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賢母|古今教育中「母親」的神奇力量

2020-12-19 古建家園

人一生中,母親的影響總是巨大的。母親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莊,是否教子有方,會直接影響孩子一生。母親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思想觀念。

縱觀歷史,每個成功人的身後都站著一位偉大的女性,那些有建樹、有出息的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的薰陶。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中國的「四大賢母」,分別是孟母、陶母、歐母和嶽母。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孟母三遷

孟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被譽為「亞聖」,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

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孟子。剛開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每天祭拜丈夫。在這種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士的哭喪胡鬧。

孟母覺得這樣的居住環境不利於兒子成長,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後,孟子卻學著商人和小販做起了吆喝買賣。

孟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成為市井小人,又把家搬到了書院附近。書院裡聚集著大批有學問懂禮儀的讀書人,氣韻高雅,學識淵博,出口成章,令孟子驚奇。此後,孟子就跟著學校裡的士子學習。開始變得有禮貌起來,而且開始遵守秩序、熱愛讀書,孟母之所以三遷,是因為她深諳一個道理——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還有孟母「斷機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學業若半途而廢,就如織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用的。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幹擾。

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與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貪玩習慣。」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從此孟子發奮讀書,終成為一代曠世學儒。孟子能變成如此優秀的人,全在於孟母的悉心教育。

由於孟母的高尚品德,元代就受封為「邾(zhū)國宣獻夫人」,明代繼續受封,清代乾隆二年,孟母被加封為「鄒國端範宣獻夫人」,直到現在還有山東鄒縣孟廟中還有孟母殿。

孟母含辛茹苦堅守志節,以「言教」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至今還留傳下「孟母三遷」的美談,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陶母退魚

陶母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在穩定東晉初年動蕩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樹。陶母「截發筵賓」、「封壇退鮓」的教子故事廣為流傳。陶侃母親諶氏,古代饒州人,陶母以身垂範,育子成才的事跡,千古傳頌。

陶母早年喪夫,家境貧寒,她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她一直教育兒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舉人)範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陶母還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

中國人的觀念,「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頭髮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範逵大為感動,遂舉薦陶侃由縣吏拜授郎中。此後,陶侃走上了發達的仕途。這就是「截發筵賓」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到一位偉大母親的犧牲精神和她的遠大眼光。

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送東西給他。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壇魚鮓(醃魚)給陶侃,他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便囑託鄉人帶給母親,並附上告安信。

誰知母親得知魚的來源,原封不動地將魚鮓退回,並附上責兒書信,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萬分愧疚,深感辜負母訓。他下定決心,一生遵循母親教導——清白做人,廉潔為官。

後人讚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意思是:如果做母親能像陶母湛氏那樣教育她的兒子,那麼國家還有擔心沒有人才可用嗎?天下的事務不被處理的嗎?這件事傳為千古佳話。陶侃的一生業績浸透了陶母諶氏的言傳身教。助人為樂,不受酬謝。

歐母畫荻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本家中經濟比較寬裕,但在歐陽修四歲那年,歐父便去世了從此家境一落千丈,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

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只是當時家裡窮,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杆代替。她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這便是著名的「畫荻教子」。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特別懂事,學習成績優異,於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進士。

歐母經常給歐陽修講述他父親在活著的時候的良好德行,例如在做官的時候清正廉潔,在家的時候孝順父母,而且為人寬厚仁慈、樂於助人。他母親還通過他叔父的形象來樹立孩子心目中父親的形象,說看看你的叔父,他的形貌言笑動作都像你的父親,使父親的角色能夠深入其心中,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歐陽修立志要繼承父親的遺志,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歐陽修在當官期間,積極支持範仲淹維持新法,後因此被貶職。但歐母並沒有抱怨,而是寬慰兒子說:「你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有這樣的母親,兒子怎麼能不偉大。

嶽母刺字

嶽母是北宋名將嶽飛之母,嶽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很多母親都希望能在戰亂年代保全子嗣血脈,但是嶽母卻大義凜然,主動勵子從戎,精忠報國。

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嶽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為了讓兒子永遠銘記大丈夫當「精忠報國」,她用繡花針把這四個字刺在了兒子的背上!

由於嶽母的積極鼓勵,使得嶽飛投軍後奮勇殺敵、義無反顧,屢建戰功,被升為秉義郎。有一次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打敗金軍,因而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嶽飛成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嶽母刺字的具體做法可以商榷,但教子的嚴格、目光遠大和深明大義,確是值得今天的母親學習的。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愛之外,對孩子還要嚴格要求,還要教育孩子承擔責任,不管是個人責任,還是家庭和國家的責任。

古今教育中「母親」的神奇力量

這四位偉大母親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她們的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梁,影響中華兒女一生,並成為學習的典範。母親是孩子的情感基礎,也是心靈導師,孩子的三觀和行為大部分來學習於母親。

家庭的貧富,不是孩子能否成才的決定性因素,家庭教育才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關鍵性因素。古人認為「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古代的蒙學教育,在教導孩童如何做人即修身方面是成功的,正是在這樣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才成為了世世代代傳承中華文明的火種。

在如今普遍衣食無憂的情況下,精神建設才是重中之重。本身素養高的媽媽們會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無論是素質方面還是學識方面都會面面俱到。

每一位母親都是天生的教育家,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裡接受了母親的言傳身教的影響,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與人和睦相處,形成了謙恭有禮、嚴謹誠信的態度,培養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品德,走上社會之後自然知道如何與領導、同事、朋友乃至與陌生人和諧交往。

母親是孩子最早的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搖動搖籃的手,便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無論長大後碰到什麼困難,都不抱怨或者氣餒,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並儘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吹響建築文化集結號,開啟建築文化新紀元。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為建築產業鏈企業提供服務,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建築+網際網路+文化的產業生態平臺。古建、建築行業相關原創內容,歡迎大家踴躍投稿(私信)。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賢母,致敬偉大的母親!
    常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中國自古以來就提倡女性賢良淑德,成為賢妻良母,一個母親是否秀外慧中,品行端莊,教子有方等,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著孩子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母親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孩子從呱呱落地開始,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
  • 我國古代「四大賢母」,不得不佩服的母親們,你聽過幾個呢?
    本期我們縱觀歷史,不說古代知名的人物,而要說一說古代最出名的那些母親。這四位母親被稱為「四大賢母」,一起來看看你了解過幾位的故事!首先第一位自然是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領處」的孟子之母,孟母為了不讓孟子近墨者黑,就算再辛苦也要三次搬遷只為給孟子找到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也曾因為孟子荒廢學業,以「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來教育孟子,狠心把自己用來養活家的織布的機杼折斷,讓孟子幡然醒悟。也正是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之下,孟子才最終學有所成。
  • 中國古代有四大賢母,中華民族應該有自己的母親節
    在中國歷史上,有「四大賢母」的說法。即指孟子之母、陶侃之母、歐陽修之母、嶽飛之母,而孟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因此,孟母最能代表中國的母親的形象!在她身上體現出的那種勤勞堅貞、溫良嫻熟、敦品礪節的美德正是中國的母親的集中體現。孟子的父親去世了,她沒有太多的抱怨,更沒有長期沉浸在喪夫之痛中。因為她明白,孩子已經失去父親的庇護,此刻更需要母親的陪伴!
  • 古代最偉大四位賢母,母親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縱觀歷史,那些有建樹、有出息的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的薰陶。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孟母、陶母、歐母和嶽母。這四位偉大母親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影響著每一位中華兒女。孟母 孟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她的事跡「孟母三遷」廣為傳頌。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孟子。
  • 中國古代偉大的四大賢母,除了嶽母與孟母,你還知道誰
    母愛是偉大的,母親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縱觀我國歷史,那些偉大的人物,他們幾乎都在不同的方面受到自己母親的影響。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孟母孟母是指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之母仉氏(前392~前317),是"四大賢母"之首,以教子有方著稱。關於她的最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孟母三遷"。孟母為了能讓孟子有一個良好的教育與學習環境,就一連三次搬家,從丈夫的墓葬附近,遷到集市,最後遷到學宮附近。
  • 我國古代四大賢母:我們與歷史名人之間,只差一位賢母?
    母親節首發|悅文春秋今天是母親節,盤點一下我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我們與歷史名人之間,只差一位賢母?「世上只有媽媽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全天下都要給母親獻上最誠摯的祝福,母親是第一個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母親是否知書達理,品行端莊,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中好女人可以「富」三代。歷史上四大賢母:孟子的母親孟母、嶽飛的母親嶽母、陶侃的母親陶母、歐陽修的母親歐母,她們都是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孩子成才。
  •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除了孟母三遷,你還知道幾個
    孟母是指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之母仉(zhǎng)氏(前392~前317),是「四大賢母」之首,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才長大成人,並成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為「亞聖」,與「至聖」孔子並稱「孔孟」。
  • 古代偉大四位賢母:孟母、陶母、歐母、嶽母
    縱觀歷史上,那些有建樹、有所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之薰陶,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 孟母、陶母、歐母、嶽母。就是這樣四位偉大的母親,她們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她們的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梁,成為中華兒女學習的典範。
  • 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位女性之孟母:四大賢母之一,教子第一人
    奧小捷讀歷史頻道今天要為您介紹的影響中國歷史100位女性是被稱為千古教子第一人的孟母。「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中的這幾句話概括了孟母教子的故事,相傳孟母是戰國時期晉國人。孟子(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
  • 歷史上的「四大賢母」
    陶侃之母陶母湛氏(243--318), 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賢母,晉代著名大將軍陶侃的母親。陶母即以紡織謀生養子,供陶侃讀書。湛氏家教能嚴謹,教子惜陰讀書,樹建功立業之志,還以忠順勤儉為美德薰陶其子。因此,陶侃讀書萬卷,精通兵法,後做到都督大將軍、封長沙郡公,為國為民,清正廉潔。
  •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
    嶽母刺字資料圖片孟母乃孟子之母仉氏。戰國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杼教子」等教子佳話。畫荻教子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但他的成就離不開他母親的教育。他4歲那年父親去世了,留下他和母親,家裡生活非常困難。歐陽修5歲時,他的母親便教他讀書識字、為人處世的道理。
  •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因為她們教子有方,國家多了幾個棟梁之才!
    一、孟母戰國孟子之母,四大賢母之首。她最被廣為傳頌的事跡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的養育孟子。剛開始住在墳地附近,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哭喪。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便把家搬到了集市。
  • 中國古代偉大的四位賢母.
    縱觀歷史上,那些有建樹、有所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之薰陶,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 孟母、陶母、歐母、嶽母。就是這樣四位偉大的母親,她們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她們的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梁,影響中華兒女一生,並成為學習的典範。
  • 母之鞠育 其善且遠:從蘇軾的成長中感悟母親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蘇軾的文風養成與其生平的關聯探析(二)——母慈妻賢,卻命運多舛,成婉約之風「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軾在亡妻王弗去世10年的忌日所作,寄託哀思。蘇軾一生有四個重要的女人。首先當然是母親程氏。程夫人出生名門,知書識理,通達賢惠,蘇軾待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富有赤心為民都與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由於父親在蘇軾出生後開始發奮圖強,閉門苦讀,後又進京趕考,落第後又一直在外遊歷,教育兩個孩子的重任都落在母親程夫人身上。可以說母親才是蘇軾兄弟第一個啟蒙老師。程夫人教育孩子頗有方法,在很多關於蘇軾的文章中都講到一則故事。
  • 母教為本——賢明之女必有賢子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歷代祖師大德,歷代古聖先賢也都對女子的德行教育非常推崇。中國有著悠久的母教傳統,歷來重視母親對子女的養育作用,中華民族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賢母名母,她們深明「婦道」,教子有方,培養出眾多的傑出人才,充分顯示了母親教育的力量。「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之大半,蓋以母教為本也。」《大學》亦云:「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 母親的素養,決定孩子的一生,媽媽一定要牢記這四大家庭教育秘密
    「孟母三遷、陶母退魚、歐母畫荻、嶽母刺字」是古代四大賢母的故事,相信大家對此早已耳熟能詳。有人曾經說過:「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之所以會有這種說辭,是因為一個母親的三觀和處事原則不僅對孩子有著很大的感染力,甚至還會推動整個家庭的發展。畢竟,母親打理著整個家庭並且對家中成員的找個也可謂是面面俱到。總之,母親對於孩子和家庭的影響力度是非常人所能比擬的。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在眾多古琴中,猶以中國古代四大名琴最為著名,享譽古今。齊恆公的「號鍾」。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蕩,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但又讓人慾罷不能,回味無窮,無疑是一種最高級享受。齊恆公通曉音律,他自已奏「號鍾」,令部下敲牛角,唱歌助樂。司馬相如的「綠綺」。"
  •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歷史悠久影響深遠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指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1、應天書院應天府書院又稱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南京國子監,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史載「州郡置學始於此」。
  • 孩子能否出息,關鍵看母親
    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其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如熔金鑄器,模型若好,器決不會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為緊要也。以賢母由賢女而來,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無賢母,又何由得賢子女哉!而教女更為切要者。使無賢女,何有賢妻賢母哉。
  • 中國歷史上四大賢后
    歷史上賢良淑德的皇后又很多,但是我國歷來喜歡以四大命名,所以也就產生了「四大賢后」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四大賢后分別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位皇后衛子夫,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五代十國後梁朱溫張皇后,和明太祖朱元璋德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