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
南粵苑
一座山水園林與嶺南建築相融合、藝術珍品與嶺南園林並茂的大型山水園林。
南粵苑位於廣州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大川崗。為嶺南名園寶墨園的「姐妹園」,佔地100多畝,是一座山水園林與嶺南建築相融合、藝術珍品與嶺南園林並茂的大型山水園林。
南粵苑是寶墨園建設的深化與伸延,她展現了沙灣歷史文化名鎮和禺山風採。但與寶墨園相區別的是,寶墨園盡顯嶺南水鄉風韻,南粵苑則更集中展示嶺南建築藝術精髓。
Top2
廣州雕塑公園
全國最大的主題式公園,雕塑與園林藝術相結合,集歷史、文化和社會於一體。
廣州雕塑公園位於廣東廣州市白雲區下塘西路545號。與越秀山南北相望,面積46萬平方米,公園內有別於一般公園將雕塑作為點綴,具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內涵,尊尊塑像、絲絲神韻,令人疑神深思。
景區分為羊城史雕塑區、森林景區、中華史雕區、雕塑大觀園等四個大區,運用現代雕塑語言使公園的藝術特性表現得更加突出和強烈,是一個體現廣州大都市富有時代氣息的市級專類公園。
Top3
太古倉碼頭
由英國太古洋行於1904年-1908年間修建。
太古倉碼頭位於廣州市海珠區革新路124號。由英國太古洋行於1904年~1908年間修建,供太古輪船公司使用,在20世紀二十年代的廣州來講,是比較完善的倉儲碼頭。經活化作酒品展銷、餐飲、旅遊休閒、設計等用。現碼頭由3座丁字型棧橋式混凝土碼頭和7幢(8個編號)磚木結構倉庫組成。
Top4
東山口
舊時官宦世居之地,現存廣州規模較大的中西結合建築群。
東山口位於廣東廣州市越秀區東山口地鐵站附近。東山原是廣州的老城區之一,但在13年前已被合併到越秀區中,而現在說起東山,更多會想到其文藝復古的氛圍,紅磚砌成的小洋樓、斑駁的樹影,這是東山一帶最平凡的景象,新河浦的明園春園逵園從前是革命基地,如今卻早已擁有了更多不同定位,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網紅打卡地。Top5
廣州大佛寺
廣州五大叢林之一,嶺南有名的佛教名勝古剎。
廣州大佛寺位於廣東廣州市越秀區惠新中街21號。始建於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後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於火。平南王尚可喜於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重建殿宇,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觀賞價值。
Top6
南沙十九湧漁人碼頭
廣州最南端,遠近聞名的海鮮水果批發市場。
南沙十九湧漁人碼頭位於廣東廣州南沙區萬頃沙鎮海翔路。因地處廣州的最南端,素有 廣州「南極」之稱。其瀕臨伶仃洋,但海邊沒有海灘,只有石堤壩,一湧到十九湧是以前知青年代填海築堤岸建成。現屬於廣州南沙開發區的南沙港區,是廣州的候鳥自然保護區、果菜生產基地及海鮮批發市場,盛產木瓜、楊桃、香蕉、甘蔗、蓮藕等。十九湧的海鮮主要是銷往港澳地區的,新鮮度完全可以保證。除了可以吃到新鮮美味的海鮮之外,還可以乘坐遊船出海。
Top7
粵海關舊址
一處清末民初的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築樓,我國最早設立的海關之一。
粵海關舊址位於廣東廣州市荔灣區沿江西路29號。為清末民初的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築樓,俗稱大鐘樓,屬於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914年3月28日奠基,由海關總稅務司署英籍總工程師大衛·迪克(David C Dick)規劃,英國建築師阿諾特·查爾斯·達德利(C. D Arnott)設計,仿照歐洲古典建築形式,至今已100年,鐘樓裡有全國罕見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機械傳動式立鍾。
Top8
信義會館
藝術創意園區,保留著上世紀60年代高大寬敞的蘇式廠房。
信義會館位於廣東廣州市荔灣區芳村下市直街1號。現在改造成一個文化、商業、展覽的藝術區,有攝影工作室,有公司,環境很適合拍文藝照片。會館由幾幢開間不一的大廠房組合而成,建築的外牆幾乎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顏色卻刷上了鍺紅色,在午後陽光的打照下倒是顯得格外精神。
Top9
永慶坊
兼具老西關韻味與現代都市風情的街區。
永慶坊位於廣東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與永慶大街交匯處。是極具廣州都市人文底蘊的西關舊址地域。按照「老城市,新活力」的總體要求注入新時代的城市生活形態,是廣州市致力打造的、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國新時期城市有機更新的標杆。
Top10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館藏文物全部由社會人士無償捐贈,展示了十三行的歷史。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廣東廣州市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廣州文化公園展覽中心內,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和眾多博物館不同的是,該館的館藏文物全部由社會人士無償捐贈,未使用政府一分錢。館內館藏文物超過2300件(套),以「文物+文獻史料」的方式,展示了十三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