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是所有樹木高大的森林就能叫原始森林,而原始森林中才會產生的瘴氣,與廣西「瘴鄉」中的瘴氣又不是一回事。90後的朋友一定不會仙劍奇俠傳感到陌生,不知道你對劇中充滿瘴氣的仙靈島是否還有印象,那現實生活中的瘴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麼?而我國境內的哪些地方又相對更容易產生此類有毒氣體?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即便是瘴氣這個詞也有多重含義,具有典型的時代性特徵。如果我們翻閱中醫典籍會發現,醫術裡的「瘴」特指我國南方山林地區中的有毒氣體,因為它們會讓行走於其中的人致病;但當你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查詢瘴氣的時候,它的定義則是一種特殊的溼熱空氣,且形成於地球上的熱帶和亞熱帶山林。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的頂級群落,具有比較特殊的生態特徵,沒有遭到外界的明顯幹擾,活躍其中的主要是各種野生動物。而所有生物都有生命周期,自然衰老和生存競爭勢必會導致森林中不停地有動物和植物死去,而死後不曾掩埋的它們變化因為腐敗的自然過程而腐爛,再加上熱帶和亞熱帶森林所處的區域溫度也相對都較高,所以原始森林便具備了形成瘴氣的所有有利條件。
當然了,瘴氣並沒有神話劇中那麼可怕,原始森林中形成的瘴氣固然有毒,但它的主要成分都是氨氣、甲烷和硫化氫這些氣體,以及部分微生物,但由於其濃度在自然環境中的並不大,所以如果沒有在該環境中長時間停留,其實也不至於讓人因此而生病。其實,森林中更可怕是蚊蟲叮咬和特殊的溼熱氣候,這些更容易讓置身其中的人受到疾病的困擾。
很少有人不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你知道為什麼廣西素來就有「瘴鄉」之稱嗎?在《桂海虞衡志》中有記載,兩廣地區只有桂林沒有瘴氣,其他地方都是瘴鄉,而原因則是廣西的天氣具有多雨潮溼和氣候炎熱的特徵。但是,「瘴鄉」的意思並不等同於瘴氣之鄉,這裡的瘴氣相當於是一種疾病的名稱,並且在廣西地區比較常見,但古人自然是難以區分瘴氣到底是什麼東西的。
從分布範圍上來說,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多林溼熱地帶,瘴氣相對會更加常見一些,但如今的自然環境早已不復從前,原始森林被破壞的不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瘴氣的分布範圍也就遠沒有古代時期那麼大了。
科學家們將森林稱「為地球之肺」並不誇張,因為它不僅蘊藏了豐富的物種資源,其複雜的結構還有更多其他功能。每棵樹都能夠對自然界中的空氣和水循環起到調節作用,氣候變化、土壤結構和環境汙染都與其密切相關。從現有記錄來看,在21世紀初的時候,全球森林面積可佔據到地球總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而目前我國境內的原生性森林,則主要是分布在西南和東北天然林區,其中闊葉林和針葉林的面積相當於各有一半。
現在網絡信息如此發達,相信大家也看到了不少森林大火的消息,有的甚至一燒就是好幾個月。雖然,森林大火的起因有一部分是自然因素引發,比如氣候太乾燥和雷擊等,但更多時候還是人為因素導致。森林有自愈的能力,但從枝繁葉茂的叢林燃燒成焦炭一般的地表,不僅意味著生活在森林中的動物們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就連這片土地上原來的大部分植物都難以在數年內生長到一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