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5年,山西「揭秘」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

2020-12-18 山西頻道

「經過專家論證,目前混溝森林生態系統穩定,動植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生物多樣性提升,保護成效顯著。」9月20日,山西曆山混溝原始森林第二次綜合科考成果正式發布。

這場時隔35年的科考,不僅是對歷山混溝原始森林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的一次「揭秘」,更是山西踐行牢固樹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舉措,對弘揚生態文明新理念、開啟國土綠化新徵程、譜寫美麗山西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時隔35年的第2次科考

峰巒壯美,植被茂密,生態原始,素有華北「綠肺」之稱;植物種類繁多,動物資源豐厚,生物多樣性豐富,享有「華北動植物資源寶庫」的美譽;森林生態系統起源原真、結構完整、動態穩定、區位獨特,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和科研價值……

這裡是位於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華北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七十二混溝原始森林。

事實上,早在1984年山西組織的第一次綜合科學考察就已經認定:「山西混溝保存著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

為進一步揭示混溝森林生態系統的特徵和演替規律,為推進山西林草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為建立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今年初夏,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統籌組織,山西省中條山國有林管理局和山西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協調配合,開展了混溝原始森林第2次科學考察。

據了解,此次科考由山西省林草局選聘國內知名科研院所的相關專家和省內技術骨幹組成的科考隊,根據野外調查技術規程制定了詳細的技術方案,應用多元影像解譯、紅外相機自拍、無人機航拍和三維雷射掃描等技術,設立了33條樣線、24個固定樣地、54個樣點,從地質土壤、野生植物、野生動物、森林資源、生態系統5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收集了大量數據,進行了樣品分析,建立了數據平臺,經過近5個月的匯總梳理和總結提升,最後形成此次的專題報告和總報告。

形成「五大定位」和「五大特性」

「本次考察記錄到維管束植物443種,其中山西新記錄種8種;記錄到陸生脊椎動物111種,其中山西新記錄種1種(藍喉仙鶲[wēng]),動植物種類明顯增加。生物多樣性指數達到1.84,比1984年提高了8%左右,表明混溝區域的物種數量更加豐富和穩定。」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雲龍說。

據了解,科考隊通過此次考察既看到了上千年古樹的「三世同堂」,也看到了65年靠自然恢復的良好狀況,更看到了35年來頂級森林群落的穩定性,了解了多個年代的森林演替情況。此次科考以混溝典型原始林確立了華北地區生態地理區域生態系統的參照系,為山西建立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決策支撐。同時探索到了天然林演變規律,找到了多功能森林培育的「教科書」。

在此基礎上,科考準確地評價了混溝原始林區的地質特徵和服務功能價值,形成了混溝「五大定位」和森林生態系統「五大特性」的基本結論。

混溝的「五大定位」,是華北火山巖地貌的博物館,是華北地區生物多樣性、特別是闊葉喬木樹種多樣性的富集區,是暖溫帶闊葉古樹的植物園,是華北地區原真性森林生態系統的標準地,是金錢豹等珍稀瀕危物種擴散的重要廊道。

混溝森林生態系統「五大特性」,是指顯著的起源原真性、結構完整性、動態穩定性、區位獨特性、物種珍稀性。混溝長期人跡罕至,且無重大自然災害威脅,森林群落的起源和發育完全是自然力作用的結果,從而保持了起源的原真性。混溝森林群落在水平分布上為典型的隨機分布,林木間距複雜多樣,垂直結構上由喬灌草3層組成,大、中、小徑階齊全,從而保持了結構的完整性。混溝森林生態系統中遼東櫟、栓皮櫟、五角楓「三大」建群樹種,種群穩定,自然繁衍,互利共生;以棲息地、食物鏈、庇護所為主的「三大」動植物生息環境,相互聯動,融為一體,自然共生,從而保持了動態的穩定性。混溝自然地形地貌獨特多變、內部的小生境複雜多樣,森林生態、景觀生態、動植物系統「閉合循環」,從而保持了區位的獨特性。混溝分布著19種重點保護植物及大量單科、單屬、單種屬植物,還有23種重點保護動物,足以體現物種的珍稀性。

 

讓綠色成為美麗山西的底色

山西曆山混溝是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林相沒有人為破壞、沒有發生過林火等自然災害,森林呈現異齡復層混交的穩定結構,枯立枯倒木縱橫,攀援纏繞植物多見,動物食物鏈完整,堪稱教科書式的頂級森林群落。

混溝生態系統的特徵和演變規律,對加快國土綠化、保護生態環境、培育健康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次科考成果為科學修復生態提供了自然樣板,為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提供了監管依據,為綜合評價森林生態價值功能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加強林草修復保護科技攻關提供了驅動牽引。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山西正處於「生態脆弱」向「生態良好」轉變的相持階段,山西林草系統把補齊生態短板作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全省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4%提高到20.5%,《2017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顯示,山西省植被生態質量改善在全國最快,過去以黃色和黑色為主色調的山西,出現了綠色大增、景色大變的喜人景象。

「發布歷山科考成果是山西省林草生態建設的新起點,林草局將以此為契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科學高效修復保護生態,不斷開創林草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儘快匯聚形成綠化山西的強大合力,不斷鑄就無愧於時代的綠色豐碑。」張雲龍說。

張雲龍表示,下一步,將充分應用科考成果,堅持尊重自然,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實行自然修復與人工修復齊抓並重,統籌施策、整體保護、宏觀管控、綜合治理,不斷拓展生態空間、生態容量和生態承載能力,讓綠色成為美麗山西的底色,讓三晉大地重現「水碧山青、萬木崢嶸」的美麗景象,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山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編:李夢文、白鴻濱)

相關焦點

  • 山西組織科考隊揭秘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
    2019年5月,山西組織對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歷山混溝原始林進行了第二次綜合科考。 劉小紅 攝中新網太原9月20日電 (劉小紅)2019年5月,山西組織對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歷山混溝原始林進行了第二次綜合科考。
  • 山西混溝保存著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原始林是未經開發利用、仍保持自然狀態的森林。混溝原始林位於我省南部的中條山東段、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1984年,山西省組織的第一次綜合科學考察便已認定:山西混溝保存著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今年5月,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組織對混溝原始林進行了第二次綜合科考。
  • 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再次綜合科考
    本報訊  記者馬雨晶 景慎好報導  9月20日,山西省政府發布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歷山混溝原始森林科考成果。本次科考記錄到443種維管束植物和111種陸生脊椎動物,其中有32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植物,30種山西省重點保護動植物和174個中國特有種。  混溝原始林位於山西省南部的中條山東段、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 山西博物院「山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吸引...
    10月2日,在山西博物院「山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展廳內,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圖為來自四川、貴州、江西等地的遊客正在欣賞圖片展。時隔35年,山西"揭秘"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山西曆山混溝是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林相沒有人為破壞、沒有發生過林火等自然災害,森林呈現異齡復層混交的穩定結構,攀援纏繞植物多見,動物食物鏈完整,堪稱教科書式的頂級森林群落
  • 山西曆山混溝原始森林又有重大科考成果
    1984年我省組織的第一次綜合科學考察已經認定:「山西混溝保存著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今年5月,我們又組織了對混溝原始林的第二次綜合科考,旨在檢驗生態保護成效,為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修復、系統治理,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山西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 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曆山混溝原始森林第二次綜合科考成果...
    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雲龍,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楊俊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巡視員陳俊飛,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學斌,介紹山西曆山混溝原始森林第二次綜合科考成果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1984年我省組織的第一次綜合科學考察已經認定:「山西混溝保存著華北唯一一塊原始森林」。今年5月,我們又組織了對混溝原始林的第二次綜合科考,旨在檢驗生態保護成效,為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修復、系統治理,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山西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 關注丨山西惟一原始森林都有什麼奧秘? 快看第二次綜合科考成果發布
    關注丨山西惟一原始森林都有什麼奧秘?董雷報導:山西混溝保存著華北唯一原始森林,動植物資源豐富,保育著金錢豹、紅腹錦雞、獼猴連香樹等32種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植物,以及青檀、山白樹、暖木等30種山西省重點保護動植物和174個中國特有種......9月20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西曆山混溝原始森林第二次綜合科考成果相關情況。
  • 在山西裡,有這樣一個自然風景,原始森林
    在山西有這樣一個集自然風光、地質構造、原始森林、珍稀物種、紅色革命根據地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他以衛國戰爭而聞名。是國家森林公園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是一個集自然風光和革命傳統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曾經是華北敵人後面最大的軍事基地,現在他是紅色旅遊基。許多革命英雄生活的地方得到了高度的恢復和保存,在愛國教育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老舊遺址的基礎上,修復了兵工廠的一些車間,修建了牌坊、紀念館、軍事亭、飛虹橋、高山公園等文化景觀和接待服務設施。
  •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是離景洪城最近的一塊原始森林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有北回歸線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熱帶溝谷雨林,也是離景洪城最近的一塊原始森林。內部有孔雀山莊、猴子馴養基地、大型民族風情演藝場、九龍飛瀑、曼雙龍白塔等50多個景點。園內可盡賞板根、絞殺、老莖生花、古藤等奇異景觀,還能觀賞到數百隻孔雀放飛的壯觀場面。
  • 山西一森林公園走紅,擁有華北最大的櫻花園,曾經是滿山的垃圾堆
    山西,簡稱晉,傍太行山、呂梁山而生,依黃河之域而繞,因地處太行山以西,從而得山西此名。可能正是由於特殊的地形地勢以及幾百萬年的地形地勢的構造變化,導致這裡不僅景美,而且物質資源也是相當地豐富,堪稱我國的煤炭第一大省。
  • 山西:榆次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歡樂谷盛大開園
    中國園林網5月8日消息: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晉中市榆次區文化旅遊產業開發的鴻篇巨製,是山西榆次北山煤業有限公司實現轉型跨越的壯麗詩篇。早在2006年,山西榆次北山煤業有限公司總計即高屋建瓴,著手資源產業的轉型。
  • 我國的原始森林還剩下多少?
    按照《中國國家地理》2013年的一篇文章顯示,當時我國的森林面積為175萬平方公裡,完整森林只有8.6萬平方公裡,只佔我國森林總面積的4.9%,佔我國陸地面積0.9%。集中在黑龍江最北端、新疆最北端、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部。
  • 中國原始森林僅佔全國森林面積7.59%—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相關學術機構合作,
  • 世界原始森林消失速度加快
    本報訊 據哥斯大黎加新聞網站最近發布的消息,2014年-2016年,全球原始森林面積每年減少9萬平方公裡,幾乎為哥斯大黎加領土的兩倍。一些專家警告,自21世紀以來,世界原始森林的消失速度正在加快。
  • 歐委會狀告波蘭砍伐原始森林
    新華社華沙7月13日電(記者韓梅 石中玉)歐盟委員會13日就波蘭砍伐比亞沃韋扎原始森林一事將波蘭政府告到歐洲法院,理由是波蘭砍伐的是歐洲境內唯一一處真正意義上的原始森林,破壞了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森林生態環境。  橫跨波蘭和白俄羅斯兩國的比亞沃韋扎原始森林,是波蘭乃至歐洲地區僅存的原始森林。
  • 安徽有兩處原始森林:一處是華東最後原始森林,一處媲美黃山
    在安徽,除了「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大奇觀的黃山、佛光普照的九華山和「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之外,還有兩處原始森林,一處是華東最後原始森林——天堂寨,一處媲美黃山風景古稱「西黃山」——牯牛降,這兩處原始森林,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格,還是消夏避暑的盛地。
  • 走進東北最大的原始森林狩獵場
    原標題:走進東北最大的原始森林狩獵場   新華網長春9月2日電題:走進東北最大的原始森林狩獵場  記者 王猛  「沒想到,這次長白山之旅還能體驗到原始狩獵。」距離長白山北坡60公裡,位於吉林省撫松縣境內的原始森林深處,「隱藏」著一個面積達3萬公頃的露水河長白山國際狩獵場,其規模位居中國東北地區首位。  1987年成立的露水河長白山國際狩獵場,是當時國家林業部批覆的最後一個狩獵場。這個位於長白山主峰西北麓的狩獵場,坐落於長白山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內。
  • 山西老虎迷蹤,許多人還在堅信著虎在山西並沒有絕跡
    整理山西現存野生動物名錄時看到了「虎」這個字,難道山西境內還有野生虎的存在?我在網上查了大半天,沒有發現山西還有虎的確鑿證據,但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山西有虎的存在。與我的心情一樣,半個世紀以來有許多機構和個人都不惜花費重金和時間,在山西茫茫深山中,查詢虎的蹤跡。原山西大學生物系教授王福麟老人更是用他50年的歲月去換取一個老虎仍在的證據,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以他數十年對野生動物的熱愛和踏實不懈的野外調查研究,得出他個人的看法:直到現在為止,山西的野生虎可能並沒有絕跡,它們也許正處於低數量的瀕危階段,等待人們再去發現、去研究、去呵護。
  • 漫步於原始森林的奇珍異樹之間,感受熱帶雨林風情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位於景洪以東、瀾滄江以北,是全州離景洪城最近的一塊原始森林。園內的景象與野象穀類似,不過這裡更大一些,而且在山上,所以一般會乘景區電瓶車一一遊覽,徒步會比較累。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非常值得去看的熱帶雨林,裡面有好幾個主題,例如:孔雀放飛,愛伲族寨子,瀑布,和潑水活動。最難得是幾十上百隻孔雀從湖對面山上飛下來,然後飛掠過湖對面。還可以了解愛伲族歷史和文化哦。
  • 「原始森林」你去過嗎?
    原始森林是指天然形成的,未遭到人的破壞的完整生物圈。原始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核心。在中國,有三個主要原始森林分布區,神農架山區、大興安嶺和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你們都去過嗎?原始森林神農架山區,位於湖北、陝西、四川三省的邊界,南瀕長江,北望武當山,是大巴山脈和秦嶺山脈交接的地方,亦是我國南部亞熱帶向北部溫帶過渡的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