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都會為自己的自卑心理感到不安,甚至有時覺得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有自卑心理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實際上,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自卑是一種對自己我價值評價較低的心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而且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等是可以改變和克服自卑心理。
其實,自卑也沒有那麼可怕。有時候,由於有自卑心理反而能夠激發自己的進取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喚起別人的同情心得到別人的關心的和幫助。所以,自卑也並不是全都是壞處。與自卑相反的是過度的自信,對自己的自我評價過高,這就是自負的表現。和自卑不同的是,自卑的感覺我們可能很容易自我覺察,但是一個自負的人反而會因為過于欣賞自己往往把這個缺點卻當成了優點,缺乏自我察覺。但自負的人卻沒有自卑的人那麼幸運,會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自負恰恰是讓人討厭,也會影響到個人發展和人際交往。所以,自卑不可怕,自負才可怕。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人,平時在一起聊天好像就沒有他不懂的,而且還喜歡和別人抬槓,總是想要在語言上壓倒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對別人的觀點和看法,也總是表現的不屑一顧,一副天下皆醉唯我獨醒的樣子,喜歡教育和批評別人,感覺別人什麼都不如他,什麼時候都是唯我獨尊,自以為是的樣子,說實話,大家心裡都不是很喜歡他,只不過礙於面子不想和他計較,背後議論起來時都說他太自我了。
自負的人根本是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知,自我價值感過高,說通俗點就是太自戀。總覺得自己才是最好的,最優秀的,別人都不如自己。所以,他們都表現的過度自信,聽不得別人的意見更聽不得別人的批評,打心眼裡也看不起別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總想表現自己的優越感和控制欲,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滿足內心的自戀需求。
三國時期的袁紹就是一個很自負的人,自己覺得自己很聰明別人都是草包,而且多疑。在官渡之戰時,他手下的謀士田豐勸他不要和曹操直接對壘,應該利用自己兵力雄厚,地勢優良的優勢和曹操打持久戰,消耗曹操,否則很可能會兵敗曹操。但是袁紹根本聽不進去田豐的話,反而以田豐擾亂軍心把他投到了監獄。結果官渡之戰被曹操大敗,這時的袁紹還是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因為覺得結果不幸被田豐說中,怕田豐笑話他,回去就先殺了田豐。
事實上袁紹平時表現的喜歡結交天下有識之人,手下的謀士和有本事的武將也不少。但是袁紹養人而不用人,也不會用人,多疑而自負,容不得別人反對自己的意見,最終沒有成就大業反而因為官渡之戰的慘敗抑鬱成疾病死了。和他一樣的關羽也是個很自負的人,除了大哥劉備、賢弟張飛,軍事諸葛亮外,他還真沒正眼瞧過誰。「虎女安嫁犬子」雖然是後人演繹的,但是關羽的傲慢和自負確是他性格中不爭的事實,最終也是落得個兵敗麥城被殺的悲慘結局。
有句話說得好「你有多自負就有多自卑」,從心理學上剖析自負的人,實際上也就是這樣,他們不過是用誇張的表現展現自己所認為的優勢通過貶低別人滿足自己的虛榮,刷存在感、優越感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如果說表現的自卑會影響人際交往,但至少表現自卑的人不讓人討厭,而渾身上下都透出傲慢和自負的人卻著實讓人有種想要當場離開的衝動,誰都不想和這樣的人過多交往,因為誰都不想被別人不尊重。
自負往往會讓自己一葉障目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看不到別人的優點,長此下去只會阻礙自己進步,對提升自己和人際交往都沒有半點好處。
《論語》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最可貴的品質其實就是自知,自己能客觀地看待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