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瘴氣」這個名字聽起來就令人「毛骨悚然」,因為我們經常在電視劇或者電影之中聽到這個詞語,但是「瘴氣」在我們現實生活之中也能看到,主要集中在熱帶原始森林裡,同時這裡需要注意的是 「瘴」並非一定就是「氣」,是存在兩種形式,它發作的情形一種是有形的,還有一種是無形的,所以這裡存在誤區,大家一定要分清楚,瘴氣如今在全球範圍之中,大多數的原始森林都有,進入原始森林探險的朋友一定要多多關注。
同時在我國很早就有關於 「瘴氣」的記載,例如在《泊宅編》載之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虔州(今江西贛州)龍崗、安遠二縣有瘴」,所以發現瘴氣的歷史還是比較早,那下面我們詳細來說下瘴氣的一個情況。
「瘴氣」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麼?如何產生的?
瘴氣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舉個簡單例子來說,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之中,經常看到一些腐爛的動物或者植物,其實能夠聞到的那種味道就是「瘴氣」,而這種氣體是一種有毒氣體,所以大家儘量不要接近這種氣體。
瘴氣的主要化學成分為甲烷、硫化氫、氨氣等等,而這些氣體形成之後,在高溫狀態之下也容易瀰漫,在很遠的地方都能夠明顯地聞到,動植物的腐爛味道大家應該也是深有體會,很多人應該也聞到過。
所以一般在動植物腐爛的區域,大家都一定要遠離。我們多次強調也是為了大家安全著想,這個解釋非常的簡單。化學成分和如何產生都很明白,不過我們雖然瘴氣是動植物腐爛所產生的,但是實際上致病的瘴氣大多是由蚊子群飛造成的。蚊子的傳播大家也明白,所攜帶的細菌在科學界應該沒有任何生物能夠比較了,這個是科學界對比古代人對瘴氣認識的一個「反轉」。
當然這裡說到蚊子,我們也可以知道,在地球上,蚊子的種類很多,並且幾乎覆蓋全球所有的區間。所以如今科學界也在想辦法進行「滅蚊」,來減少蚊子對人類的影響,這就是大概的情況,話說回來,這也算是原始森林最毒的氣體了,蚊子都不怕,還能存活,真的是厲害。
瘴氣一般什麼時候較多?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瘴氣的主要形成條件就是氣溫要高,所以夏季很容易形成瘴氣,同時蚊子在夏季形成也非常好,它們能夠隨便在「一潭死水」上進行大規模的蔓延,一隻蚊子可以在一年繁殖7~8代,弄死一隻蚊子,等於消滅800隻「蚊二代」。
可以想像蚊子的數量是有多大,所以至今蚊子也不是什麼保護性的動物,真的是蔓延太強了,當然蚊子也不能過徹底滅絕,徹底滅絕了影響生物鏈的波動,蚊子的天敵很多,少了它們生存還是會受到影響的,這個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的。
所以瘴氣產生的影響很容易在夏季發生,同時在一些多水的池沼地區發生,其實也是跟蚊子存在一定的關係,每當有人出現這些相關性的影響之後,人們就會猜測影響是因為池沼地中的溼熱之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瘴氣」。
所以只是大家不知道瘴氣的形成原理以及後續影響,才誤以為是其他東西所產生的。而對於這些所謂的「氣」沒有能直接被科學家目證,也就無法對其進行完全控制和預防,這個就完全要靠自身了。
瘴氣還容易引發不好影響?
確實我們從瘴氣的所含氣體就可以知道,主要的化學成分裡面有甲烷,甲烷是一種非常容易引發火的物質,所以當大量的甲烷堆積起來之後,很容易引發自然災難,同時甲烷本身來說對氣候的影響也較大,會加速地球的溫室效應,所以如今科學界對甲烷的管控也比較強,當然瘴氣裡面所含的甲烷都是自然產生的,人類是無法進行控制的,這個是不一樣。
但是綜合因素來說甲烷出現就是影響,所以這裡說到甲烷我們說得有點多,這是對氣候保護的一種呼籲,如今地球升溫讓北極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加大了對地球溫室效應的影響,這是對地球的一個反向影響。
應該從氣候保護角度出發了,不然未來影響會更大,到時候再想保護地球就沒有多少時間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瘴氣雖然影響的情況不太大,會囤積在某一個地區,但是瘴氣裡面的物質也會散發影響。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瘴氣不是什麼好物質。總結一下:瘴氣的主要化學成分為甲烷、硫化氫、氨氣等等,是一種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致病的瘴氣大多是由蚊子群飛造成的,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