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雲原生不是趨勢,已是事實
現如今,雲越來越普及,無論是個人專業用戶,還是企業用戶,上雲已經是普遍現象。伴隨著雲計算的快速發展,雲已逐步超越了虛擬化,各種雲原生服務日新月異。在雲原生環境下,開發人員、用戶關注的是如何創建和部署應用程式,而不需要關心基礎設施的實現。
隨著各類雲平臺技術的成熟,在可持續集成、持續交付等開發理念的帶動下,雲計算的發展已步入新的階段,應用上雲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雲原生時代已經到來,而五花八門的雲原生服務則給企業IT管理帶來了更高的要求。
二、掙扎在多雲和雲原生困境中的IT管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基礎設施管理變成了各種雲服務的管理,管理的對象從傳統的計算、網絡、存儲、作業系統,擴展成了成百上千種雲服務。在雲原生環境中,隨著IT系統的不斷演進和業務需求的高速發展,企業在IT運維工作中面臨眾多困境,亟待尋求解決之道:
(1)不同的雲產品,都有各自的管理界面以及各自獨立的控制臺,為了實現不同雲資源的管理,IT運維就需要在不同的管理界面之間頻繁切換,如何才能實現多雲管理的一鍵登錄,統一管理,統一監控和告警?
(2)雲服務種類繁多,雲服務的創建、調整、變更往往都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才能實現;能否有通俗易懂的方式將這些頻繁重複的操作變得更簡易、自動化?
(3)隨著業務發展,雲資源的申請、回收、變更會有大量的需求,運維團隊面對不同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能否實現業務部門的IT管控自服務化?大大減少運維響應的時間,提高資源管理的效率?
(4)雲服務越來越多,應用架構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用到多個雲的不同雲資源。如何快速地可重複地構建完整的應用系統架構?
(5)DevOps如何更加方便的使用各種雲原生服務?
(6)雲資源的帳單數據日益增長,如何清晰的知曉每筆費用的去處?資源使用率如何?如何最大程度的減少資源浪費,更好的進行費用優化?
三、與其困擾,不如突破
當下IT管理亟需的,是建立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以及專有IT基礎架構的適當組合,並找到在此環境中協調、優化和推動創新的方法。要達到在多雲中遊刃有餘的效果,雲原生管理體系的構建是關鍵。那麼,如何構建多雲環境下的雲原生管理體系呢?主要包含以下6大部分:
1、雲中立,鬆耦合,更多選擇
多雲不是趨勢,而是現實。據《Flexera 2020 State of the Cloud Report》顯示,2020年共有93%的受訪企業已採用多雲。企業需要統一管理各種公有雲、私有雲、容器雲,並支持納管存量機器。
在多雲的環境中,企業需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按照策略或需要將應用負載部署到任意一個雲平臺中,而不被特定的底層架構所綁定。同時,無論這些機器和雲資源是在公網的VPC內,還是在企業內網,或在家裡,都需要可以統一管理,甚至可以在一個頁面上直接進行信息查看、各種變更操作。
另一方面,公有雲提供了不少的監控能力,但免費的一般都很基礎,完整一點的監控就需要額外收費。但運維人員需要的是更多、更豐富的監控數據採集方式,以及更方便的通知,比如支持多種告警通知方式,包括釘釘、簡訊、微信、郵件等,這樣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就可以直接進行查看,高效又便捷。
2、基礎設施即代碼,簡化應用創建
現代應用,已不再是簡單的幾個虛擬機加上安裝在虛擬機裡面的軟體了。多雲上的各種雲服務變成了現代雲原生應用的基礎積木。如何將這些分散在各個雲上的積木,快速並可重複地構建出各種可運行的應用環境,是一項重要且極具挑戰的任務。這些因素都驅動著服務編排和基礎設施及代碼(IaC)的逐漸流行。通過一個可視化的編輯框架,將應用系統複雜的資源依賴關係和架構描述,以圖形化的方式進行設計,從而實現強大的雲服務編排能力和基礎設施即代碼的能力。
3、面向業務人員的自服務
傳統的IT資源申請一般是走郵件或者OA申請,完成必要審批後,運維人員手工完成請求。和大多數人理解的不一樣,雲本身並不提供自服務的能力。主要原因如下:
(1)IT資源創建、變更是非常專業的操作,最終用戶沒有也沒有必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
(2)雲資源的使用是需要統一規劃和執行的;
(3)雲資源的使用還涉及到很多審批、配額、費用等非雲本身的管理邏輯。
(4)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供面向開發、測試、業務等非運維人員能夠使用的自服務,需要一個平臺,以最終使用人員的視角提供申請,並按照IT規劃策略自動化完成各種雲服務的創建和變更。
4、應用快速發布升級,自動調整
雲資源的使用,不僅是運維人員、業務部門的人來觸發,未來越來越多的將會是各種系統觸發雲資源的創建、變更和回收,從而真正實現自動化運維,並能夠根據業務需求和負載情況進行彈性伸縮。這其中包括:
(1)自動化執行多腳本場景,完成文件分發、安裝補丁、自動化巡檢、資料庫運維等多種運維任務;
(2)應用發布流水線,Google和Netflix開源的Spinnaker提供了強大的雲上應用發布流水線能力,但是只支持海外主流公有雲和固定的應用架構;
(3)能夠對潛在的問題進行預測,在發生問題的時候進行自愈。
5、多雲環境的遠程訪問和安全加固
在多雲環境下如何方便安全的訪問雲資源也是一個普遍問題,通過遠程訪問,可以對雲上的虛擬機,執行SSH、RDP、VNC,對於RDBM,執行SQL等。
這裡要為IT人解決一些核心問題:
(1)只有內網網絡的雲資源,如何統一地進行管理、遠程訪問以及運維操作;
(2)對重要資源,需要所有操作可追蹤、雲端錄屏和回放;
(3)訪問密鑰能夠統一管理,並且需要能夠定期批量改密,提高安全性;
(4)額外安全加固,包括雙因素認證等等。
6、雲成本分析和優化
節約成本是雲計算帶來的核心價值之一,多雲也讓企業可以隨意使用多種服務和平臺,從而選擇最能平衡預算的方案。但隨著每月帳單的來臨,管理者發現雲上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可控。有分析表明,超過三分之一的雲上開支都是浪費的。完整的雲原生費用管理需要支持以下關鍵場景:
(1)申請時根據云服務內容動態計算(或預測)費用;
(2)讓各個雲上的每一筆開支都可以追蹤到用戶、項目等;
(3)支持制定各種策略,主動發現閒置資源,一鍵調整,節約雲上費用。
四、雲原生環境的統一管理
為了解決多雲和雲原生下的上述管理難題,騫雲科技SmartCMP提供了一攬子的解決方案,統一管理雲上雲下各種資源,統一監控告警和運維,統一費用分析和優化,並帶來強大的服務編排和CICD能力。無論是專業個人用戶的少量機器,還是小團隊的雲資源管理和自服務,亦或是大企業客戶分布在全球的各種雲資源,SmartCMP都有其價值。
騫雲科技SmartCMP基於國際標準TOSCA模型,實現強大的、雲中立的服務建模和編排能力,提供面向應用的端到端自動化部署。
開發、測試、業務等部門的用戶可以直接通過服務目錄,申請他們所在部門所能訪問的任意雲服務,或是需要複雜編排的雲應用。騫雲SmartCMP平臺有完善的資源使用框架、組織架構、角色和用戶體系,運維人員可以統一管理雲帳號,並通過策略驅動訪問權限,實現控制資源與服務的訪問、申請以及規範,從而標準化各個雲上的通用概念和通用服務,並實現自服務,帶來效率的極大提升。
對於分布在各個雲上的資源,騫雲SmartCMP平臺提供堡壘機,通過雲網關,訪問防火牆後的各種雲資源。平臺支持各種訪問協議和安全控制機制,旨在為用戶提供統一的運維入口,構建安全、高效的運維通道。
騫雲SmartCMP平臺還支持對任意雲資源的運維批量操作,重複執行能力,滿足企業各種場景的應用快速部署、自動化運維、灰度升級、彈性擴展等方面的需求。
在費用分析和優化方面,騫雲SmartCMP平臺同樣具有非常強大的功能,平臺能夠根據資源使用效率、費用情況,提供公有雲、私有雲統一的費用分析和優化建議。
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功能,20管理節點的基礎版本免費!免費!免費!歡迎登錄騫雲官網(www.cloudchef.io)註冊使用或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註冊!
(更多更極致的IT管控體驗等你來發現!)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