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情背景
高中生處於心理發展期,正在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自我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經常會把自己的方方面面跟身邊的同齡人進行比較,在這個比較的過程中逐漸找到自己的位置。當內心不足以強大性格不足以完善的時候,同學們經常會遇見在某些自己很在意但還不滿意的方面很強的人,然後便遭遇了嫉妒的心理狀態。別人得到了自己一直想得到但沒得到的東西、別人活成了自己一直想成為的樣子,恰好這個人就是你身邊的好友,這個時候許多同學很容易找不到安放自己的位置,被嫉妒纏繞掙脫不開,不能與這個身邊人真誠相處,也不能安心學習提高自己。
理論指導
鑑於以上學情背景,本節課讓學生通過學習嫉妒定義、嫉妒產生原因來理解自己的嫉妒,進而接納自己的嫉妒。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因嫉妒而害人害己」的案例認識到嫉妒的危害,進而提醒自己不讓嫉妒發展到如此程度。最後學生觀看《嫉妒亦是良師》短視頻,並思考「我最深的嫉妒一直想要告訴我內心最渴望的是什麼?」進而認識到嫉妒對自己的積極意義。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於沒有嫉妒情感困擾的同學,這是對嫉妒的認知過程;對於曾經嫉妒過的同學,這是解開心結的過程;對於那些正身陷嫉妒的同學,或許剛剛把嫉妒與自己分開看待,並發現嫉妒其實沒那麼可惡。
教學過程
一、 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嫉妒是……
學生:嫉妒是別人家的孩子、嫉妒是別人活成了你想要的樣子、嫉妒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嫉妒是不自信……
本環節讓學生對嫉妒形成感性認識,也將學生對嫉妒的認知情況呈現出來,為接下來的環節做鋪墊。
二、 知識學習
1、 嫉妒是什麼?
嫉妒是由於別人在某些方面勝過自己而產生的一種由羨慕轉為惱恨的情感狀態。
2、 當一個人嫉妒的時候有哪些表現?
淡淡的嫉妒:存在於個體的潛意識中,不易被自己覺察到,當看到或聽說嫉妒對象的信息,內心常被激起莫名的苦悶和壓抑感,導致心情煩躁,不能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深深的嫉妒:在嫉妒情緒的推動下,個體產生攻擊的語言、破壞性的行為。其嫉妒心已經掩蓋住了理智和思考,很難看見事實和依據,以至於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三、點擊自我
提問:根據對嫉妒心理的表現特徵,回憶過往,你曾經體驗過嫉妒嗎?或者你正在體驗嫉妒嗎?學生小組討論並五分鐘後代表分享。學生分享舉例:年齡差距較小的姐姐哥哥對弟弟妹妹會有嫉妒、對於自己愛豆身邊的人,如經紀人、粉絲等會有嫉妒、當自己學不好某學科但好朋友卻成績很好的時候……
提問:你的這些嫉妒心有沒有到需要調節的程度呢?請大家完成課本53頁的《嫉妒心理測驗》。學生自測、計分、了解自己的嫉妒類型。
四、 如何對待嫉妒?
根據自測結果,如果你屬於第三和四類型,那麼你屬於很少會感受到嫉妒心理的人,比較容易自我滿足,請繼續保持這種心理狀態。如果你屬於第一和第二類型,那麼請你試著調節自己的嫉妒。
1、小組討論:當你嫉妒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2、小組一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3、學生回答一般是化嫉妒為力量讓自己變得比對方更好,這個時候老師邀請班內有過類似成功經歷的學生分享,以強化對這個辦法的學習效果。
4、在此基礎上,老師將需要調整的嫉妒分為可改變的和不可改變的兩類。如因學習成績而生的嫉妒則是可通過努力有可能改變的,而因某人的身材外貌而生的嫉妒則是不可改變的,這種嫉妒則需要學會放下,嘗試從嫉妒的心魔中擺脫出來。具體辦法為:
第一步:承認自己的這份嫉妒,接納自己的這份合理需要,理解對方生來具有這些是與我無關的;
第二部:鼓起勇氣向嫉妒對象說出自己的嫉妒情感。如「我真嫉妒你的大高個!」這樣的表達屬於最高級別的讚美,是具有建設意義的互動,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五、嫉妒亦是良師
當嫉妒沒有那麼嚴重的影響我們的學習生活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戰勝了或控制了嫉妒的時候,其實它的存在對於我們還有積極的意義,它在試圖告訴你你內心深處的渴望是什麼。
學生觀看視頻《嫉妒亦是良師》。
六、布置作業
視頻播放結束後,老師提問:那麼你的嫉妒向你訴說的渴望是什麼呢?這就是今天的作業內容,如果自己發現不了,建議向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說說你的嫉妒,對方或許能聽出來。
我的嫉妒暗示了我內心最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幫助學生認識、調節嫉妒情感,您有什麼方法嗎?歡迎留言。
文末聲明:1、小編發文均為原創,歡迎關注、評論、轉發,轉載請註明版權;2、文中配圖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