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出名,就會招致人們的嫉妒,這就是不健康的仇富心理

2020-09-03 講小故事懂大道理

人常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因為人一旦出名,就會招致人們的嫉妒,仇視,暗算,這就是現實生活中普遍人所擁有的一種不健康的仇富心理。

從前有一個小鎮,人們以種地為生,生活極其清貧,甚至孩子連書都讀不起,人們雖然早出晚歸,含辛茹苦才能勉強度日。有一天鎮上來了一位企業家,在小鎮開了一個工廠,這個工廠剛一開,就解決了500人的就業問題,相對以前這個小鎮變得富裕了起來。

直到有一天,大家看到開工廠的那個企業家開著豪車,她的子女上著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大家心裡就開始不滿起來,人人都起了嫉妒之心。企業家的富有和享受,燃起了鎮上人們的仇富心理。

這種仇富心理很快就蔓延到全鎮,大家憤憤不平,覺得他賺錢太多,憑什麼他開豪車,子女上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我們的子女只能上公立學校;憑什麼他坐辦公室不幹活還能賺這麼多錢,我們每天拼死拼活卻賺得不如他多呢。在一片罵聲與抗議聲中,企業家不得不離開這個小鎮,將自己的工廠搬遷了。

半年後,由於工人們都又失業在家,沒有了經濟來源,鎮上的服裝店化妝品店冷冷靜靜,沒了生意只好關門,酒店KTV網吧都紛紛倒閉,蓋了一半的樓房也都一片狼藉變成了廢墟,這個小鎮又變得和從前一樣貧困。

這個小鎮的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固執的認為不公平,這就是導致貧富差距的根本原因。這不僅是這個小鎮的現象,也是各個地方的普遍現象,有多少致富帶頭人為地方帶來富足,可又有多少人能夠滿足感恩呢?但是心懷不平的人卻大有人在,他們不承認是富人養活他們,而總以為他們在幹活才使富人富起來的,是他們養活富人。

如果正視這個問題,就能得出答案,如果那些企業家不給你幹活的機會,自己豈不是無路可走無飯可吃嗎?所以如果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就能明白是富人養活窮人還是窮人養活富人。在此奉勸仇富的人,與其去傷害和詆毀富人,倒不如跟著富人的腳步提升自己的格局,千萬別像那個小鎮的人一樣,讓狹小的眼界和目光限制了發展,導致貧困。願我們人人都能感恩帶頭人,甩開膀子去致富,而不是去仇富。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仇富心理」?
    仇富的人,仇視的不是某個特定的人,而是那些擁有社會生產資料的人。為什麼是這些人?因為這些人掌握著絕大多數社會資源。他們認為,在這群人裡面,其中很大一批都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在富人的財富裡面,應該有他們的一部分。仇富的人,對於財富沒有任何仇視,財富恰恰是他們所渴望的。他們之所以仇富,是因為他們自己對於財富的求之而不得。
  • 仇富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是一種無法迴避的社會新現象
    產生仇富心理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分配與財產佔有的不公正而導致的社會貧富差距。一旦有人認為富人獲得財富的方式太過容易和簡單,或者認為富人獲取財富付出的代價太低時,尤其當財富和腐敗、賄賂等灰色地帶有交叉時,這種不公平感就會發展成仇富心理,而貧富差距加大,對現實的不滿會進一步放大這種情緒。
  • 當今社會,為何「仇富」現象頻發?直面社會的「人性」與「失衡」
    直白點來說,就是你過得越好,我越嫉妒羨慕你,內心毫無為你感到愉悅的感覺,相反,卻祈求你快些倒臺。 這樣的心理,一直是人類的一種天性。但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也許我們看不出來它的可怕,可在當今物質豐富的時代,這樣的心理將會佔據主流。 很多人就會疑惑,那個人跟我那麼好,他是我的親戚,為何他們會「見不得我好」呢?
  • 學生嫉妒心理
    但由於其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他們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評價過高,自尊心過強。如果引導不力,他們就會走入妄自尊大、唯我獨尊的境地,人也會變得虛榮起來。這種唯我唯尊、追求虛榮的心理很容易與尊重別人的心理產生衝突。
  • 「你們就是仇富!」留學生母親怒懟網友。網友:我們的心情你不懂
    「你們就是仇富!」留學生母親怒懟網友。網友:我們的心情你不懂最近,一位英國留學生母親怒懟網友的話,上了熱搜,引發網友更大的熱議。兒行千裡母擔憂,面對孩子在國外的艱難處境,作為母親心急如焚,面對網友的質疑,可能情急之下,口不擇言,於是,就發表了這樣一番言論:就是看不慣別人有錢?自己沒錢出國,天天找藉口罵留學生!我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有錯嗎?現在疫情期間,孩子是中國人,讓孩子回國有錯嗎?在這位母親眼裡,網友就是仇富!就是嫉妒!
  • 演講稿範文:為什麼會存在仇富心理
    演講稿範文:為什麼會存在仇富心理(每日觀察0270) 文/樊榮強 仇富和仇富心理這兩個概念,最近些年在媒體上出現得比較頻繁,而且新聞不斷
  • 研究:人們對嫉妒自己的人更友善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心理學家發現,成功人士對那些嫉妒他們的人更友善。因為害怕成為惡意嫉妒的對象,人們一般會更願意幫助那些他們覺得可能會妒忌他們的人。之前的研究發現,嫉妒可以分為善意嫉妒和惡意嫉妒兩種。善意嫉妒者會積極提高自己、更好地表現自己以便能更接近自己嫉妒的對象。然而惡意嫉妒者則試圖將比他成功的那個人打垮。於是一些荷蘭研究者們開始討論以上兩類嫉妒者對嫉妒對象的影響。蒂爾堡大學的尼爾斯•凡•德•馮說:「人類學家認為,如果你受到他人嫉妒的話,你可能會表現得更和善,因為你會試圖安撫那些嫉妒你的人。」
  • 心理學:沒有嫉妒心的人幹不成大事!適度嫉妒能促使人類進步
    ,並解密人們是如何產生嫉妒的情緒,進而觸發進步的本能、推動個人以及社會的發展。那些痛並快樂著,不就是愛情給我們的冰火兩重天的感覺。所以無論是東西,還是人,只要是產生了另外一個競爭對手,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高速運轉,這也是我們不斷改善自己、超越別人的基本原因。換一句話來說,我們特別珍惜我們擁有的香蕉,也很想一隻猴霸佔整個香蕉園。
  • 孩子的嫉妒心是挫折感的表現
    他為幼兒生氣的誘因舉出六點:  (1)生病、健康狀態不好的時候。  (2)疲倦、肚餓、身體不舒服的時候。  (3)遭到討厭的、恐怖的強烈刺激的時候。  (4)活動過少,體能過剩的時候。  (5)為滿足自己的要求,特意耍脾氣的時候。  (6)壞脾氣的父母為孩子做了壞脾氣的示範時。
  • 對你心直口快的人,其實就是對你的嫉妒,這就是現實
    你有沒有遇到過那些因為心直口快而傷害到你的人,對你做出我性格如此的解釋。如果有的話,請不要再對他們的這種解釋深信不疑了,因為真實的原因是他們對你的羨慕嫉妒嫉妒。他們之所以要這麼對你,其實就是為了當自己受到心理上的刺激時,而做出的一種本能似的冷嘲熱諷,只不過他們沒有用最直接的語言,而是通過心直口快來表達對你的嫉妒。
  • 謝謝,您這樣的「富有」不值得我仇富!
    如此,部分留學生家長開懟:你們這是仇富,就是眼紅! 在此,我想對你們說:謝謝,您這樣的「富有」不值得我仇富您將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送到國外(或許您的孩子就出生在國外),從這點就可以看出。 作為父母,你們有權利也有義務讓您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有權利和義務在危難時保護您的孩子。可是,在別人反對你們要求政府包機接你們孩子回國,你就說他們仇富,這無非就是說你們有錢,別人就應該仇視,你們的孩子從小在國外長大,從此有了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國內的人就只能「羨慕嫉妒恨」了。
  • 雙語新聞:人們對嫉妒自己的人更友善
    心理學家發現,成功人士對那些嫉妒他們的人更友善。   因為害怕成為惡意嫉妒的對象,人們一般會更願意幫助那些他們覺得可能會妒忌他們的人。   之前的研究發現,嫉妒可以分為善意嫉妒和惡意嫉妒兩種。善意嫉妒者會積極提高自己、更好地表現自己以便能更接近自己嫉妒的對象。然而惡意嫉妒者則試圖將比他成功的那個人打垮。
  • 政協委員:當前中國階層分化嚴重 仇富心理蔓延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輔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3月5日正式在兩會上「亮相」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將「社會心態」寫入,引發了代表委員的關注和熱議。「把培育社會心態寫進五年規劃,這還是首次。
  • 「我要跑步」「我要礦泉水」「你們就是仇富」,這些神句你怎麼看
    全能型自戀通俗點講就是自戀自大自狂,極度自我中心,全世界都要圍繞我轉。這通常是嬰兒時期的一種表現,想一下,嬰兒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就哭,不會考慮外界環境是否合適,時間、地點,撫養者是否在忙。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知道了自己的邊界和外界的邊界,而擁有健全人格的人就是能夠讓自己內在的規則與外界規則和諧相處的人。
  • 你嫉妒了嗎?--高中生嫉妒心理主題心理健康課設計
    當內心不足以強大性格不足以完善的時候,同學們經常會遇見在某些自己很在意但還不滿意的方面很強的人,然後便遭遇了嫉妒的心理狀態。別人得到了自己一直想得到但沒得到的東西、別人活成了自己一直想成為的樣子,恰好這個人就是你身邊的好友,這個時候許多同學很容易找不到安放自己的位置,被嫉妒纏繞掙脫不開,不能與這個身邊人真誠相處,也不能安心學習提高自己。
  • 英國留學生家長:「你們就是仇富」,倫敦封城,還能再次包機嗎
    還記得曾有去英國留學的學生家長說,人們對他們送孩子出國,你們就是仇富心理,從他們的言語中就能夠看得出來,即便是關心他們餵不熟的白眼狼,從他們父母的品行,我們就大致能夠看得出來,什麼樣的父母減啥樣的子女。
  • 關於嫉妒心理,你了解多少?
    後來她慢慢發現自己跟那個女生其實根本沒什麼可以比較的,但有時就會產生嫉妒情緒,也不知道如何應對。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人人都會有的嫉妒心理。莎士比亞在他的著作 《奧賽羅》中,把嫉妒形容為綠色眼睛的貓 (green-eyed monster)。邪惡的拉戈提醒奧賽羅:「當心你會嫉妒,那可是一隻綠眼的貓,它慣於耍弄爪下的獵物。」 — 《奧賽羅》。
  • 人們對教師為何如此「仇富」?
    今天在論壇看到一個有趣的話題:人們對於教師,為何如此「仇富」? 教師工資高嗎? 有高有低。
  • 心理學家:身邊有這3種行為的人,就是正在嫉妒你的人,細節說不了謊
    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雖然心理學家證明了嫉妒情緒對人有一定的正向激勵作用,但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文化中,它普遍被認為是一種道德層面的缺陷,需要被不斷審視、克服。 究其根本,我們的人性就像《離騷》裡說的那樣——「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猜疑別人和寬恕自己是一樣的容易。
  • 《幸福之路》告訴我們:擺脫嫉妒心理,不要被「嫉妒心」反噬
    嫉妒,作為人的一種心理反應,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困擾著我們的情緒,讓人內心不得安寧。「這次考試我考了第一名,同桌萱萱就不高興了,第三節體育課上,她給其他女同學都送了棒棒糖,就是沒給我吃,還告訴大家不要理我」。老公生氣地從餐桌旁站起來,說道:「這才多大點小屁孩,就學會拉幫結派,學會嫉妒啦?真是豈有此理」女兒看到爸爸那麼生氣,傷心的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