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0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尚雯 董雷報導:山西混溝保存著華北唯一原始森林,動植物資源豐富,保育著金錢豹、紅腹錦雞、獼猴連香樹等32種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植物,以及青檀、山白樹、暖木等30種山西省重點保護動植物和174個中國特有種......9月20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西曆山混溝原始森林第二次綜合科考成果相關情況。
上一次科考隊員均來自本省林業系統,這次面向省外選聘權威專家作為指導老師,形成了梯次隊伍,聯合省內地質土壤專家進行了大量取樣檢測,提升了科考的準確性、完整性和覆蓋面,也為我省林草系統培養了野外科考的技術骨幹和本土專家。
摸清了「物種基因庫」的資源本底
科考發現混溝動植物資源豐富,是一處華北地區珍貴的「物種基因庫」。本次科考記錄到443種維管束植物和111種陸生脊椎動物,來源上具有南北交錯和東西匯集的特點;保育著金錢豹、原麝、紅腹錦雞、獼猴、大鯢、黑鸛、連香樹等32種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植物,以及青檀、山白樹、暖木、鐵木、蒼鷺、復齒鼯鼠等30種山西省重點保護動植物和174個中國特有種;混溝原始林內高度近30 米、年齡在百年、最大為幾千年的古樹多達43種、5萬餘株,生長良好,基因資源寶貴。
確立了自然保護體系的「參照系」
本次科考從研究森林生態系統、景觀生態系統演替的尺度,對原始林組成、結構、功能、演變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探明了原始森林的原真性、完整性等本質特徵,以混溝典型原始林確立了華北地區生態地理區域生態系統的參照系,為我省以建立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決策支撐。
找到了多功能森林培育的「教科書」
混溝原始林系統是在未經幹擾條件下,多因子共同作用、動植物協同演變而生成的多功能森林生態系統,蘊含了豐富而複雜的天然林演變規律。其植物間、動物間及動植物間的系統演變,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等多種功能的協調演變,均為我省天然次生林的精準修復,多功能闊葉林的定向培育提供了優質的「教科書」。
形成複製推廣的「新模式」
與35年前保護區成立之初的第一次科考結果相比,混溝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和價值都得到明顯提升。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指數達到了1.84,提高了8%左右;山白樹、連香樹、暖木等珍稀植物的數量和分布範圍出現了明顯的增加和擴展;水土流失侵蝕模數下降了15%左右,水源涵養功能提高了16%左右;原始林的負氧離子濃度為每立方釐米900-3800個、平均濃度1900個,林內空氣達Ⅰ級質量標準,比保護區外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了約20%,體現了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應用科考成果、動態調整保護模式、推行適應性保護的顯著成效,也說明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對全省的重要生態資源進行保護,是生態保護最有效的形式。
此外,本次科考較為準確地評價了混溝原始林區的地質特徵和服務功能價值,形成了混溝「五大定位」和森林生態系統「五大特性」的基本結論。混溝的「五大定位」,是華北火山巖地貌的博物館,是華北地區生物多樣性、特別是闊葉喬木樹種多樣性的富集區,是暖溫帶闊葉古樹的植物園,是華北地區原真性森林生態系統的標準地,是金錢豹等珍稀瀕危物種擴散的重要廊道。混溝森林生態系統「五大特性」,即顯著的起源原真性、結構完整性、動態穩定性、區位獨特性、物種珍稀性。混溝生態系統的特徵和演變規律,對加快國土綠化、保護生態環境、培育健康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是我省彌足珍貴的物種寶庫。
(編輯:劉聰)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