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在水滸中只是被口口相傳,卻沒有登場,培養了幾個好漢
文/哲理
現在找工作的年輕人都希望自己的簡歷漂亮一些,最重要的就是有過一些別人沒有的經歷,這些經歷要麼是在大企業工作過,要麼是有一個很牛的導師。其實不只是現在,古代人也很在乎這些。而在水滸中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只存在於書中人們的口耳相傳,但是江湖中人都以在他手下當過差為榮,真可謂哥不去江湖,江湖中卻到處有哥的傳說。
這個人是誰先賣個關子,先來說說水滸中群雄的來歷。他們無外乎來自幾個領域,要麼是流落江湖的草莽如周通等人;要麼是官府公職人員像宋江等人因為犯事兒不得已落草;要麼就是軍隊中人或被人陷害,或成為俘虜被迫加入梁山如林衝等人;還有就是地方豪強或是有一技之長被梁山強行招攬來的像盧俊義、安道全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地方軍政要員的手下如魯智深等人。
本文要說的就是魯智深的第一個大東家——老種經略相公。不同於楊家將和嶽家將等演義中武將世家,種家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家子都是高級將領的家族。文中的老種經略相公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種諤,小種經略相公指的是种師道。再來看經略使這個官職,我們都知道宋朝在趙匡胤之後武將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但是西北邊陲的戰事卻少不了大將的支撐,這個經略使就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和軍區司令的集合體。
回到文中,江湖中都有哪些老種經略使的傳說呢?先不說魯智深這個家喻戶曉的名人,就說全書第一回私走延安府的王進最後去了哪裡?書中史進找師傅王進的路上遇到了魯達,從魯達的口中得知,他最後去了老種經略相公的府上。這裡就可以看出經略府和官府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即使高俅這樣的皇帝面前的紅人也沒有辦法去經略府拿人。從這裡也不難看出經略府對江湖的態度,只要你是個正派的有本事的人就可以前來投奔效命。
再說回魯達,人稱魯提轄只是一個客氣的稱謂,提轄本身並不是一個多麼重要的官職名稱,而是提轄管理某一方面事務的人員。但就是魯達這個提轄來自經略府,這才被人們重視,魯達自己也總是強調本來他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的。而且在魯達打死鎮關西之後,官府上也不敢直接抓他,而是先到經略府去請示一下才敢下通緝令。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魯智深出家後,自報家門還是先說自己曾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了。
除此之外梁山上還有兩個人和老種經略相公有關,他們分別是薛永和湯隆。因為不是主要人物他們的經歷往往只是被一筆帶過,可以說像他們這樣的人江湖上還真是不少。我們再來看他們的出場,薛永遇見宋江時第一句話就是,祖父曾是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的軍官,因為得罪了同僚所以不得重用。而湯隆在遇到李逵時介紹自己也用的幾乎同樣的話,父親在延安府打鐵的時候被老種經略相公看中,帶回軍中效力。
對上述二人不熟悉的可以參考自己的經歷,當你落魄的時候,是不是很想要一個能夠被人認可的身份來維護自己的自尊?當時的薛永只是個街頭賣藝的流浪漢,地位之低下直逼乞丐。這時候怎麼辦,只有搬出自己的先人來,別看我現在落魄,我家祖上可是跟隨過老種經略相公的軍官!湯隆當時的境遇或許回比薛永好一點,但不會好太多,所以也附身與老種經略相公門下。由此可見老種經略相公在江湖中真可謂是一塊金字招牌。
或許在經略府魯智深這些猛人或者湯隆這種能工巧匠比比皆是,不怎麼稀奇,但他們到了江湖上立馬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相對於軍隊和國家來說,水滸中為我們展現的那個江湖的格局實在是有點兒不夠看,可能這也是宋江一心想著招安的原因所在吧。混跡江湖,到最後也不過是個土匪頭子罷了;但是招安後格局立馬進入一個新境界,可以代表國家去抵抗外敵青史留名,這才是一個男人的追求。
可以說老種經略相公雖然沒有在水滸中出場,但他卻是宋江等人終生的奮鬥目標,甚至到了最後宋江幾乎已經可以夠到這個目標了。可惜江湖中人終究只是江湖中人,經略府的輝煌是從開國起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得來的。而這途中經歷過的政治鬥爭與戰爭磨練都不是梁山能夠理解和達到的。以後的江湖梁山只是一個過客,而經略府卻依舊會是那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