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被送上苦海行舟,趙麗穎飛身一躍,隨他而去,這部電影終於進入了催淚模式,也真正地進入了主題。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本是倉央嘉措的詩,倉央嘉措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人,而唐僧是唐朝太宗年間的人。唐僧西天取經之時,並無這首詩的存在,可這首詩卻真真切切地表達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或者說,這部電影就是把這首詩當作了主題。
如果真有愛情,為何要苦等來生,如果來生可以比翼雙飛,今生為何卻不能?如果來生亦不能,為何還要等來生?

在苦海行舟上,趙麗穎問道:西梁女國的外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唐僧答道:那外面,其實也有一片苦海,只是在那片海上,人人都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在流浪。
趙麗穎又問:那他們要漂到什麼時候?
唐僧答道:只要小僧能取到真經,一定能帶他們靠岸,不過,這外面,除了苦難,也有喜悅。可惜,這一世,我沒法帶你去看一看。
趙麗穎道:沒關係的,若有來生……
唐僧道:好,若有來生……

世間兩難千千萬,又何止愛情與佛法?
等到二人歷盡苦難,來到苦海岸邊,唐僧道:門開了,情為何物呢?
趙麗穎回身對唐僧道:你帶我走吧?
唐僧反問道:那女兒國呢?
趙麗穎悽然一笑,道:我舍我的王權富貴,你守你的戒律清規……
她的意思是說:如果來生可以愛,今生亦可以,大不了就是我放棄一切,跟隨於你,默默陪伴於你。

可是,她是女兒國的天選之人,是女兒國的命脈所在,她真的能一走了之嗎?她走了,整個女兒國就不復存在了,她還能走嗎?
唐僧有兩難選擇,女兒國國王何嘗不是呢?
而守護女兒國國王的國師,與等了她二十年的忘川河神,又何嘗不是面臨著兩難選擇呢?
結果呢?結果他們和她們的選擇都是什麼?

在愛情與其他之中,他們都選擇了其他,而放棄了愛情。
唐僧放下愛情去西天取經,女兒國國王放棄愛情保全女兒國的子民,國師放棄愛情為了信守承諾守護國王,只有忘川河神想要奮力一搏,爭取自己的愛情,結果如來卻說他執念難放,犯下滔天罪行,一記如來神掌把他打得形神俱散。
世間的兩難千千萬,在愛情與其他成為兩難的時候,卻都選擇了其他,那麼,這個電影是要告訴我們,愛情都是用來犧牲的嗎?
如果所有的愛情,在面臨兩難選擇的時候都是用來犧牲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苦苦追尋真摯的愛情?

愛情爭不過佛法,愛情比不過王權富貴,愛情抵不過輔佐國王的責任,愛情也比不上車房銅臭,比不上錦衣玉食、珠寶首飾,愛情也比不上父母親情……
在所有的兩難面前,愛情都只能甘拜下風?
如果只能甘拜下風,還要這愛情有何用?
唐僧最後說道:生為萬物,情,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輪迴不息的原因,我們從中參悟的愛,最終,能成為永恆,這份愛告訴我,愛一個人,與愛眾生,沒有分別。

愛一個人,與愛眾生,沒有分別,這就是唐僧既不負信仰,也不負愛情的兩全之法,只是,芸芸眾生,有多少人能參悟這個道理,把兩難選擇化為終極和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