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基督徒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離開教會 牧者分享該如何看待和...

2021-01-11 基督教資訊平臺

數據顯示,每三個基督徒的孩子就有兩個失去他們的信仰,甚至不再去教會,或者是他們一年當中去教會的次數不超過兩次。三分之二的基督徒的孩子就這樣在他們的生命中失去了基督教信仰的價值。當他們步入成年,當他們步入大學之後,他們一個一個流失了,他們的信仰一個一個倒塌了。這是的的確確發生的事實,也成為了令教會非常不安的事情。

在10月2號的雅加達普世基督教信仰與福音研討大會上,印尼歸正福音教會棉蘭分堂主任牧師、講員黃勁松分享了他對這些出生在基督徒家庭但是長大後的信仰流失的看法與思考。黃講員分析其主要原因為年輕人在學校所接觸到的科學打開了他們的雙眼,看見教會在這麼多年以來無法教導他們的,一種不僅僅是以理論的方式教導而是可以在白紙上,甚至在實驗當中得到證實的真理。而這也反映出了教會裡對年輕人教導理念上的問題,他們教導的這些真理是多麼得抽象,以至於年輕人們根本就無法正常的理解。黃講員指出主要是兩方面因素導致了教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根源都出在神學上的錯誤。

以下是當天講員分享的摘要:

一、文化使命與福音使命的同一性

教會教導我們基督徒的生命是建立在兩個使命當中,一個使命是創造之功所告訴我們的文化使命,另外一個使命是新約所告訴我們的福音使命。這兩個使命常常是單獨的、分開的教導,這就導致許多的基督徒難以把這兩個使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也導致文化使命和福音使命之間出現了失衡,使得上帝的主權在一個人的生命裡是不完全的,一個人的屬靈生命出現了不完整。

但其實這兩個使命有同樣的本質。第一個使命要求人要順服上帝,而且也要求他的後代也同樣的繼承這個使命延續順服上帝,直到繁衍到地極。因此人在治理這地並且在生養眾多的時候,他們借著他們的順服,借著後代的順服,要顯明誰是他們的上帝,這其實就是人的喜訊,這其實等同於重生新造的工作。上帝的使命和旨意,上帝的心意和榮耀,這些都可以再一次的在人的生命當中得到彰顯。這就成為一個可以傳遍地極的喜訊。那就是主耶和華,就是我們的上帝。

因此這兩個使命其實是同一個使命,那就是要再次把人放在全然順服上帝的位置上。這一點反而是教會沒有在教導的過程中強調的。我們的生命要全然的、整全的順服上帝,不只是在屬靈的事情上,或者是在有關教會的事情上才要順服,不只是在跟聖經有關的事情才要順服,而是要全方位、整全的、全然的順服。

二、二元主義思維的弊端

二元論的思維不斷的侵蝕青年們的思想,迫使他們要不斷地以整全的角度思考他們的生命。他們開始思考在教會內和教會外的生命是怎麼樣的,思考他們在上大學的時候,個人的生活以及外界所看到的他們公眾的生活,而他們身為基督徒要如何在這兩方面做出整全的整合。這樣的想法不斷地充斥著他們的生命和思想,迫使他們必須清楚正視自己的信仰。這件事情就導致他們在大學裡,在面對世界的百般的考驗當中,不得不試驗自己的信仰,不得不清楚地呈現自己的信仰。他們有可能經得起考驗,也有可能失敗,而信仰就因此瓦解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常常是用二元主義的角度來判斷各種各樣的事,我們甚至也用同樣的角度來看待教會。認為教會是上帝所掌權的地方,但是當我們出了教會,比如說去了大學,就不知不覺的沒有把上帝當作是掌權者。在宗教裡我們只在乎信仰裡道德的部分。上帝的主權和話語只出現在教會的範疇裡,而我們的生命也只涉及道德範疇。我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人的思想、人的認知所具有的真理的基礎,而這個基礎其實是源自那真正的真理。

我們身為基督徒,不僅僅是要全然的回歸上帝,生命當中的各個層面也同樣要回歸上帝。在思想上、在理性上,要全然思考如何遵行上帝的旨意,如何成全上帝的命令。我們要在上帝的主權裡,思想上帝的真理,我們要渴慕上帝所渴慕的,而不是只停留在渴慕一般觀念中所認為的好而已。人的生命的意義是人要順服上帝,要顯明上帝是誰,要顯明我們的喜樂來自何處。

三、總結

後現代主義的理念中,強調個人的存在、位格的重要性和人不是工具,要求在這個不斷改變的生命當中不斷更新。這樣的理念使現代的人很容易感到乏味,他們不斷地要求新事物,要求新的關係,隨後這也將影響屬靈的層面,後現代思潮好像在告訴人們,我們的靈命就不是答案,我們的靈命不可能整全的讓我們看見答案。但是基督教提供一個答案,提供一則喜訊。一個涉及上帝裡面的整全的思維方式,整全的生活方式,整全的生活意義。生活存在的目的就是在上帝裡生活。上帝帶領我們,讓我們的思想只思想上帝所指的,而且我們要繼續在上帝不斷賜下的憐憫和真理當中生活。

這樣整全的福音,成為我們必須向後代傳講的真理,使他們可以成為有能力的福音的宣講者,使他們所講出的、所活出的生活的榜樣是有果效的,是真實的。使他們在大學和社會的生活當中,仍然可以繼續為主作見證。

相關焦點

  • 【話題】教會如何幫助和關懷單身基督徒?單身基督徒的婚姻是靠自己...
    很多的基督徒也面臨著各樣的問題:期待結婚、交往期間面臨的壓力、如果家人不信主即使結婚後仍遭遇壓力,看似日常,卻也能擾亂一個人的心與靈命。一:教會如何才能有效的幫助、輔導單身的基督徒面臨婚姻、家庭和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與攪擾呢?
  • 基督徒如何對待教會的牧師和長老?
    類型:教會生活丨作者:張威丨主編:李賢丨排版:Jonah基督徒當如何對待教會的牧者來自教會微刊00:0021
  • 教會牧者談:資深教牧如何培養新進同工?
    牧者是非常艱巨的服侍,特別對剛剛新進的人員,很多的牧者認為這工作比他們當初想像的還要困難得多,如沒有一位好的牧者來培育及鼓勵他們,新進人員的離開率會很高。那麼,對於資深牧者來說,如何培養新進同工呢?《教牧分享》雜誌2013年9月刊就此專門訪問了四位牧師。
  • 某基督教網絡事工總結:基督徒不來教會的十大原因
    為何總是有基督徒突然選擇不再來教會了呢?某基督教網絡事工在其公眾號上發布文章,總結了其中的十個原因。該文章說:「阻礙人們來教會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只是列舉了其中比較多的十個原因。當中有可能就有阻礙你來教會原因,甚至是你阻礙別人來教會的原因。」1.信徒生活中挫折連連,認為神沒有照顧自己。
  • 牧者靈修丨基督徒,如何勝過內憂外患?
    有好多人沒有積蓄,沒有糧食吃,葡萄園也租給人家了,孩子即將被人拿去作奴僕。所以他們發怨言,覺得心灰意冷。他們從巴比倫剛回來,是最艱難的時候。雖然不能不建城,但也不能不吃飯。人在難處中,就跟尼希米反映情況。每一個時代,每一個階段都有很多人有難處。前天我們就說到,有些教會很富足,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幫助別的貧窮的教會。他們只注重自己的教會,對別的教會沒有有任何的負擔和愛心。
  • 基督徒的家庭,應當有這四方面的表現
    我們很多時候,為自己和家人所考慮的,是地上的事。我該做什麼,才能使家庭更幸福?但我們更應當考慮的是,我得救了嗎?我的家人得救了嗎?得救的道路並不難走,甚至很簡單。如保羅所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 【專訪】約書亞樂團團長周巽光牧師(下):如何幫助牧二代孩子從悖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大部分牧二代的孩子長大後都不去教會,甚至十分悖逆神,這也常成為牧者們的心頭之痛。如何幫助牧二代的孩子從悖逆轉向神?對於從小在牧師家庭長大的周巽光牧師來說,他深深地理解這群在眾人期待中長大的孩子為何如此悖逆,因為他自己也曾經歷過同樣的痛苦和掙扎,直到經歷了天父的愛。
  • 華人牧者劉志雄分享:基督徒找對象十標準
    基督徒找對象學問深厚,很多單身的基督徒也許連自己的擇偶標準都不確定,這樣就難以找到合適的佳偶。華人牧者劉志雄不止牧會,他在分享婚戀方面很有經驗。他歸納出基督徒擇偶的幾個條件。也許並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但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迪。1.是重生得救的信徒。
  • 【與牧者對話】面對生活中一些真實難題和困惑,基督徒如何做到信仰...
    日前,筆者有幸在上海參加了一個小組活動,一位60多歲的牧者與細胞小組的成員們彼此交流交通,並針對弟兄姐妹們在生活、工作和信仰上所提出的問題給與解答。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到很多亮光,分享出來與大家共饗。一位姊妹問:我和我的男朋友在教會服事中相識相愛,也感受到上帝的帶領,因此現在很想步入到婚姻的殿堂。但是,我的父母不是基督徒,他們更多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尤其看到我男朋友的經濟實力不行,所以一直不同意我們結婚,並且想把我們分開,我們該如何面對和處理呢?
  • 有人離開世界時基督徒該如何安慰?
    無論是否喜歡,我們依然會面對死亡這件事,當我們面對周圍有人離開世界的時候,我們應該有怎樣的一種心態呢?在我上大學時,教會裡有一家人出車禍離開了世界,因為晚上開車從路口上主道,後面的大貨車沒看見,直接撞上了,老母親、兒子、女兒、外孫子全都當即去世。也許對於全世界來講,這只是眾多事故中的一個,但對於這個家庭來講卻是致命的打擊,經營了幾十年的家庭一下就破碎了。
  • 牧者分享:基督徒日常查經的幾個方法
    (太28:19-20)」查經是基督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查經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個人或家庭系統性地了解福音,也能夠使我們的靈命得到成長。基本上,每個教會都會開辦查經班、查經小組等,因此,查經的方式也根據教會牧養的群體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方式。杭州的雅各牧師在一次清晨的講道上分享了他所常用的查經方式:一,誠實的看待神的話語。
  • 牧者分享:基督徒如何建造生命 成長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弗4:13)」我們也常常能聽到牧師講道時說:不要在基督裡做嬰孩,而是要長大成人,長成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這樣神的旨意才能在我們身上得以完成。那麼,「身量」到底是什麼意思?如何才能「不做嬰孩、長大成人」?在6月11日杭州心連心團契的主日禮拜上,主講人斯牧師以「生命的建造」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 【特寫】約書亞樂團團長周巽光牧師深圳教會分享:如何打造敬拜文化...
    他對敬拜深入的剖析和分享令在座牧者同工更新了對敬拜的認識和理解。作為周神助牧師的大兒子,周巽光牧師從小就在基督徒家庭長大,深愛敬拜的他立志要將最好的敬拜獻給神,因為神配得我們最高的敬拜。如今他已有26年帶領敬拜的經驗,從高中開始到帶領約書亞樂團,他非常願意將自己從神領受的對敬拜的理解傳遞給大陸更多教會牧者同工,希望他們也能重視打造敬拜文化的教會。周牧師在講座過程中充滿了熱情活力,聲情並茂的分享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他首先強調,敬拜是讓我們把每件事工轉變為向神表達愛的一個動力。
  • 教會牧者談:如何用小組使信徒生命快速成長?
    慶典在一陣歡快的歌舞中拉開序幕,只見臺上站著一群可愛的兒童和老師一同向神獻上歌舞,敬拜期間也有青少年參與,顯現出這個教會的年輕與活力,臺上臺下一同向神獻上感恩和讚美。詩歌《我獻上感恩》、《我的家要榮耀主》表達了每個人內心對主愛的感謝和對自己家庭願意為主使用的期待。喜樂、感恩充滿全場。此次慶典活動別出心裁,感恩氛圍十足。
  • 為什麼有些基督徒不去教會?
    繼而問他們估計有多少人宣稱自己是基督徒卻不去教會,他們大概率能給出一個接近實際情況的答案(75%)。也許我會對他們的反應做出錯誤的判斷,但我也會如此回答。作為一個新植堂的牧師,我更傾向於認為那些不去教會的人是非信徒而不是不參加教會的信徒。我非常清楚美國掛名基督徒的問題,但我從未想到這一問題就出現在我周圍的社區。導致我認知失調的原因是我並不想和他們聊這個話題。
  • 【快訊】中國家庭教會老前輩林獻羔榮歸天家:一個時代的結束
    後由於不願意加入三自愛國運動,於1955年9月開始坐監,雖中間有短暫獲釋1年經歷,但有20多年的時間都在為主坐監,直到1978年最終出獄。出獄第二年1979年,林獻羔就恢復了在廣州大馬路35號家中的聚會,之後教會一直增長,後搬遷至廣州的榮桂裡15號,牧養了許多信徒,各地許多牧者在與他的交流中也得到許多餵養和勸慰。
  • 教會學校還是在家教育?
    很多教會對於基督化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遠遠不夠,認為兒童進入世俗的學校是基督徒進入世界做光做鹽的自然過程,更多的是考慮兒童入世的教育。3. 教會本身有很多的牧養事工教會牧者都太忙了,本身的牧養事工工作就太多,兒童基督化教育事工的長期及艱巨性都使牧者無暇顧及。二、在家教育及家庭化學校的現狀。
  • 當義大利神父遇到方方日記,中國教會該如何發聲?
    作為基督徒,如何回應這些熱點話題?如何透過這些話題,和人們分享福音?本文是作者的一些思考,作為拋磚引玉;也歡迎透過底部「寫留言」,表達你的觀點。01兩個公共熱點話題最近,有兩個與基督信仰有關的公共熱點話題引起討論。一是義大利疫情中死亡人數增加的天主教神父。
  • 《基督徒喪禮與敬祖手冊》
    因為一旦畢業後,在牧養教會時將會碰上各式個樣的疑難雜症,若能手執有這樣的手冊,就可以省點時間,心裡也有個譜,沒那麼緊張;尤其是關於禮儀的部份,許多未信者都有機會出席信徒的婚禮、喪禮……怎樣可以做到不失「禮」、又能帶出福音、真理,對於新手牧者尤為重要。
  • 基督徒如何看待聖餐?
    可能有些人只願和相熟的朋友坐在一起;另一些人則只和那些尊崇某一領袖的人坐在一起,故說:「我屬於保羅……我屬於彼得……」等等。在這樣的氣氛下,基督徒怎能有機會合一?其次,當時的習慣是各人自備食物,然後與會眾一同分享。所以富有的應多帶點食物,使貧窮的也可以多吃一點。但事實與此相反,當時富有的保留自己的食物,不願與人分享他的精美食物,而且自己大吃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