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藝術類專業報名人數預計為115萬,前一段時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關高校均推遲了藝術類專業校考工作。教育部近日對因受疫情影響而推遲進行的藝術生校考做出部署,明確高校要科學研究論證後,要儘可能減少校考專業範圍。對於確須組織校考的專業,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勵高校採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進行考核。對於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鼓勵先通過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對報名考生進行初選,在高考後再組織現場校考。
這是基於當前疫情防控實際,做出的有利於維護特殊類型招生秩序以及考生權益的舉措。而且,在特殊類型招生中,引入在線視頻測試方式,不但可以解決當前藝考專業考試的「燃眉之急」,而且也可為今後在研究生複試面試、綜合素質評價學校面試、「強基計劃」學校校測之中,採用更便捷、更低成本並確保公平公正的在線視頻測試積累經驗,以此深化推進考試招生改革。
從當前情況看,近期內還不適宜舉辦大型聚集性活動,而且,考生到高校的校考考點「趕考」,也會增加人員流動風險,因此,如果要堅持採取現場測試的校考方式,校考必定繼續延期,而這對要參加校考的考生來說,是比較「焦心」的,因為他們要根據校考的結果,決定接下來的高考複習,如果沒有通過校考,那麼,接下來就一心準備高考。所以,在現階段明確原來要求校考的學校的校考方案,可以給藝考考生一顆「定心丸」。對於已組織省統考的藝考專業,直接就用省統考成績作為專業成績,高校結合高考文化成績和專業成績進行錄取,這其實已經在很多已參加省統考學生的意料之中,也受到考生的歡迎,不必再參加校考。
事實上,推進更多高校就直接採用省統考成績,也是近年來藝考生專業考試的改革方向。而高校用在線視頻方式進行測試,也是在在線教育十分「火爆」的背景下,值得期待的測試方式。
之前,北京今年的高三學生,已經在家進行了新高考的適應性測試,被稱為「雲」考試。雖然適應性考試的要求,和高考正式考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這至少證明在線考試是行得通的,尤其是帶有更強個性色彩,展示考生的藝術才能的藝考,只要考試和評分系周密設計,是可以做到考試的公平公正的。
有網友擔心在線測試不公平,如會不會找人代筆(配音)、作弊造假,以及學生使用的錄製設備影響在線視頻表現效果,而這些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有此擔心的網友也並不了解具體的在線視頻測試過程,以及教育部門、高校為確保公平做出的具體要求就「質疑」。據介紹,在舉行在線視頻測試時,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確認考生的身份,考生的視頻上傳之後,將隨機從專家庫抽取專家對視頻進行評分,與此同時,還增加了被錄取後的進校複查環節。每校都要明確詳細的新生覆核複測辦法,對錄取的每一名藝術類考生都要覆核複測。對於複測不合格、入學前後兩次測試成績差異顯著的考生,要組織專門調查。一經查實提供虛假作品材料、替考、違規錄取、冒名頂替入學等違規行為的,要依規堅決取消該生錄取資格,並通報考生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倒查追責。
另外,對於一些農村和貧困地區等不具備網絡和智能終端的考生,要求高校積極採取多項措施進行兜底保障,比如根據考生申請,協調生源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提供免費錄製視頻服務。
其實,這種方式,也已經在地方有所探索,如上海戲劇學院表演(戲劇影視)專業今年的春考招生,由於疫情期間無法進行自主測試,就將其調整為以提交材料審核+網絡視頻測試的方式進行。這也得到考生和家長的認可。在線視頻測試,從技術手段角度看已經十分成熟。發達國家的大學,在進行招生時,就經常使用在線視頻方式進行面試,這減少了考生到學校參加校園面試的舟車勞頓,也達到一樣的面試效果。
我國一直推進的考試招生改革,把落實和擴大學校的招生自主權,打破「唯分數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作為重要的改革方向。這也就需要在統一高考基礎上,引入適當的學校校測,將校測成績作為錄取的依據之一,而對於學校舉行的校測,尤其是面試考察部分,社會輿論一直有擔憂、質疑,認為這會增加農村考生的趕考負擔,會增加不公平因素。毫無疑問,在線視頻測試,可以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
在當前「停課不停學」中,經過各方努力,哪怕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貧困家庭孩子,也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電腦上網學習,他們在家就可以完成在線視頻測試是沒有任何技術障礙的。即便上網條件不滿足在線視頻測試的要求,考生擔心受網速的影響,招生學校也可協調當地加以解決,比如用「點對點」的方式將考生送到條件完全滿足的地方進行在線視頻測試。
為此,期待這次因疫情而「逼」出來的藝考在線視頻測試,能交出一份令考生和社會公眾滿意的答卷,開啟升學考試「在線測試」元年,也為今後高校招生的校測(尤其是面試)探索出全新的具有公信力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