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這本施拉姆的《傳播學概論》,我對傳播學有了初步的認識,傳播學即為一門研究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傳播方式的一門學科,「傳播」這一常見的詞,其實要做到研究透,卻是有難度的,大多數人聽到「傳播」這一詞,便會想到說話、傳媒,確實這是傳播的一部分,但若是僅僅這樣概括「傳播」就有些片面。學習「傳播學」,不僅要學習它的意義,還有它進行的方式。
正如在我沒有正式了解「傳播學」之前,我認為傳播發生在有聲狀態中,但是在《傳播學概論》一書中就有提到傳播亦發生於沉默之中,書中寫道「即使在極端的情況下,傳播也在進行之中。」可見傳播無處不在。當然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傳播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施拉姆在書中寫下傳播的目的時,舉了一個問候他人早上好的常見的例子,其中一句「早上好」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是指天氣晴朗嗎,還是指今天是個好日子,是簡單的問候呢,還是履行自己部族的文化,那麼接受問候的人,又要怎麼理解這句問候呢?同時施拉姆還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中年輕人問一位漂亮姑娘是否抽菸,從字面意思看,這位年輕人就是問姑娘是否要抽菸,或者會不會抽菸,但其實他傳達的意思或許是愛慕,或許是想和她說說話……那麼這就體現了傳播的複雜性,當然,這只是有聲部分,聲音是傳播的較好的體現。
當然,傳播不僅僅有普遍性和複雜性,當我合上書仔細一想,我為什麼要學習傳播學呢?為了找到答案,我開始思考傳播的作用。2017年1月,川普正式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為什麼川普能夠從一個毫無從政經驗的商人成為一位總統呢?許多人會說,因為他有錢,但是我們卻不能忽略掉川普女兒伊萬卡在俄亥俄州的演講拉票,因為伊萬卡在公眾面前傳遞了川普的優點,使川普的優點能夠進入別人的大腦裡,影響他人,這便是傳播的力量。再者,2018年11月8日第十九個記者節到來之際,衡陽市委書記鄭建新向全市新聞工作者致以祝福與誠摯的問候,同時他也做出表示,希望廣大新聞工作者能夠「用心傳播衡陽好聲音,展示衡陽好形象,凝聚衡陽正能量。」由此看出新聞工作者的重要性,說到底,傳播是多麼重要,同時鄭書記也希望能夠藉助傳播學傳遞正能量,發揚光大衡陽市的精神。
傳播是各種信息的載體,在《傳播學概論一書中》,教堂的鐘聲是宗教信仰的載體,提醒人們內心要虔誠;報紙是各類新聞的載體,能讓人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時給人以世界存在的安全感;語言行為是內心需求的載體,能夠使孩子得到自己心裡渴望的東西…
好了,回到最初的問題,我為什麼要學習傳播學,傳播它具有散播信息的力量,如果能夠好好利用這一工具,傳遞正能量,我想這個世界會變得不一樣。就最近國內發生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網上開始出現了許多乘客幹擾公車師傅開車的視頻,從視頻裡可以看到,大部分乘客會出手阻止這些幹擾司機的人,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處於危險之中卻袖手旁觀。每當看到這些令人心痛的事實,我便想通過傳播這一工具,發揚光大善行與愛心,並且告訴那些無情的人,冷漠是不會有好處的。總的來說,傳播,不管它是多麼複雜的概念,多麼難以定義的詞彙,我希望能把它簡化,簡化成一種工具,一個傳播正能量的工具。
本文由「客觀很可以」發布,2019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