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時節說「瘴氣」:中國最早的地圖炮?

2020-12-17 騰訊網

[摘要]在中國漫長歷史上,溼熱天氣往往被視為人體健康的大敵,並冠以「瘴氣」這個可怕的名字。

6月下旬,長江中下遊地區進入一年一度的梅雨季節。大氣溫度和溼度齊頭並進,出門一身汗,進家一屋黴,這是江浙人民在梅雨季節必須面對的生活現實。

雖然梅雨天有諸多麻煩,以至於有人戲稱應該叫「黴雨」,但是除了一些偏愛乾爽氣候的人略感不適以外,連綿持續的高熱陰雨並不會帶來太多的健康問題。然而在中國漫長歷史上,溼熱天氣往往被視為人體健康的大敵,並冠以「瘴氣」這個可怕的名字。

神秘的瘴氣

對江南人來說,幸運的是,他們所生活的地區似乎比較早就脫離了瘴氣的詛咒。

華夏人起源在今天中國中原一代,對歷史氣象資料的分析顯示上古時期中原一帶的氣候遠比現代溫暖潮溼,黃河流域瘧疾時有發生。對更加南方的長江流域,中原人總是帶有一種陌生的恐懼眼光。

「瘴」字在先秦並不存在,當時的人雖然已經相信南方溼熱氣候影響壽命,但是並沒有提煉出「瘴」這個奇特的概念。進入漢朝以後,南方的逐漸開發讓溼熱的影響愈發為人所知。對溼熱氣候的恐懼在《史記》中已經表達地非常明確:「江南卑溼,丈夫早夭。」當時的史料還有諸如北方人四十歲正當壯年,江南人三十歲就顯示衰相之類的奇怪說法。

漢晉時期,這種頗有由於對未知南方恐懼開地圖炮的思想傾向逐漸被提煉為「障氣」。當時的中原人認為,南方山川中會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氣」。這種氣可能和霧氣比較相似,劉宋人鮑明遠曾經寫過:「鄣氣晝燻體, 菵露夜沾衣。」似乎是說瘴氣帶有一定溼度。

不過,對神秘瘴氣到底如何傷人,古人也並沒能說得清楚。溼熱天氣本身對身體危害有限,溼熱致病在現代醫學角度上看主要是一些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流行的傳染病、寄生蟲病。其中瘧疾的影響較為嚴重。中國古代的瘴氣根據中瘴症狀來看,儘管並非全為惡性瘧疾,不過瘧疾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有意思的是,由於瘴氣的模糊性,古人甚至把高原空氣稀薄引發的高原反應當作瘴氣。《南齊書》聲稱甘肅青海黃河以南地區「輒有障氣,使人斷氣,牛馬得之,疲汗不能行。」顯然,甘青的瘴氣和南方的瘴氣不會是一種東西。

江孜縣海拔4000米,容易有高原反應

中古時期開始,這種「障」人入南方的奇特存在逐漸被寫作瘴氣,並更和也加了病字頭的癘連用,而對瘴氣的描述也越發神奇。

中古時代江南的開發已經較為完善,中原人逃難到江南安樂窩已是常態,再要說當地有瘴氣那是邏輯不自洽的。幸好唐宋時代嶺南等地逐漸登上歷史舞臺,讓地圖炮有了新的轟炸對象。

與江南相比,嶺南氣候更為溼熱,山川風土更為中原人所不熟悉,「瘴氣」天然的就應該更加嚴重。

此時瘴氣的存在方式也發生了泛化,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東西都可以導致瘴氣。而且,不但山林中可有瘴,河水也可生出瘴氣。韓愈在被流放潮州時一度非常絕望,自以為自己會絕命於此,囑咐侄子:「好收吾骨瘴江邊。」所謂瘴江,就是今天的韓江。韓愈大概沒有想到,自己去了潮州,為官十個月,竟然發生了江山改姓的奇事,而他也並沒有在潮州中瘴身亡,而是政績斐然,至今為潮州百姓所紀念。

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中老翁對自殘解釋道: 「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植物花朵墜落時產生的花粉煙氣也成了瘴氣的來源。

對於中古人來說,嶺南所有的病都可以叫做瘴,瘴不但殺人於無形之中,還是南方所有疾病的總根源。《嶺表十說》提到: 「嶺外雖以多暑為患,而四時亦有傷寒溫疫之疾,其類不一,土人 不問何病,悉謂之瘴。」

嶺南鬧瘴氣的壞名聲讓居住北方的嶺南人無可奈何,大概就和今天有些內蒙古人在內地會被問是不是出門都騎馬一樣,當時的嶺南人也一定被問家裡怎麼對付瘴氣的。明朝海南大才子,名臣丘濬就碰上了這樣的問題。

就算在今天,大多數中國人對遠在南海之上的海南島都萬分陌生。明時就更別說了。嶺南瘴癘之地的壞名聲遠傳北方。丘濬肯定也少不了遭遇同儕的嘲笑。為此,丘濬專門寫過《南溟奇甸賦》介紹海南島的風土人情,其中更有一句著重提到了瘴氣。

「草經冬而不零,花非春而亦放。境臨極地而復有,海洩其菀氣而無瘴。「

和更北的兩廣不同,海南四面環海,風力較大,所謂瘴氣無法集聚,因此雖位置更南,氣候更加溼熱,反而沒有瘴氣。想來丘濬對此一定頗為自豪,不然也不用特為在歌頌家鄉的詩賦中誇海南無瘴了。

海南得南海之利,向來無瘴

在後文中,丘濬總結道:「噫,斯地也,近隔雷廉僅一水耳,而物之生也,乃爾不同。遠去齊晉殆萬裡兮,而氣之通也,胡為無異若是者?」

顯然,由於四面空氣流動暢通的海洋性氣候,在丘濬眼裡,無瘴的海南和瓊州海峽對岸的雷州廉州截然不同,而與北方的齊晉之地稟氣相通,非南蠻之地。瘴氣的有無甚至跟文化稟氣聯繫在一起。時人眼中,有瘴就是蠻荒之地,開化之後瘴氣久被王化就逐漸散去了。

不過,海南雖然天氣溼熱但卻沒有瘴氣威脅在更早的宋朝已經為人所留意。謫居海南的蘇軾就注意到雖然「嶺南天氣卑溼,地氣蒸溽,而海南尤甚。」卻「儋耳頗有老人,年百餘歲者,往往而是,八九十歲不論也。」

可是丘濬的信息卻有些滯後,明朝的廣東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擺脫了瘴氣的威脅,不但本地老廣活得好好的,明朝在嶺南設置的一系列衛所士兵多來自南嶺以北,嚴重的大規模瘴氣傷人事件也很罕見。可見久已開化的廣東也成功洗白瘴癘之地的惡名了。

紅色的雲南瘴氣

清朝的江南和嶺南已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上億人口安居樂業。要再說瘴氣傷人實在是說不過去。這時,處於西南邊遠地區的雲南接過了瘴氣的接力棒,成為瘴氣新的大本營。

劍川縣地勢高爽,瘴氣不算嚴重

清朝雲南瘴氣分布遍布全省東南西北,幾乎無一府無瘴。當然,地處高原的昆明、大理等都會瘴氣分布小一點,低地府縣則大一點。雲南瘴氣流行較厲害的地區主要是怒江河谷、瀾滄江河谷、元江河谷這三條大河谷內的溼熱地帶。

而在瘴氣重災區中,又以騰越府(治所今雲南騰衝)最為離奇。

騰衝舊稱騰窩、藤越,是一座南詔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古城,南詔國君在星回節對歌裡就曾經說:「避風善闡臺,極目見藤越。悲哉古與今,依然煙與月。自我居震旦,翊衛類夔契。伊昔經皇運,艱難仰忠烈。不覺歲雲暮,感極星回節。無昶較同一心,子孫堪貽厥。「當時的騰衝已是南詔重要城市。大理國時期,騰衝更是貴為八府之一,是大理政權掌控滇西南的重鎮。

所謂「窩「、」越「大約和大理附近的各種」和「一樣,是對白語」山「的對音。從南詔到大理,再到元明清,騰衝一直管轄其西南的大片地區,騰越府治所始終牢牢穩固在現在的騰衝城,幾乎寸步不離,瘴氣對此厥功至偉——無論是白族、彝族還是漢族,都對瘴氣聞之色變。

騰衝文昌宮,騰衝向來為文化昌盛之地

整個騰越府大部分地區為山地河谷地形,除了不適人居的高山地帶外,位於騰越府東北部的騰衝幾乎在整個騰越府的最高點,高海拔讓騰衝城氣候相對乾爽宜人,雖然附近仍偶有瘴氣傷人的案例,但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出現身體問題。從騰衝向西南方向沿著河谷下行,則海拔越來越低,氣候也開始漸趨溼熱。神秘殺手瘴氣活動得也就越發頻繁。

當然,騰越府到底哪裡瘴氣最重,還是有一些爭議的。

能爭騰越府瘴氣之王的主要有兩個地方,其中之一是潞江河谷(今雲南怒江流域)。

怒江中遊河谷兩側有小塊平地,叫作潞江壩,大約位於今天的芒市境內,怒江從中間穿梭而過,兩邊則是田疇城鎮,居民主要是稱為傣那的德宏傣族。

傣人在清朝的雲南稱作擺夷。明清時期,雲南掀起轟轟烈烈的改土歸流運動,當地少數民族土司逐漸被中央派過去的流官所取代。不過,潞江一帶則受到瘴氣庇佑,外人很難進入。潞江瘴氣不但殺傷力大,甚至肉眼就可以看見:

「景東蒙化,山多有瘴,永昌,殊甚,浪滄、潞江水皆深綠,不時紅煙浮其面,日中人不敢渡。」

潞江壩地區,可見現在已經見不到紅色氣體

清末雲南詩人盛毓華的《潞江謠》曰更是誇張: 「潞江邊, 阻瘴煙……魚蝦肆惡噴毒涎……妖風卷霧作山堆,飛鳥偶過化成灰。三月四月瘴煙起,新來客盡死; 九月十月瘴煙惡,老客魂亦落。去年之客死如梭,今年之客來更多……」

在清朝人眼中,怒江河谷雖然瘴氣情況已經極其嚴重,尚且排不到騰越府第一,穩居騰越府瘴氣第一寶座的還是最靠西南,位置最低的瑞麗。瘴氣嚴重的地方,據說漢人進入一年即可死亡六成以上,真正是奪命氣了。至今騰衝人談到瑞麗,首要印象仍然是當地溼熱不宜人居的氣候。

瑞麗姐告大金塔

中國古代文人對地理現象的描述一般略有誇張,我們很難想像如此大江,一江碧水百裡翻紅到底是一副什麼樣的場景。而這種奇怪的有形狀的紅色毒氣還能人鳥觸之即死,恐怕只有氰化物、沙林毒氣以及讓金正男殞命的VX毒氣才能做到這一點了。

就算僥倖逃過當場死亡的厄運,也不要以為就能躲過瘴氣的荼毒。乾隆三十四年,清緬戰爭時期,清朝方面指揮官傅恆在戰場不幸中瘴。清軍此次中瘴影響極為嚴重,清軍因瘴氣死亡過半,大批將官也中瘴去世。乾隆得知後大驚下令傅恆班師回京。次年二月傅恆回到北京。但是北京乾燥涼爽的氣候似乎也未能抑制瘴氣的威力。七月,夏季的北京天氣炎熱,傅恆終因瘴發身亡。

甚至到清朝末年修建滇越鐵路時,可怕的瘴氣仍然是揮之不去的噩夢。賀宗章就總結道:「煙瘴最盛之城……蒙自所屬之蠻耗……安平之河口、南溪……滇越鐵路所經之南溪、白河……與緬越 接壤等處,煙瘴之起,春夏秋皆有。幽深澗壑,遠望如紅綠煙霧,蓬蓬勃勃,自下上騰。」

人怕瘴氣的同時,瘴氣也怕人。從清朝到現代幾百年的開發讓雲南大部分河谷地區已經人煙稠密。伴隨人口增加、森林砍伐,曾經可怕的瘴氣也消失了。今天的雲南早就成為文藝青年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要是有人開瘴氣的地圖炮,恐怕是要被當作神經病的。

雖然溼熱氣候在某些條件下對身體的確有害,但是北方人民對瘴氣的恐懼本質而言仍是南方開發不足時的地域歧視。伴隨南方的逐漸開發,本來多發瘴氣的區域逐漸為北方人所熟悉,瘴氣也就隨之消減。而剩下的更加偏遠地區的瘴氣則變得越發離奇,成為地圖炮的新靶子。民國之後,中國境內已經基本沒有大規模的瘴氣,持續了幾千年的地圖炮終於失去了威力。(文/鄭子寧)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地圖炮是什麼意思有啥梗 地圖炮怎麼來的出處
    網絡上經常看見有「地圖炮」這個詞語,你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嘛?文章為大家進行了詳細的解釋,連同出處也有提到哦!  地圖炮是什麼意思:  作為如今網絡使用度較廣的該詞引申含義為對某個區域地方群體進行言語攻擊的行為,或者是以區域類少數人的行為否定某個群體的行為的一種開啟地域攻擊的行為。
  • 地圖炮是什麼意思 地圖炮詳細含義及使用場景介紹
    我們在刷微博或者其他軟體的時候,肯定經常碰到地圖炮這個詞吧。其實這算是一個比較老的網絡梗了,但是對於一些新人來說可能還不是很了解。地圖炮是什麼意思?如果你被人說開地圖炮,那麼一定好開始反省一下自己了。平常生活中,網絡上總會出現一些我們不是很了解的流行用語,地圖炮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地圖炮是什麼意思?
  • 莫開地圖炮
    另一方面,苟晶電商事業的福地杭州,則收穫了營銷號們廣泛的讚譽,搜索「苟晶杭州」,這文章的題目,看了就催人淚下:如果這事有贏家,開地圖炮的營銷號絕對是最大的那個。今天就聊聊地圖炮。地圖炮有兩個明顯的好處。
  • 天下第一說敦煌|中國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圖——五臺山圖
    天下第一說敦煌|中國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圖——五臺山圖 2020-05-12 2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令古人聞之色變的南方瘴氣,究竟是什麼?
    令古人聞之色變的南方瘴氣,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中國南方溼熱山林裡因動植物腐敗而產生的能致病的有毒氣體,而實際上的瘴氣不止有毒氣體,還包括各種熱帶和亞熱帶流行疾病。由於古人對熱帶病的了解不夠深入,就認為這些疾病是由看得見的氣體所引起的。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地圖細節讓人驚嘆,唯一遺憾沒有萬裡長城
    在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兩字,其實出現非常早。在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已經有「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的說法。隨著王朝的更迭和歷史的進程的不斷推動,多次的大一統王朝,讓中國的版圖也不斷的增加。其實透過一幅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現存最早的中國地圖,是成圖於明朝初年的《大明混一圖》。這幅地圖的尺寸非常大,長3.86米,寬4.56米,具體的繪製日期,史書中和地圖上都沒有記載,但根據地圖上的行政區劃,史學家推測其成於明朝初年朱元璋時期。
  • 實用英語:地圖炮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實用英語:地圖炮用英語怎麼說? 2017-11-08 10:47 來源:滬江 作者:   在講怎麼反駁之前,我們先來講講地圖炮用英語怎麼說吧,說起來很簡單,就是 stereotype。這個詞本來是一個印刷術語,說的是印刷用的鉛板。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製,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明代最詳細的中文版世界地圖義大利人利瑪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他於公元1581年來到廣東肇慶傳教。
  • 古代成語版「地圖炮」:吳牛喘月、蜀犬吠日、粵犬吠雪、黔驢技窮
    「地圖炮」是近些年興起的網絡詞彙,指的是那些喜歡以地域為標準,標籤化、臉譜化的地域歧視和攻擊者的群體。其實早在古代,「地圖炮」這個群體就已經興起了,最著名的莫過於柳宗元,貢獻了蜀犬吠日、粵犬吠雪、黔驢技窮等「地圖炮」的成語。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198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放馬灘秦墓出土了7幅地圖,經過文物考古專家的研究確定這些地圖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地圖。中國國家測繪局證實,它們比中國經實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地圖——西安碑林中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約早300年。
  • 原始森林中的瘴氣是怎麼回事?
    「瘴氣」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不陌生,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影視劇中都有提到過,比方說一群人去哪個大山裡尋找寶藏,遇到了所謂的瘴氣。那麼這個瘴氣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何都要避開它呢?翻開歷史的典籍,許多史書上都有記載「南方有瘴氣」,不過當時沒有「瘴」這個字,是用了其它字來表述瘴氣的意思。
  • 《怪物獵人世界》瘴氣谷是怎麼來的 瘴氣谷地形由來猜測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怪物獵人世界》瘴氣谷地形由來猜想,一起來看看吧。 可以看到該地圖小地圖內左上角有明顯頭部結構和若干個扇刃結構 走近之後可以看到是一個類似於蛇王龍頭部的結構(準確的說是蛇王龍的上頜)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 坤輿萬國全圖 168×382cm 南京博物院藏 原標題:我國現存最早的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與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 俞敏洪說農村孩子易攀比,這又是在開地圖炮、說風涼話嗎?
    8 月 19 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直播課上說:農村出來的孩子因為從小生活在貧困中間,容易羨慕、攀比、計較。直到自己上北大以後,感受到北大的氛圍,就不再在乎物質生活,只在乎精神生活,養成了除工作以外能夠比較淡然的生活習慣。
  • 動漫術語梗,補魔、地圖炮、絕對領域、五彩大炮,奇怪的知識增加
    除了上述提及的數字梗、象形梗和代號梗,其實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術語,例如遊戲和動漫通用的補魔,地圖炮,絕對領域,五彩大炮,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剛入動漫圈的新人可能並不懂,當你知曉它們的意義的時候,奇怪的知識在增加。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嗨,大家好,我是曉蕊。西方天文學的知識,最早是通過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傳到中國的,而中西天文學最重要的成果是《崇禎曆書》的編纂。利瑪竇初入中華時帶來了一幅《萬國輿圖》掛在臥室,這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該圖由奧代理烏斯所製做,他的《地球大觀》標誌著歐洲地圖學進入了近代的階段。後來《萬國輿圖》被利瑪竇翻譯成中文。
  • 「炮」在中國象棋歷史中的演變
    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象棋融匯了古代戰爭與和平的思想和意識,象棋除具有雅俗共賞的娛樂性外,還兼有體育競技,藝術欣賞等功能於一身,可以說象棋是高度濃縮了的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結晶。是我國人民智慧的集中體現。因此象棋在它流傳至今的千百年來 ,深受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群眾之喜愛。
  • 北宋地域黑:朝堂之上公然開啟地圖炮,王安石中過槍
    對此,王欽若頗為不滿地說:「王公遲我十年作宰相。」 喜歡開地圖炮的,不光是王旦,還有一位我們非常熟悉的人物:陝西渭南人寇準。 王旦、寇準為什麼會在公堂之上公然開啟「地域黑」,大開「地圖炮」呢?大致有兩點原因。 一是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就明確表態:「不得任用南方人為宰相。」有的史料還記載,說趙匡胤派人在政事堂上刻了8個字「南人不得坐吾此堂」。趙匡胤首開「地圖炮」模式,子孫後代莫敢不從。
  • 原始森林中的「瘴氣」,究竟是什麼氣體?
    提到瘴氣,我們就會想到南方密集森林中的一種氣體,這種氣體能夠導致人們生病。在過去,朝廷經常會把獲罪官員貶到外地,而被貶往南方的官員往往在當地生活不久,就會「瘴邪入體」,甚至會引發死亡。那這種能引發人們生病,甚至死亡的瘴氣,究竟是什麼氣體呢?
  • 天主教與中國地理繪製,傳教士與中國最早世界地圖和現代地理學
    利瑪竇曾繪成名為《山海輿地圖》的世界地圖,向士大夫們展示,並把所攜《萬國圖志》作為貢品獻給朝廷。他在《天主實義》和《乾坤體義》等書中介紹了地圓說,並把西方經緯度線測繪技術介紹到中國,開中國以科學方法測繪地圖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