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四大賢母:我們與歷史名人之間,只差一位賢母?

2020-12-19 悅文春秋

母親節首發|悅文春秋

今天是母親節,盤點一下我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我們與歷史名人之間,只差一位賢母?「世上只有媽媽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全天下都要給母親獻上最誠摯的祝福,母親是第一個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母親是否知書達理,品行端莊,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中好女人可以「富」三代。歷史上四大賢母:孟子的母親孟母、嶽飛的母親嶽母、陶侃的母親陶母、歐陽修的母親歐母,她們都是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孩子成才。

孟母仉氏是戰國時期鄒國人,喪夫守節,靠織布養活孟子。大家都知道她為了孟子更好地成長,搬家多次,可見她是懂得學區房重要性的母親。一開始她家在墳地旁邊住,孟子就去學人家哭墳;後來她搬家到市集,孟子就學人家叫賣;後來孟母搬到學堂旁邊住,孟子就開始學習讀書。最終孟子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思想家和大學問家。《三字經》、《韓詩外傳》、《列女傳》都有關於孟母三遷的記載。孟母多次搬家,就為了給孟子更好的學習環境,最後把孟子培養成了「亞聖」僅次於孔子,與孔子合稱「孔孟」。

陶母湛氏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她也是早年喪夫,靠紡紗養大陶侃。她懂得叫孩子結交有文化有水平的朋友,知道交友的重要性,一個人的成功在於他選擇跟什麼樣的人交往。「截發筵賓」是陶母支持陶侃結交優秀之人的佳話、「封壇退鮓」是陶母教導陶侃清白做人為官的典故。《晉書》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傳》、《重修陶母基記》等都相關的記載。

北宋歐陽修的母親歐母鄭氏,在歐陽修四歲時就守寡辛苦拉扯兒子。人窮志不窮,沒有錢買紙筆墨硯,就畫荻教子。歐陽修五歲時就開始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寫字,沙子當紙,蘆葦杆當筆。高中進士,後因支持範仲淹新法而被貶謫。母親鄭氏沒有抱怨兒子仕途不順,而是寬慰兒子安貧樂道。歐陽修不只是學而優則仕的政治家,還是滿腹經綸的文學家。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記》寄情於山水,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面對挫折的泰然自若都離不開母親的薰陶教導。

嶽飛的母親嶽母姚氏,嶽飛大家都知道是南宋的抗金名將,《滿江紅》裡面的句子大家也耳熟能詳,「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十二金牌調嶽飛,精忠報國。嶽飛家也是遭遇了一場洪水之後,家裡只剩下母親。那個戰亂的年代,嶽母能夠為了民族大義教育嶽飛精忠報國,女子如此深明大義,是女中的楷模。

我們與歷史名人之間只差一位賢母?母親的教育非常重要,但是還有自身的努力和修養。良好的環境,更多的良師益友,自身的修養和努力才能叫我們有更好的發展,活出自我價值!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四大賢母」,不得不佩服的母親們,你聽過幾個呢?
    本期我們縱觀歷史,不說古代知名的人物,而要說一說古代最出名的那些母親。這四位母親被稱為「四大賢母」,一起來看看你了解過幾位的故事!首先第一位自然是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領處」的孟子之母,孟母為了不讓孟子近墨者黑,就算再辛苦也要三次搬遷只為給孟子找到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也曾因為孟子荒廢學業,以「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來教育孟子,狠心把自己用來養活家的織布的機杼折斷,讓孟子幡然醒悟。也正是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之下,孟子才最終學有所成。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賢母,致敬偉大的母親!
    縱觀歷史,那些有建樹、有所成就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之薰陶,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 孟母、陶母、歐母、嶽母。就是這樣偉大而無私奉獻的四位母親,在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傳頌著她們的故事,成為了名垂千古的模範母親。
  • 中國古代偉大的四大賢母,除了嶽母與孟母,你還知道誰
    母愛是偉大的,母親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縱觀我國歷史,那些偉大的人物,他們幾乎都在不同的方面受到自己母親的影響。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孟母孟母是指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之母仉氏(前392~前317),是"四大賢母"之首,以教子有方著稱。關於她的最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孟母三遷"。孟母為了能讓孟子有一個良好的教育與學習環境,就一連三次搬家,從丈夫的墓葬附近,遷到集市,最後遷到學宮附近。
  • 歷史上的「四大賢母」
    陶侃之母陶母湛氏(243--318), 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賢母,晉代著名大將軍陶侃的母親。陶母即以紡織謀生養子,供陶侃讀書。湛氏家教能嚴謹,教子惜陰讀書,樹建功立業之志,還以忠順勤儉為美德薰陶其子。因此,陶侃讀書萬卷,精通兵法,後做到都督大將軍、封長沙郡公,為國為民,清正廉潔。
  • 古代偉大四位賢母:孟母、陶母、歐母、嶽母
    縱觀歷史上,那些有建樹、有所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之薰陶,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 孟母、陶母、歐母、嶽母。就是這樣四位偉大的母親,她們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她們的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梁,成為中華兒女學習的典範。
  •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古今教育中「母親」的神奇力量
    縱觀歷史,每個成功人的身後都站著一位偉大的女性,那些有建樹、有出息的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的薰陶。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中國的「四大賢母」,分別是孟母、陶母、歐母和嶽母。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 中國古代有四大賢母,中華民族應該有自己的母親節
    生兒育女是為人母之始,以孟母為旗幟的中華母親節選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因為這一天仉氏才成為孟母。有些孩子過生日只想到自己的快樂,而在傳統美德中生日應當感激母恩,因此稱生日為『母難日』,或徑稱『母難』。把孟子的生日定為以孟母為形象代表的母親節,意味著在慶祝自己生日時應感激母恩、感謝母愛。」
  • 古代最偉大四位賢母,母親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縱觀歷史,那些有建樹、有出息的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的薰陶。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孟母、陶母、歐母和嶽母。這四位偉大母親的事跡被廣為傳頌,影響著每一位中華兒女。孟母 孟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她的事跡「孟母三遷」廣為傳頌。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孟子。
  •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除了孟母三遷,你還知道幾個
    孟母是指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之母仉(zhǎng)氏(前392~前317),是「四大賢母」之首,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才長大成人,並成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為「亞聖」,與「至聖」孔子並稱「孔孟」。
  •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因為她們教子有方,國家多了幾個棟梁之才!
    一、孟母戰國孟子之母,四大賢母之首。她最被廣為傳頌的事跡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的養育孟子。剛開始住在墳地附近,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哭喪。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便把家搬到了集市。
  • 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位女性之孟母:四大賢母之一,教子第一人
    奧小捷讀歷史頻道今天要為您介紹的影響中國歷史100位女性是被稱為千古教子第一人的孟母。「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中的這幾句話概括了孟母教子的故事,相傳孟母是戰國時期晉國人。孟子(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
  • 一母三進士,四世兩鄉賢
    ●賴俊權 歲月磨砂,歷史從未走遠。盤點梅江區歷史文化人物,近千年前在望杏坊大覺寺一帶,有「一門三貴、曠世盛聞」的傳說。公元1097年,即紹聖四年丁丑科,古革、古堇、古鞏三兄弟,落筆成文,光耀門楣,同科考中進士。
  •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
    嶽母刺字資料圖片孟母乃孟子之母仉氏。戰國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杼教子」等教子佳話。
  • 中國歷史上四大賢后
    歷史上賢良淑德的皇后又很多,但是我國歷來喜歡以四大命名,所以也就產生了「四大賢后」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四大賢后分別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位皇后衛子夫,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五代十國後梁朱溫張皇后,和明太祖朱元璋德馬皇后。
  • 老秀才一上聯:「人間賢母曾推孟」,下聯令人暗暗稱妙
    清朝的時候,廣西有一才子叫梁際昌,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且善於吟詩作對,在梁際昌晚年,有一位叫孟超然的好友的妻子過70歲大壽,梁際昌應邀前往賀壽,並送上了一副精彩絕倫的壽聯,以做慶賀上聯:人間賢母曾推孟這上聯非常的經典,採用一語雙關的手法
  • 母親過70大壽,主席親自題寫「國之賢母」祝壽
    導讀:在湖南省婁底市的珠山公園內,安葬了一位老婦人,在她的墓碑上刻著「國之賢母」四個大字,走近觀看,會發現在墓碑的右下角,有一行小字落款:毛澤東敬祝。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他本人很反對封建迷信,也不提倡祝壽,這位老婦人是什麼來頭?
  • 「良妻賢母」怎樣煉成:日本女性為何不熱衷工作
    除了上面提到的餘暇外,我們還可嘗試給出一個指標。我們有必要在方法上先做如下三個假定。第一,享受福利的多寡將體現在個體的生命指標(諸如健康)上;第二,在生物學的意義上,男性與女性對同等程度福利(或相反的不利)的受益無顯著差異;第三,福利與個體的生命指標成正相關,即享受有利的物質與精神條件愈多,則在健康與壽命等狀態上會有更優異的體現。我們這裡只觀察一個關乎生命的實質性指標,即自殺率。
  • 一母三進士,四世兩鄉賢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梅州...
    ●賴俊權  歲月磨砂,歷史從未走遠。盤點梅江區歷史文化人物,近千年前在望杏坊大覺寺一帶,有「一門三貴、曠世盛聞」的傳說。公元1097年,即紹聖四年丁丑科,古革、古堇、古鞏三兄弟,落筆成文,光耀門楣,同科考中進士。
  • 不陪孩子寫作業,母賢子孝,一陪孩子寫作業,就變成了雞飛狗跳
    俗話說,不陪孩子寫作業,那是母賢子孝,只要一陪孩子寫作業,那就變成了雞飛狗跳。有很多家長都在苦惱怎麼樣去陪孩子寫作業?家長希望每天八九點之前寫完作業,然後我們就睡覺,保證孩子的一個充足的睡眠,但是往往都是事與願違,孩子總是在那磨,磨到11點,這個時候家長也動搖了,你說讓他寫,孩子的睡眠時間得不到保障。如果不讓他寫這個作業沒有完成,他的學習成績得不到保障。進到學校,跟老師也沒法交代,家長說我真是太難了!
  • 深度︱「良妻賢母」是怎樣煉成的:日本女性為何不熱衷工作?
    回到本節的話題,日本女性就業意願的相對偏低,或者反過來說日本女性與家庭之間較高的關聯,與日本女性個體自身的判斷有緊密的聯繫,而並非僅僅是「男性居於統治地位」這一狀況的某種邏輯結果,因而也豐富了人們對性別平等的理解。事實上,日本社會相對穩定的性別分工,有著特定的歷史過程。這是我們在考慮日本女性就業意欲時,不可忽略的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