動支座進行滑動釋放,同時提出考慮結構主動變位或具有多個目標形態的索網分析方法,發明了滿足力學模型的相關產品,解決複雜山區環境對結構受力的影響,同時減小索網變位過程中應力變化幅,讓FAST反射面變位更加靈活。

「已故的FAST首席科學家南仁東老師,當時聽到這個方案後很高興,我至今都記得他對我們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方案』。」朱忠義感慨道。

朱忠義在指導團隊成員進行結構設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最大跨度180米,挑戰「超級工程」大興機場

作為一名主攻大跨度結構的工程師,朱忠義挑戰過不少大型機場航站樓的設計。但2015年,第一次接觸大興國際機場工程時,他還是被這個獨一無二的「超級工程」所震撼。

作為全球最大航站樓,大興機場要用8根C形柱支撐起核心區18萬平方米的大跨度結構,最大跨度達到180米,這樣的設計在以往的機場航站樓中從未有過。

「這個空間有多大?類比一下,尺度為114米×144米的國家體育館,放到這個航站樓裡,也是很小的一部分。」朱忠義說,同時,這個巨大的鋼結構,還需要在8度地震下以及高鐵從航站樓穿過時依然確保安全。

當時,朱忠義帶領團隊做了大量的理論分析,分析整個結構的受力性能和承載力,分析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所有分析做完的時候,我的心裡就比較有底了,但還沒有經過實驗驗證,不敢打包票說沒問題。」

之後,設計方案還要經過嚴謹的實驗論證,才能最終投入施工。

朱忠義記得當時團隊在北京建築大學觀看實驗的過程,當看到承載力加到設計荷載兩倍,結構還是很安全的時候,所有人都很激動。「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結果吻合,說明我們的設計方案是正確的、設計成果是安全的。」他總算鬆了一口氣。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作為一名參與者,回想起過去的1800多個日夜,朱忠義感慨萬千。

「經過5年的設計施工配合,最終我們把當初的構想,幾乎完全一樣地展現在了大家面前。更重要的是,團隊水平通過這樣的超級工程得到了提升,對行業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他坦言,未來,智慧城市和數位化城市會對工程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怎麼讓這個傳統的行業和現代的技術結合得更好,是接下來需要不斷探索的方向。」

人物簡介

朱忠義,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黨支部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都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當選首屆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大師」。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攝影記者 王嘉寧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銘

相關焦點

  • 帶隊挑戰「超級工程」設計北京大興機場航站樓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大興國際機場、首都機場T3航站樓、國家體育館、「中國天眼」……25年職業生涯裡,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朱忠義負責結構設計的工程,個個大名鼎鼎。他把自己的工作通俗地稱為「給建築做骨架」,「工程越大,責任越大」。「技術發展和行業進步,就是在不斷解決工程難題的過程中實現的。我喜歡去做這樣的事情。」朱忠義說。
  • 校友李希勇、朱忠義、高進華、王亮榮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為榮譽獲得者頒獎。校友、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希勇,校友、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結構專業總工程師、複雜結構研究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朱忠義,校友、史丹利農業集團總裁高進華,校友、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電氣技術部部長王亮榮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 山科大校友李希勇、朱忠義、高進華、王亮榮獲2020年「全國勞動...
    山東科技大學校友、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希勇,山東科技大學校友、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結構專業總工程師、複雜結構研究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朱忠義,山東科技大學校友、史丹利農業集團總裁高進華,山東科技大學校友、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電氣技術部部長王亮榮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 雄安站完工進入倒計時,總工程師是位巾幗女將
    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承擔著「千年大計」雄安新區「開路先鋒」的重任,工程規模之大、技術含量之高在國內鐵路站房建設中首屈一指。在人們的印象裡,大型工程建設似乎從來都是「男人的戰場」。雄安站這樣一個意義非凡的工程項目,其建設技術總負責人是一位巾幗女將。她就是43歲的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部總工程師吳亞東。
  • 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青島灣大橋總工程師,全都畢業於這所211高校!
    先後組織開展了80餘項專題研究工作,主持編制了滿足三地要求的港珠澳大橋技術標準體系、科研規劃綱要、設計-諮詢管理辦法、質量管理方案等,為推進港珠澳大橋成為滿足120年使用壽命的世界一流跨海通道奠定了基礎;力主推行的&34;,以及&34;等設計施工理念受到業內的廣泛認可。經過十四年艱苦努力,蘇權科和無數建設者們,終於一起完成了被稱為&34;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工程。
  • 建院70周年!湖醫附一醫院開啟系列活動惠市民
    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努力拼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該院先後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等榮譽稱號,獲批獲國家住培基地、國家Ⅰ期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及三個省級臨床示範基地,實現科研立項96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15項、廳局級83項;教育部新冠肺炎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備案3項,發表科研教學論文360餘篇,其中SCI 14篇。
  •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 http://kaoyan.eol.cn    光明日報  2014-04-23  大 中 小   22日,北京科技大學迎來了研究生院30歲的生日。
  •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應邀共襄盛事——湖醫附一醫院建院70周年大型...
    為回報社會,共慶華誕,舉行建院70周年大型義診活動,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呼吸、心內、神內、普外、婦科、兒科等主任醫師)應邀共襄盛事。0745—2232507(門診部)0745—2280120(醫療服務中心)醫院地址:懷化市鶴城區榆市路225號溫馨提示:請您就診時攜帶近期檢查 CT/核磁片與各種檢查報告單等資料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20年12月14日建院70周年系列活動湖醫附一 大型義診
  • 院士、少將、神舟飛船總工程師、華為原董事長,都來自這裡
    在電子科技大學,有這樣一個"神仙"學院,學院校友遍布海內外IT領域,在國防科研戰線,航空航天、電子領域,處處都有他們的風採,以譚述森院士為代表的知名學者、以"神舟載人飛船"測控系統總工程師席政少將為代表的國防頂尖技術專家
  • 甘肅路橋2020年獲16項公路工程工法和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
    每日甘肅網訊12月20日,由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主辦的全國公路建設技術與質量管理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北京舉行。會議表彰了2020年度公路建設科技創新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企業和個人,並頒發公路工程工法、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英才和科學技術進步獎。
  • 全國環境風水交通工程勘察大師設計大師建造大
    全國風水,交通水運工程勘察大師設計大師建造大師交通美學設計大師名單楊國平 全國水運工程設計大師根據申報材料,被提名為全國水運工程設計大師的楊國平,生於1973年3月,1996年6月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水運工程設計專業,現為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朱忠義帶隊檢查秋季開學準備工作
    8月20日,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本部由院長朱忠義帶隊,對秋季開學的各項準備工作開展檢查。校領導王健龍、顏彩飛、龍偉、金建雄、周志和陪同,黨政辦、學工處、保衛處、資產管理處、後勤服務中心、後勤基建處、教務處、網絡中心負責人參加。
  • 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建校70周年、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建院20...
    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建校70周年、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建院2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2020-12-17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三峽之子 魂歸三峽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本網訊 2020年7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同志在武漢與世長辭。
  • 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中期進展情況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20項民心工程紮實推進,惠民便民見到成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從2007年開始,堅持每年解決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到今年,已經連續四年實施了20項民心工程,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和社會的歡迎。
  • 追記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餘元君
    2019年1月19日星期六,湖南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餘元君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因公殉職,年僅46歲。更可貴的是,沒有一位親屬朋友承攬洞庭湖治理工程,他也從不用手中的權力為親朋好友謀取私利,「乾乾淨淨幹事,清清白白做人」。敢於擔當、為國為民元君同志在洞工局工作了20多年,他擔任過規劃處的處長、工程處的處長,2013年擔任洞工局的總工程師。
  • 第八屆全國鋼結構工程技術交流會在西安召開
    10月30日,由清華大學 、東南大學 、 陝建機施集團等單位主辦,《施工技術》雜誌社 、陝建機施集團、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承辦的第八屆全國鋼結構工程技術交流會暨第二屆工程建設行業傑出科技青年學術會議在西安召開。本屆會議延續「科研、設計、施工一體化」這一主題,來自鋼結構行業的大師、專家、學者及工程技術人員約400餘人參加會議。
  • 甘肅省膜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11月20日,甘肅省膜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省膜科學技術研究院建院30周年慶典活動在蘭州舉行。
  • 太原做人流醫院排名-山西惠民醫院人流-建院20多年
    在太原做人流醫院排名【山西惠民醫院人流】意外懷孕應該怎麼辦呢?去哪個醫院比較好,山西惠民醫院,我院婦科始終致力於從醫療隊伍、前沿技術、診療設備、流程規範等方面打造婦科品牌。
  •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大典(北京卷)》首發 揭秘北京地標背後的故事
    「北京卷」提煉展示了2016年、2017年共計兩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中的「北京建築」,198個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中,超過四分之一的項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北京工人體育場、石景山鋼鐵廠等50項身邊建築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