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是為我們當前社會製造便捷不可或缺的一大偉大發明,但是在這巨大的進步與便利背後也帶來了眾多危害,我們的孩子們就正深陷其中。
數據調查報告,少年兒童應用手機愈來愈年輕化、高頻,0-五歲少年兒童,智能化手機利用率超出80%。尤其是對學齡前兒童而言,一旦手機的誘惑大過了外界的吸引,孩子很容易從兩三歲開始就陷入手機世界,失去對外界探索的興趣常宅在家裡,不外出活動,身體發育受影響且加快近視。
因此如何面對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就成為了每位家長必須深思的問題,第一步就從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媽媽(爸爸),我想玩手機"等問題開始。
然而面對這個問題,這位媽媽的做法受到了眾多人的肯定,多視點也認為她的方法很不錯,因此今天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所幫助。
這位媽媽分享的方法其實也沒有很特別,但是遵循了一個很重要的規律,就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1-3歲:好呀,那媽媽給你拍照吧
其實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我們是不建議家長們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因為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接觸電子產品太多,不僅容易發生注意力障礙,近視的可能性也會增大。
孩子處於這個階段的家長,在日常行為上要注意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即使肯定無法避免讓孩子注意到手機這個東西的存在,也可以通過主動給孩子展示手機,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切莫故意躲躲藏藏不讓孩子碰,反而讓他們對手機興趣更大。
而且這個時段的孩子,其實意識並沒有很強烈,家長可以在孩子表達出想玩手機的意願時(比如伸手想從您手中拿走手機,或者嚷嚷"要"或"玩"等),用比較大的動作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即可。比如就直接說想玩手機呀,那好,媽媽就用手機給你拍拍照吧,讓孩子以為手機就是用來拍照的,拍完後給他看看手機紅的自己後,立即與孩子做其他互動、主動帶孩子玩他年齡該玩的玩具或到小區公共健身區域玩耍等。
3-6歲:玩手機可以啊,你是要打電話還是拍照呢?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考意識,一般的轉移注意力已經不好使了,因此可以適當讓他們接觸手機。
但是給孩子展示手機時,只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功能即可,給孩子建立一個手機用途的"範圍"認知,這樣一來在他詢問想玩手機時,就可以讓他選擇其中一個功能使用,這樣的功能限制行讓孩子除了翻相冊拍照打電話沒有別的功能可用,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此外這個階段也還是要積極培養孩子的各項興趣,讓孩子的吸引力與注意力有更值得依附的地方;或者多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等。
7-12歲:可以,但是我們要約定好時間只能玩20分鐘/一局遊戲,如果超過時間不把手機交上來的話,就三個月都不能碰手機了哦~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叛逆意識初萌芽的階段,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但是也會十分喜歡講道理,這個時候用太強硬的手段容易發生爭吵且並不能完美解決問題。
家長要意識到我們的目標是"有效控制孩子玩手機的頻率與時長",而不是"讓孩子謹記自己不讓他玩手機",可以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就直接三個月不能玩手機,這是他自己答應的約定,只要家長如約做到該做的,即使受到相應懲罰孩子也不會感到家長態度強硬。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父母應堅持適當幹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
在12歲以上也就是孩子上中學之後,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轉到溝通與信任的方向上來,只要孩子不是過分調皮胡鬧,或者思想不端正,都不必再強加管教了,可以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並且在12歲以後孩子的各項意識基本都已形成,這時候可以多讓他們自己明白手機的利弊性,比如多帶孩子去聽眼健康知識講座,讓孩子有意識地知道手機對視力的影響,對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健康有一定的思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