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生態工程給力旅遊業轉型升級

2020-12-20 東方網

原標題:吳江:生態工程給力旅遊業轉型升級

  吳江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有同裡、震澤、黎裡等一批著名古鎮。以前,旅遊業態以「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遊為主。但如果現在還以為吳江只有「小家碧玉」,那絕對「落伍」了。時下,這裡更有大氣磅礴、令人一詠三嘆的「大江大湖」生態新風貌。

  今年,吳江區委、區政府舉全區之力,強力啟動民生優先「1058工程」,即未來三年,建成或基本建成一批重大民生實事項目,包括10項民生實事項目、5項重大交通工程以及8項生態文明工程,其中,總投資近40億元的8項生態工程,將使吳江眾多的古鎮周邊鑲嵌上8個誘人的「綠色翡翠」,使吳江旅遊大框架更加開闊,旅遊業態得以快速轉型升級,從此兼具「 小橋流水 」和「大河大湖」形態。

  旅遊業態的歷史性轉折,讓吳江區旅遊局局長崔夏萍感慨良多:吳江2008年啟動建設太湖新城,到去年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級東太湖生態旅遊度假區,打造「東太湖百裡風光帶」,讓吳江旅遊形態從相對單一、袖珍的古鎮遊,一步跨入規模宏大的太湖生態遊。「你想想,遊罷小橋流水的古鎮,再看氣勢宏闊的東太湖、太浦河、京杭大運河風光帶,星羅棋布的漾塘溼地和生態綠地,這是吳江旅遊前所未有的新布局、新感覺!一個『漫遊吳江,快樂無疆 』的旅遊新時代已經來臨。」 崔夏萍說。

  吳江旅遊進入「 太湖時代 」

  東太湖「巨型生態客廳」橫空出世

  如今到吳江,很多人都會驕傲地推薦你去看太湖新城。

  吳江人骨子裡習慣於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的精緻小巧,東太湖生態園開園,顛覆了這種固定思維。吳江本土作家沈利萍說,原來以為生活在小鎮的優點是生活空間大,一眼望出去很遠。但站在東太湖邊,這裡天大地大的氣勢震懾了我,看著水天一色的太湖和一望無際的濱湖盛景,很難不激動、不陶醉!

  吳江太湖新城管委會主任朱建文說,因為生態景觀先行,將東太湖美景「拉」到市民眼前,太湖新城一下子成為遊客熱捧的大景區。東太湖生態園今年5月開園以來,儘管旅遊配套設施還沒全部建好,但每逢節假日,遊客數以萬計,摩肩接踵,熱鬧的場面讓人始料未及。

  百姓的熱情成為建設的動力。

  太湖新城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可謂只爭朝夕,日新月異。新城目前已建成東太湖生態園、翡翠島、東太湖大酒店、太湖漁灣、太湖綠洲、蘇州灣美食新天地等一大批特色旅遊項目,成為蘇州市一個巨無霸「生態客廳」。11月29日,這裡迎來「三喜」臨門:一喜:「1058」工程之一、投資2.2億元、面積近600畝的蘆蕩湖溼地公園開園,成為又一個生態「綠肺」;二喜:「1058」工程重點項目、面積3500畝的勝地生態公園開工,將成為吳江城區規劃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城市公園。取名「勝地」,源於800多年前南宋詩人陸遊途經此地留下的「勝地營居觸事奇,酒甘泉滑鱸魚肥」詩句,三喜:蘇州灣美食新天地正式開街。這是太湖新城第一個大型餐飲商業項目,重點打「親水牌」—— 暢享美味,坐賞太湖。人們看到,8棟造型獨特的建築,猶如太湖畔的八顆晶瑩寶石。

  更宏偉的藍圖正變為現實。繼去年8月29日省政府批准設立江蘇省吳江東太湖生態旅遊度假區,成為全省率先獲批的省級旅遊度假區之一後,今年8月15日,東太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發展規劃又在全省新批旅遊度假區中首家獲得省政府批准。吳江將用三年左右時間,把東太湖岸線打造成「百裡風光帶」,形成商務休閒、溫泉養生、運動休閒、度假酒店、叢林花田、文化靜修、鄉村童話七大園區,致力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全世界的高端休閒度假目的地。度假區規劃面積16.8平方公裡,已累計投入近180億元。根據規劃,其中有11個項目將成為江蘇省乃至華東地區之最,包括最大的燈塔公園、最大的旱雪場、內河最長的黃金沙灘、最大的溫泉養生園、最大的慢行系統、最大的水上樂園、最大的自駕遊汽車營地等。

  吳江旅遊催生魅力新組合

  「古鎮+溼地+鄉村」成為時尚

  近年來,水鄉古鎮、生態休閒、會務美食、絲綢文化四大旅遊品牌互補聯動,構成吳江旅遊的看家品牌。比較典型的是震澤鎮。震澤鎮黨委書記戚振宇說,經過幾年努力,基本融匯這四個品牌特色,近年潛心打造的蠶絲文化產業風生水起,繼被授予「中國蠶絲被之鄉」、「中國蠶絲被家紡名鎮」之後,今年又獲得「中國蠶絲之鄉」稱號。今年,震澤創建國家4A級景區也順利通過初檢。

  崔夏萍介紹,吳江水多,被稱為「百湖之城」,是全省湖泊數量最多、總面積最大的縣市(區)。全區面積1176平方公裡(不包括太湖水面),其中水域面積約佔四分之一,達到267.1平方公裡。50畝以上湖泊共計320個,其中被列入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的達到55個,佔到全省的33.1%。這使吳江在古鎮形態外,特別適合構建大視野的自然溼地生態風貌區。

  吳江因「水」制宜,順「水」而為,推出了包括東太湖體育公園、勝地生態公園、太湖溼地公園、桃源國家森林公園、同裡國家溼地公園、汾湖三白蕩生態公園、盛澤潛龍渠生態公園、平望鶯脰湖生態公園的8大生態文明工程。

  近年來,吳江各古鎮都已潛心營造各自的溼地大氧吧。

  經過幾年打造,同裡溼地公園繼成為「省級」後,正全力創建「國家級」。坐船穿行溼地,鋪天蓋地的森林緩緩沿伸,驚起一群白鷺;深吸一口,清新空氣,潤澤心扉。同裡古鎮保護管委會黨委書記陳建忠說,現在到同裡的遊客,很多會到溼地公園玩上大半天。

  吳江最西南的「 黃酒之鄉 」桃源鎮,有座神秘的「 荒天池」,恍如仙境:500畝區域裡,一座300畝小島覆蓋遮天森林,2500年來無人居住,周邊40多條小河交錯。12月13日,桃源鎮走出小鎮,以「 尋夢蘇州,醉美桃源 」為主題,將第十一屆桃源酒鄉文化旅遊節放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開展「 吳宮老酒 」、「 同裡紅 」、「尚口佳」、「 古吳春 」等蘇派黃酒白酒,「眾誠鴨業」、「 法詩菲羊絨衫」、「 外婆橋蠶絲被 」等特色產品展示推介。桃源鎮黨委書記石榮說,桃源將抓住「 荒天池 」列入區裡8項生態工程機遇,建好桃源國家森林公園,創新文化旅遊產品設計,加快由單一觀光型旅遊向複合消費型轉變,使桃源真正成為「 樂居吳江 」生態名片、蘇州乃至江蘇的「 香格裡拉 」。

  打造鄉村旅遊也是吳江生態旅遊的一個方向。今年以來,蘇州著力推進 「美麗鎮村」示範點建設。吳江震澤、七都積極創建「美麗城鎮」,龍降橋村、農創村、富鄉村等10個村爭創「美麗鄉村」示範點。

  今年,吳江旅遊局等單位舉辦「萬人進村賞美大型公益活動」,已走進幾十個優美鄉村。

  賞美團來到儼然美麗鄉村「大觀園」的震澤龍降橋村,看到河道清澈,涼亭別致清雅,假山嶙峋多姿,葡萄、玉蘭、紅楓、桂樹、山茶、枇杷、桃樹等遍植地頭,無不讚嘆。這樣的秀美村莊在吳江比比皆是。在盛澤鎮北角村,湖邊垂柳依依,路旁香樟掩映;老年人活動中心也儼然景區,九曲廊橋、飛簷亭臺倒映在水中。「真像蘇州園林!」賞美團陶醉了。

  中國旅遊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認為,吳江通過各個層面的生態文明建設,使城市功能更完善、生態環境更宜居、文化內涵更彰顯;既滿足百姓改善生活環境的需求,又極大提升、豐富了旅遊業態和品質,是一條可持續的旅遊發展之路。

  好景區也要好營銷

  「五客匯吳江」做出好文章

  「五客匯吳江」 是今年吳江推介旅遊的特色活動之一。

  所謂「五客」,即對美食要求高的「食客」,對旅遊中住宿環境有要求的「宿客」,走到哪裡拍到哪裡、善於發現美的「拍客」,喜歡戶外運動、旅遊探險活動的「俠客」,還有擅寫遊記攻略的大咖「博客」。他們多來自北京地區及京滬高鐵沿線、珠三角城市,是擅寫、擅拍的草根博主,擁有粉絲50萬人以上。

  吳江旅遊局市場營銷負責人介紹說,首批「五客」 齊聚吳江,先後到東太湖、同裡、靜思園、格林鄉村公園、震澤等地進行旅遊體驗,通過文字和圖片撰寫旅遊攻略、遊記等,通過多元化渠道,傳播吳江的旅遊資訊,產生較大影響力。

  其實,為順應「自駕遊」、「背包客 」這些現代旅遊的主流風尚,吳江旅遊在藉助網絡,實現與遊客的即時互動交流,即智慧旅遊方面已經做出不少「好文章」。

  打開全新改版後的吳江旅遊網,顏色活潑,畫面美觀,分類清晰,信息量大。遊客可以在網上享受到從查詢、諮詢到預訂的「一條龍」服務,該網融入了導航、導覽、在線地圖以及買票、住宿、就餐等在線預訂,可謂一應俱全。

  除了官網升級,吳江旅遊先後開設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新建了吳江旅遊微信服務號和吳江旅遊微信訂閱號兩個官方平臺,同時「綁定」旅遊網、微博和微信,同步更新、推送旅遊資訊,使網絡用戶和移動終端用戶都能即時分享吳江旅遊的互動信息。

  原文連結:http://xh.xhby.net/newxh/html/2013-12/17/content_916769.htm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吳江紡織園總投資164億,盛澤多家印染搬遷或將加快!環保再升級
    蘇州市副市長聶飆帶領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來到吳江高新區(盛澤鎮),調研吳江紡織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環保提升工程,並召開座談會。區委常委、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盛澤鎮黨委書記王益冰,副區長戚振宇,吳江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盛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呂偉峰陪同調研。
  • 「湟普美食匯」轉型升級 全面打造吳江路智慧商城
    改造後的吳江路人氣愈發爆棚。贏商網獲悉曾經的吳江路美食一條街,升級後變身為以餐飲為主要業態的商業體「湟普美食匯」,日前,該商業體更是藉助網際網路+,推出微信公眾號和智慧商場平臺的構建,提升停車服務系統、一鍵wifi上網功能、外賣系統的對接及後期開發、等位功能完善、會員的模式營銷等,意欲改變傳統餐飲業態的運營模式——為品牌商和目標消費群體提供更優質精準的服務,在互動體驗、快捷應用、線上線下融合、業態優化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轉型升級。
  • 吳江桃源:玩轉直播經濟,帶動產業轉型
    直播風口撬動新經濟萌芽當前,吳江民企眾多、優質產品眾多,正是直播的風口所在。「希望通過發揮直播經濟的『撬動』作用,以此來推動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加速傳統產業轉型,搶先布局新經濟。」 桃源鎮黨委書記沈衛林說。
  • 第二屆吳江十大民心工程你說了算!每一項都和你息息相關!
    二、微信投票 網友可通過蘇州吳江發布、吳江日報、吳江電視臺等微信公眾平臺後臺,回復關鍵詞「民心工程」獲取投票連結進行投票。微信投票日期為11月28日—12月11日。
  • 小松鼠親子農莊轉型升級 打造生態農業體驗中心
    其實,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剛剛過去的幾個月,小松鼠親子農莊已經在悄然轉型——餐飲業務與休閒農業分割經營,各自精益求精。而小松鼠親子農莊,未來將聚力發展生態農業體驗體驗中心,深耕團隊課程服務能力。接下來,「越野賽道」、森林迷宮、「咯咯噠的家」等一系列讓遊客眼前一亮的項目將亮相。
  • 依託水鄉森林 融創桃源國際生態文旅項目在蘇州吳江啟動
    日前,融創桃源國際生態文旅度假區項目在吳江區奠基啟動,總投資超200億元,將建設具有長三角最大頭部民宿集群的世界級水鄉森林文旅生態度假區,打造全場景、沉浸式的高品質文旅度假目的地。其中「小鎮客廳」位於桃源鎮前窯村,一期項目以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最大頭部民宿集群和國際化田園示範區為目標,預計於2021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實現試營業,建成後預計每年吸引遊客100萬人,並帶動就業超過2000人。
  • 融創桃源國際生態文旅度假區在吳江奠基啟動 總投資超200億
    11月19日,融創桃源國際生態文旅度假區項目在吳江區奠基啟動,總投資超200億元,將建設具有長三角最大頭部民宿集群的世界級水鄉森林文旅生態度假區,打造全場景、沉浸式的高品質文旅度假目的地。其中「小鎮客廳」位於桃源鎮前窯村,一期項目以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最大頭部民宿集群和國際化田園示範區為目標,預計於2021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實現試營業,建成後預計每年吸引遊客100萬人,並帶動就業超過2000人。  在會見中,許昆林對融創集團給予蘇州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 「城市遊禮」蘇州吳江旗艦店盛大啟幕
    中國江蘇網訊 7月21日,吳江旅遊商品研發中心暨「城市遊禮」吳江連鎖展銷平臺啟用運營儀式隆重舉辦,「城市遊禮」蘇州吳江旗艦店盛大啟幕。此次「遊禮吳江」品牌系列首發新品精選了具有吳江符號的地域特色旅遊商品進行創新設計與組合包裝,形成了「絲韻吳江」、「養閒吳江」、「滋味吳江」三大系列。下一階段「遊禮吳江」品牌建設將以系統化研發為核心,打造「十大旅遊伴手禮」,構建具有鮮明吳江特色的差異化旅遊商品體系,持續為遊客提供更多高品質、創意性、實用性的吳江旅遊伴手禮。
  • 江蘇吳江桃源一季度苗木產值超3億
    中國園林網4月26日消息:吳江桃源鎮苗木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步,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快速發展。目前,該鎮苗木總面積3.7萬畝,28個行政村中,有26個行政村都種有苗木,其中5個村為純苗木村。桃源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苗木專業鎮,一季度該鎮苗木產值超3億元。
  • 吳江太湖旁30多幢臨湖別墅交付前被拆:違反生態紅線
    被拆前的別墅本文圖片均由受訪的業主提供在即將交付前一個月,位於蘇州吳江太湖邊的、央企中糧旗下房地產項目的多幢臨湖別墅卻突遭拆除。別墅被拆的原因是該建築物不符合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相關規劃,違反生態紅線。拆除中的別墅對此,吳江區委宣傳部與同裡鎮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該樓盤違反了2016年國務院批覆公布的《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01-2030)(下稱《總規》),越過了生態紅線,然而因樓盤是在該《總規》出臺之前就通過了當地政府的規劃建設許可,吳江當地考慮到開發商和業主的利益,沒有阻止其施工。
  • 廣東中旅:項目引領力推轉型升級
    旅遊產業園旅遊強省建設新抓手廣東中旅集團董事長王萬年表示,旅遊業是「無煙工業」,與多個行業相關聯,可謂一業興而百業旺。要將廣東建設成為旅遊強省,更重要的是將廣東建設成為具有海內外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而旅遊產業園是旅遊業與第三產業集聚、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是創新型的旅遊產業形態,就是要打造具有較高市場影響力的高端旅遊目的地。
  • 香泉映月或成鹹寧旅遊業升級動力引擎
    「業態單一、體量不足、景觀同質已成為旅遊業持續發展的最大阻礙。」行業資深人士指出,「香泉映月生態旅遊度假項目的建成,不僅有利於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同時對於加速鹹寧地區乃至中部地區旅遊產業升級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周年 探訪水源涵養地生態經濟發展之路
    如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建成通水已有五個年頭。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五年來,北京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超過52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作為水源地,河南省南陽市區位特殊,生態富集敏感,是國家生態戰略安全要地。對南陽來說,實現水質保護和經濟發展互融互促,助推綠色發展保民生是永恆主題。
  • 旅遊業:堅守「綠色底線」 不觸碰「生態紅線」
    旅遊業:堅守「綠色底線」 不觸碰「生態紅線」 原標題: 孫家錄(人民圖片)  如今,與遊客人次多少、旅遊收入高低相比,能否堅守「綠色底線」、不觸碰「生態紅線」日益成為衡量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指標。   日前,有媒體報導,近年來,重慶民宿行業井噴式發展,但與此同時,部分民宿存在違規侵佔林地的問題,環保學者指出「民宿不能靠踩踏生態紅線賺錢」。
  • 人民日報:徐州賈汪謀求綠色轉型 採煤塌陷地成生態旅遊區
    特別是2001年以後,作為財政收入主要支撐的煤炭資源走向衰竭,大批人員失業,生態環境惡化。 賈汪區委書記曹志介紹,賈汪有283座山頭,4條河穿城而過,依山傍水的優勢在過去卻是生態短板。如今,按照「宜農則農、宜水則水、宜遊則遊」的生態修復原則,賈汪擁抱山水,加力轉型。 修復生態的重要一步,是在荒山上植樹。
  • 臨沂:轉型升級 積極完善木業產業生態
    今年以來,蘭山區義堂鎮積極完善木業產業生態,推進產業眾創園發展,支持小微企業升級共贏,實現集約土地高效利用,以小投入換取動能大轉換。目前,該鎮佔地225畝的木業科技眾創園已吸納60餘家企業入駐,佔地121畝的木業智能機械眾創園24家企業入駐,共騰退土地726畝,提供就業崗位2000餘個,萬元產值能耗降低2%,畝均產值達280萬元/畝,畝均稅收達10萬元/畝,可實現年產值22億元、利稅2.1億元。
  • ——韶關市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綠色丹冶」的冉冉升起是韶關這個老工業城市轉型蛻變的一個組成部分。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近年來,韶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用綠色發展引領高質量發展,走出了一條以產業化推動生態建設的新路子,既打造了「碧水藍天」,又賺來了「金山銀山」。
  • 提升水環保檢測能力,吳江華衍水務成立專業檢測機構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勞曉飛)生態文明建設是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課題之一,近日,吳江華衍水務成立了一家專業檢測機構——蘇州衍達檢測有限公司,率先邁出了從供水企業到環保類檢測專業機構延伸的重要一步。
  • 重慶產業網際網路如何轉型升級?騰訊企點領航生態舉辦閉門會
    本次會議聚集了包括西永微電園工業園區、西彭工業園區、港城工業園區等近30家工業園區負責人,上汽紅巖、中冶賽迪、豬八戒網絡等工業、科技、金融等領域的龍頭企業負責人,共同探討產業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積極推動重慶產業經濟網際網路+轉型升級。
  • 統籌優化發展資源 打造長江生態廊道
    水源保護方面,揚州位於江淮交匯處,承擔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70%淮水入江的重任。其中揚州的長江三江營水源地便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取水口。為了保障水源安全,2017年開展區域專項整治,堅定不移推進沿江小碼頭、小船廠、砂石場、化工廠等違規、低效、汙染項目的退出與騰讓。在沿江距離幾十米的地方豎立圍欄,禁止人員靠近水源製造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