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遠徵日本,忽必烈是出於雄心,還是報復?

2020-12-13 文史大司馬

在成吉思汗及其後世子孫的努力下,蒙古族開疆拓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蒙元帝國取得了極大發展。其3次蒙古西徵,金朝被忽必烈所滅,接下來南宋也被元朝的將軍張弘範所滅,在蒙元汗位爭奪戰中忽必烈勝出,於是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而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除了徵服陸地上的國家,還打算徵服海上國家,他要成為世界霸主,而並非僅僅陸地上的霸主,於是三次討伐日本,實現了兩次,因為第三次準備好了卻沒有出發,但是前面兩次都失敗了。

而日本也還差一點便被滅國,雖然勝利,但是是慘勝,也付出了極大代價,那麼忽必烈為什麼要遠徵日本呢?其實是出於報復性行為!

一、忽必烈的雄心

忽必烈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建立元朝後,有著更大的野心,有書形容忽必烈「惟志勤遠略,平宋之後,不知息民,東興日本之役,南起佔城、交趾、緬甸、爪哇之師」。可以看出,忽必烈遠徵日本僅僅是其宏圖大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除了日本,還有佔城、交趾、緬甸、爪哇等國家都是忽必烈要武力徵服的目標,這是忽必烈的雄心。

所以要讓日本俯首稱臣是勢在必行的作為!

二、忽必烈的報復性

因為日本在海上,從中原大陸去攻打日本太遙遠,於是忽必烈最開始派使臣去日本,要求日本俯首稱臣,你日本服從我後,我便不打你了,但是忽必烈派了四批使臣前往日本都被日本拒絕了,並且最後一次日本不耐煩了還宰了忽必烈的使臣。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何況還沒有打仗呢,忽必烈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挑釁,他東徵西伐,從沒有遇到過對手,蒙古鐵騎踏遍天下,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於是忽必烈決定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於是遠徵日本便從此前的雄心變成了報復性行為!

三、遠徵日本

第一次遠徵

1274年,忽必烈命令屯戍高麗的鳳州經略使忻都,以及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等人,率兵15,000餘人,大小戰船900多艘出徵日本,蒙古一方的大兵團作戰一度壓制了以個人作戰的鎌倉武士。當日本軍向大宰府撤退時,據說蒙古高麗聯軍在準備返航時遭到了暴風的襲擊,大部分元軍戰船毀壞,加上元軍已經兵疲箭盡,最後元軍只得倉促撤回。

第二次遠徵

忽必烈還不死心,發誓要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於是7年後,1281年,忽必烈政權發動了第二次遠徵日本的戰役,從高麗國發東路軍四萬,從原南宋境內發江南軍十萬,派出了當時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船隊。但是海上作戰不同於陸地上作戰,強悍的蒙古鐵騎發揮不了作用,而且對於海上的天氣掌握不到位,未能登陸,漂泊在海上的大船隊於八月一日遭遇颱風而損失大半。

第三次遠徵

忽必烈非常生氣,於是又籌劃了幾年再次決定進攻日本,但又因左翼諸王的叛亂,使忽必烈政權面臨危機,計劃投入日本的部隊全部調往北方作戰,所以日本又免於一戰!

倘若忽必烈第三次遠徵日本實現了的話,你覺得忽必烈會贏嗎?如果忽必烈贏了日本,那麼甲午中日戰爭會不會不再發生,歷史是否會改寫?

相關焦點

  • 日本海域打撈出700年前的蒙古沉船,揭示忽必烈遠徵日本失敗真相
    本來忽必烈無異於進攻日本的,但日本欺人太甚,多次惹惱了忽必烈。 對於13世紀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兩次遠徵日本的失敗,很多史學家都歸因於是「神風」天助,也就是颱風相助。
  • 戰安南、伐緬甸、攻爪哇,忽必烈三大徵,為何失陷東南亞叢林之中
    古往今來,陸上的強者都不善水戰,日後忽必烈兩次東徵日本,全部鎩羽而歸。順時針一圈轉下來,就只有中南半島和南洋周邊,安南、佔城、羅斛、緬甸、爪哇……小國林立,地狹兵弱——得了,就是你了!第二年,忽必烈設置佔城行省,封了國王為「佔城郡王」,國王倒是老老實實接受了,但年輕氣盛的王子卻不甘心「喪權辱國」,無故扣壓元朝使者,終於引來了徵討大軍。1282年冬,忽必烈以唆都為佔城行省右丞相,率軍從廣州出海,遠徵佔城。佔城方面以木城為中心,搭起了綿延二十裡的「樓棚」。
  • 安南,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地,忽必烈兩徵安南都是什麼結果?
    這是元朝翰林學士王惲悼念忽必烈的《大行皇帝輓辭八首》之一,這「遺恨」似乎就是兩徵安南失敗,準備第三次徵伐沒有成行,而忽必烈去世了。忽必烈一直想建立與乃祖成吉思汗相媲美的軍事徵服的千秋偉業,主持實施了渡江平宋和對爪哇、緬國、安南與日本等海外諸國的遠徵,先後都兩次徵安南與日本失敗。
  • 日本撈出3艘中國古代戰船,發現千古秘密,難怪忽必烈沒能滅日本
    忽必烈忽必烈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改汗國為帝國,建立了元朝,史稱元世祖。此時的日本也暗藏著波濤,屢屢挑釁元朝的權威,忽必烈對日本這一小國早就心存芥蒂,便有了吞併之心。在大多數人的心中,蒙古人在馬背上長大,而元朝的優勢也是馬背上作戰,到了海上,蒙古人的士氣應該會大打折扣。
  • 日本懷良親王寫信挑釁,朱元璋大怒,卻因這個原因一直沒出兵遠徵
    今天要講的是明初明朝和日本的關係,我們的切入點是一封由日本的皇族寫給朱元璋的「挑釁信」。一般認為,這封信的作者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懷良親王,他是日本的後醍醐天皇的兒子,在當時的日本朝野中有很大的實力。不管怎麼說,這封信確實還是寫的不錯的,文筆很好,由漢字寫成。那麼,懷良親王為什麼要給朱元璋寫這封信呢?起因是明初倭寇在東南沿海橫行,朱元璋就派出了使者團去了日本,結果這個懷良將使者團的人殺了大半,繼續縱容倭寇。一年後,明朝又派出了使臣.....雙方交涉了很久之後,倭寇依舊未能斷絕。
  • 涮羊肉是元世祖忽必烈發明的?
    據說涮羊肉的發明與忽必烈有關。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忽必烈便是其重要領袖之一,他創立元朝, 被稱為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遠徵四方,馳騁南北。有一天,他想吃清燉羊肉,就命令隨軍廚師準備。廚師便按照一貫程序,宰殺羔羊,剔選羊肉。突然,探子來報有敵軍來襲。
  • 元朝兩次打日本無功而返, 這都多虧了朝鮮「幫忙」!
    忽必烈攻打日本,前後兩次鎩羽而歸。不是實力不濟,而是遇見了兩次颱風,導致全軍覆沒。日本人誇耀有神風保佑,但真的就如小日本所說嗎?我們從頭說起。公元1268年,蒙古當時還在和南宋幹仗,忽必烈派了兵部侍郎黑的(沒錯,這人叫黑的)和禮部侍郎殷弘帶著國書出使日本。使臣途徑朝鮮海峽,望著沒邊的大海,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 忽必烈臉色嚴峻起來,姚樞降職外任,忽必烈神情愉悅
    得到了忽必烈的讚賞,阿合馬不免得意起來。「嗯,」忽必烈頷首道,「朝廷除了批發鹽引,還得管住鹽場、鹽運與鹽庫。」「其次,大小商賈一律憑鹽引通關過城,即使地方官長也不許通融!只不過,如此一來將要得罪權勢之家。」阿合馬說完,望著忽必烈。忽必烈的臉色漸漸嚴峻起來,他清楚鹽課不振與各級官吏有關,他們為了一己私利,都將黑手伸向了鹽業榷賣。
  • 戎馬一生的忽必烈,晚年為什麼會飽受肥胖和痛風之苦?
    而忽必烈患上痛風病也和他晚年的飲食有關。原來忽必烈因為愛妻察必和長子真金的去世,開始一蹶不振,暴飲暴食。親人的去世,給忽必烈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打擊。忽必烈開始酗酒,並且毫無節制地暴飲暴食。他的體重迅速增加,越來越肥胖,並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痛風折磨得痛苦不堪。
  • 日本未被元朝徵服,靠的不是「神風」,而是元朝內部的權力爭奪!
    這大概和公元749年,日本北部發現了沙金有關,而關於日本富甲天下的流言也就是在此後這四百年裡不斷傳出。天威赫赫的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想必也是聽到了這個傳言,所以元朝這個任何航海技術的蒙古王朝,才會成為了第一個將目光率先對準了日本的國家。在對財富的貪慾的驅使下,忽必烈為了獲取日本傳言中的財富,曾經多次出使日本令其臣服。
  •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是什麼樣的女人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是什麼樣的女人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時間:2017-02-21 14:3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是什麼樣的女人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 蒙古族自古實行一夫多妻制度,而作為大汗更是有許多的后妃。
  • 《鋼鐵雄心4》民國打日本技巧說明 民國怎麼打日本
    導 讀 《鋼鐵雄心4》很多玩家都喜歡使用民國,這樣就可以懟日本了,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鋼鐵雄心4民國打日本技巧說明
  •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攻打日本?
    在中國強盛時,日本派人來學習,在中國衰落時就派人來掠奪,比如唐朝的白江口水戰之後,日本在數百年間就派出了很多遣唐使來學習中國文化。而且日本開化的時間非常晚,在唐朝的時候參照唐朝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才擺脫了原始的奴隸制,並且生產力還非常低下。
  • 朱元璋欽定15個不徵之國,在日本和朝鮮下兩句話,說明他真實意圖
    對蒙古打擊不遺餘力,卻把為患東南,又號稱與胡惟庸勾結的日本列為不徵之國,這只是朱元璋戰略上的考慮,而並非如他所說「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日本為患其實始自元朝,忽必烈兩次徵發大軍討伐日本,卻都折戟沉沙,十幾萬人逃回來的不到十之二三,損失十分慘重。
  • 日本之所以三番五次拒絕回復忽必烈的國書
    日本之所以三番五次拒絕回復忽必烈的國書,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幕府並不認為蒙古人所威脅的入侵會成為事實。而無論是公家還是武家,都在忽必烈的國書中找到了很多令他們不滿之處。在日本人眼中,雖然國書表面上語氣溫和,但卻將天皇稱為「日本國王」,顯然是將日本視作了中國的一個冊封王國。
  • 為何在歷史上,中國幾乎從未主動去打過日本?
    從古至今我們華夏人民在長江黃河流域繁衍生息建立了很多的王朝,但是和日本的關係一直都是剪不斷理還亂。在中國強盛時,日本派人來學習,在中國衰落時就派人來掠奪,比如唐朝的白江口水戰之後,日本在數百年間就派出了很多遣唐使來學習中國文化。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忽必烈憑什麼贏得最終的勝利
    但事實上,忽必烈的上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蒙哥汗事先並未對汗位的繼承作出安排,黃金家族各派之間展開了殘酷的鬥爭。那麼,忽必烈究竟是憑何脫穎而出,掌握並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呢?01回顧忽必烈的前半生,我們會發現他競爭汗位的優勢並不明顯。
  • 元朝名字由來,足可見忽必烈的良苦用心,可惜了
    公元1259年蒙哥去世後,阿里不哥想要奪位,忽必烈聽到後立馬回來,於1260年三月在開平召開諸侯王會議,然後登帝。但此時卻出現內亂,阿里不哥叛亂,很多蒙哥宗王不服忽必烈,忽必烈只得平叛。五年後,阿里不哥投降。
  • 忽必烈的首席理財師遭遇敲頭案(刺客系列)
    但是,只要財富能夠源源不斷地送到忽必烈的手中,忽必烈才不管羊毛出在哪只羊身上的呢。肆阿合馬的「理財術」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就有王著。忽必烈一向很相信這些神神怪怪的東西,下令掘墓開棺,然後放出獵狗,將阿合馬的屍體吃得一塊不剩。 忽必烈說,「王著把他殺了,的確是對的。」也算是為王著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