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紀念大會舉行(攝影:楊秋煜)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朱麗萍致辭(攝影:楊秋煜)
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校長趙天麟之子趙壽民發言,回憶父親。(攝影:楊秋煜)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講話。(攝影:楊秋煜)
天津大學天津市校友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張元龍致辭(攝影:楊秋煜)
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向「天麟班」學生代表贈《我們的校訓一一實事求是》一書。(攝影:楊秋煜)
人民網天津視窗6月6日電:2015年6月6日,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紀念大會暨《我們的校訓——實事求是》一書首發式在天津大學舉行。同期,「實事求是」名家書法作品展在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開展。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朱麗萍,天津市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於立軍,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督學戈金亭,趙天麟校長之子趙壽民,天津大學天津市校友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張元龍,天津大學北京校友會榮譽會長、原三峽集團副總經理袁國林,北洋大學校友、原國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冀生等領導嘉賓出席了紀念大會。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校長李家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餘貽鑫以及學校天津校友會和北京校友會的校友代表,學校機關部處、各學院(部)和直屬單位的負責人,以及部分學院的教師代表和退休教師代表,歷屆「天麟班」學員代表也參加了紀念大會。紀念大會由校黨委副書記李義丹主持。
大學校訓是大學的靈魂,它彰顯著大學的精神積澱和文化傳承。今年是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也是天津大學建校120周年。肇基於1895年的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百年前,法學家、愛國教育家趙天麟在執掌北洋大學期間,總結了北洋大學辦學20年的經驗,首倡「實事求是」為校訓,並一直延續至今。百年來,「實事求是」的校訓已經成為融入天津大學師生校友血脈的文化基因,成為師生校友的行為準則和精神堅守。
上午9時,百年校訓,精神傳世——「實事求是」名家書法作品展在王學仲藝術研究所開幕,也拉開了紀念活動的帷幕。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宣布名家書法作品展開幕後,各位來賓和師生校友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展覽。此次展出的120幅書法作品,是從2010年至今收集整理的眾多書法作品中精選出來的,包括社會知名人士、天津大學校友及師生書寫的「實事求是」及對其的解讀。展出作品中既有王學仲、馮驥才等文化界名人的墨寶,也有韓國國會議長金炯旿、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等國內外知名人士專門題寫的作品,既有兩米長的大幅,也有四尺平方的書作,「文為德表」,書以載道,展出的書法作品充分生動的詮釋表達了對「實事求是」理解和認識,也帶給大家對於「實事求是」更多的思考。
上午9:30,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紀念大會暨《我們的校訓——實事求是》首發式在天津大學科學圖書館一層報告廳舉行。各位嘉賓、教師代表及天麟班學生代表參加了紀念活動。紀念大會由李義丹主持。首發儀式上,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向「天麟班」學生代表贈送了此書。經過6年的積澱,天津大學整理收錄了國家領導人、學校部分掌校人和傑出校友、書畫名家、社會知名人士書寫過的「實事求是」及解讀文章,最終使得《我們的校訓——實事求是》得以出版發行。全書分為領袖篇、掌校人篇、校友篇、師生篇和名人篇五部分,通過大量的圖片、豐富的史料和不同的人物視角進一步深入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加強對「實事求是」校訓的思考,進而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引導師生愛國愛校、嚴謹治學。
朱麗萍在紀念大會上講話。她充分肯定了天津大學對天津發展的重要貢獻,指出,校訓是一所學校人文精神、辦學目標最簡潔、最凝練的表達方式。「實事求是」精神已經融入到天大師生的文化血脈之中,並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被注入新的內涵。她強調,要深刻認識實事求是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要將「實事求是」的精神落實到辦學治校各個方面,將弘揚「實事求是」精神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與開展「三嚴三實」的內涵要求相吻合、與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相吻合。「實事求是」是天津大學的精神財富,也是全國人民的精神財富,永遠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她希望天津大學秉承「實事求是」的校訓,進一步明確辦學理念、辦學方向,提升辦學水平和質量,著力謀改革、促改革,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師生創新創業,為天津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劉建平表示「實事求是」的校訓是天津大學百年辦學理念的核心和集中表達,是辦學理念與特有精神的表徵形式。「實事求是」是一種銳意進取的敬業精神、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也是一種神聖的社會責任感、無私的高尚情懷和誠實守信的人格操守。以實事求是、嚴謹治學、愛國奉獻為主要內容的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天大人的共同精神追求,成為天大文化軟實力最集中的體現。每一位天大人都應該在認識和處理任何問題時一絲不苟地踐行「實事求是」的校訓,傳承校訓文化,弘揚校訓精神,凝練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天大人,才能提高學校文化軟實力,才能逐步把天津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作出天大的貢獻。
紀念大會上,與會人員一起觀看了《百年校訓,實事求是》專題片。嘉賓、校友代表、師生代表分別結合自己的求學工作經歷、教學科研情況以及對實事求是的理解和認識在紀念大會上分別發言。
張元龍校友以「實事求是、卓爾不群」為題,談了自己對「實事求是」校訓的認識和感受,他說自己現在還記得在天大求學時班裡流行的口號「你吃透了嗎?」,這種「實事求是」的學風潛移默化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習慣。發言中,他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天津大學校友會積極籌措資金在新校區建立趙天麟塑像;二是希望學校校史館等有關部門加強研究挖掘更多的代表人物;三是不僅要實事求是,還要卓爾不群。
袁國林校友在講話中回憶了在天大求學時受「實事求是」校訓影響,並在畢業後工作50多年中對校訓的體會。他表示,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的徵途中,真正需要的就是這種「實幹、能幹、求真、務實」的精神。如今,我們更應該賦予「實事求是」校訓新的內容,緊跟形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
趙天麟的兒子趙壽民先生回憶了父親在北洋大學的工作情況。趙壽民在紀念大會上回憶說:愛國的教育家、孝順的好兒子、寬嚴相濟的好父親、不貪小利的人,是父親留給自己的深刻印象。父親趙天麟是「實事求是」校訓的首倡者,而「實事求是」校訓之所能夠延續至今,一方面它是最好的治校方法,另一方面也符合北洋人、天大人的氣質與精神。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餘貽鑫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說作為一位老教師,他深知即使在工程科技上(學術上)敢於態度鮮明地堅持實事求,有時也是很不容易的,必須學會忘我,同時能從全局利益出發,把握好策略,但無論如何不能違背實事求是,因為「實事求是」是北洋大學—天津大學的文化血脈,早已成為一種基因傳承下來。
青年教師代表、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鞏金龍表示,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實事求是」就如一盞明燈、一把標尺,指引我們的方向、規誡我們的行為,我們都應時刻以「實事求是」為準則,恪守學術道德,將校訓的精神發揚,這是我們新一代天大人應有的風貌。
為激勵廣大學生黨員從入校起就牢記並踐行趙天麟校長樹立的「實事求是」校訓,天津大學自2009年8月成立新生黨員「天麟班」,培養新生黨員先鋒。呂雪棟同學作為天麟班第一屆學員發言,表示身為天大學子要以趙天麟老校長的話「實事求是,永作羮牆。願本校訓,互助勿忘」自勉,將實事求是的精神一代代傳承發揚下去。(記者 聞雪昆 攝影 王建澤)
天津大學北京校友會榮譽會長、三峽集團原副總經理袁國林發言。(攝影:楊秋煜)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自動化學院餘貽鑫教授發言。(攝影:楊秋煜)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鞏金龍發言(攝影:楊秋煜)
天津大學「天麟班」學生代表呂雪棟發言。(攝影:楊秋煜)
現場觀看了《百年校訓——實事求是》專題片(攝影:楊秋煜)
天津大學「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紀念大會現場(攝影:楊秋煜)
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紀念「實事求是」校訓確立百年名家書法作品展於天大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正式開幕。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有關領導參加開幕式。(攝影:楊秋煜)
應邀回校的老校友參觀書法展,並拍照留念(攝影:楊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