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中國南方的超級大都市,不僅商貿發達,美食遍及各地,而且城市中還蘊藏著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嶺南文化。從古到今,廣州就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是中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
事實上,在廣州市區的各種名勝中,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並非廣州的地標「小蠻腰」,而是古色古香、文化底蘊深厚的嶺南祠堂。此處以陳家祠而得名,是廣東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祠堂,號稱「百粵祠冠」,又稱作嶺南第一個祠堂。
對廣州人來說,陳家祠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裡不僅是廣州地鐵一號線的熱門站點,而且是現存廣東祠堂中最具廣東特色的藝術建築群。它坐落於廣州市中山七路,是「羊城八景」之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堂以集南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堪稱嶺南建築藝術與民間工藝的博物館。根據歷史記載,到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陳家祠由當時廣東省72縣的陳姓人合辦,於光緒二十年(1894)落成,是南方規模最大的合族祠。
細說起來,這個祠堂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早已聲名遠播,廣受讚譽。20世紀20年代初,德國學者就將陳家祠列入《世界建築藝術》一書,認為它是嶺南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而郭沫若先生則更是賦詩盛讚它為「人造天不如」。
陳家祠是當今廣州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名片之一,它在廣州的地位舉足輕重,是嶺南建築藝術的瑰寶。整棟建築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由大小19個單體建築組成,以中軸線為主線,兩旁各有一間廂房,穿插有院廊,廳堂雄偉,廊簷秀美,是嶺南民間宗祠式藝術建築的極典型代表。
據說陳家祠集嶺南建築藝術之精華,以精湛的建築裝飾藝術而聞名中外。那裡有無數的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銅鐵鑄成的壁畫,裝飾精美,造型精美,體現了民間藝人的精湛技藝,每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陳家祠堂藝術造詣極高,最精彩之處在屋頂。典型的嶺南建築屋脊,滿是各式各樣的華貴精雕細琢,花團錦簇,裝飾繁複,造型生動,形象傳神。雕刻術既有簡潔粗獷,又有精雕細琢,到了這裡,每一個抬頭看到屋頂上的雕塑,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讚嘆。
至於陳家祠的使用,起初是作為陳氏家族的祠堂,供廣東各地陳族人居住,後來改作陳氏書院,現今又作文化藝術博物館、著名旅遊景點,供遊人參觀。在這裡,除了展示嶺南建築的精美成就外,裡面還設有民間美術展館,收藏廣繡、剪紙、潮汕木雕等各類嶺南藝術品,頗具看點。
經過百餘年的歲月變遷與風雨交加,陳家祠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歲月的長河中,續寫出不同時代的傳奇。陳家祠那存在已久的工藝藝術,縈繞著漫漫的嶺南文化氣息,讓無數外國遊客為之傾心,更值得國人用心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