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土面積世界第三,為何有效面積遠超俄羅斯?這是中美為什麼能成為世界大國的原因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丟失了將近2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清朝光割讓就達到160萬平方公裡左右。
如今,中國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有多少?官方的數字是9598077平方公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960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可是如果按照有效國土面積進行排位的話,我國位列俄羅斯和加拿大的前面。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讓我們先說明一下,什麼叫做有效國土面積或者說宜居面積?有效國土面積就是指每個國家在其領土範圍內,除去被乾旱、冰雪等極端氣候常年覆蓋,適合讓人類進行生活、生產互動的面積。適宜人類居住首先是要獲得充足的食物,人類需要食物來維持生存,而且要就近獲得食物,因為存儲和運輸食物也是需要大量成本的。而維持大數量作物繁茂生長的最基本條件是什麼呢?就是氣候、降水和土地。
世界各國宜居面積分布不均,最宜居的地理環境主要分布在西歐、北美、東亞、南美南部,澳洲大陸、非洲南部。環境比較適宜人類居住生活的面積,佔國家總面積比例的大小,為國家宜居面積。雖然地球的總面積5.1億平方千米,但是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我們人類居住的。適合人類生存居住的環境(宜居面積)具有以下特點:氣候適合、地形地貌適合,降水量適合、擁有充足的水源,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小。從全球來看,俄羅斯雖然國土面積最大,以1709.82萬平方公裡位列世界國土面積第一,但有70%的土地處在極地氣候,不適合人類居住,比如:遠東地區,人口密度特別小。
加拿大的面積位居世界第二,國土面積以998.467萬平方公裡,但也有三分之二處在極地氣候和高山地帶,除去這些地方,實際上適合人類居住的只有33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我國雖然隔壁、沙漠、高原佔據了我國超過百分之40,但是因為我國領土的基數比較大——963.4057萬平方公裡,所以仍有400多方平方公裡適合人類居住,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可以養育十四億人、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主要原因。
1935年,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根據這條降水線,因繁就簡,直接畫了一條從西北璦琿—西南騰衝的直線(圖2),地理上叫做「胡煥庸線」或者「黑河-騰衝線」,這是對我國基本人口分布的劃分。 線東南側以佔全國43.1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
巴西雖沒有戈壁、沙漠,但原始森林面積所佔比重較高,澳大利亞國土面積位居第6,有約70%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沙漠面積較大。
世界大國中,美國領土宜居面積的比例較高,達到80%,約750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宜居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二,巴西宜居面積425萬平方公裡,位居第三。從宜居面積的人口密度來看,埃及最高,達2792.67人每平方公裡,日本和印度分列第二、三位。宜居區人口密度最低的三個國家為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