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12月25日,白洋澱溼地自然科普綠少基地(GY006)、白洋澱溼地生態野保志願者團隊的指北針和小魚來到了華北油田採一小學,50名同學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期待著這節分享課的開始。
許多所謂「垃圾」,其實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這支志願者團隊從今年9月份就開始了牛奶盒回收項目的準備工作,11月份第一次嘗試走進任丘市石門橋鎮張村小學,這次團隊以「我們集「盒」,愛護地球」為主題走進採一小學五年級一班。早在一周前,同學們就在科技劉老師的布置下開始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牛奶盒,各式各樣的牛奶盒擺滿了課桌,可謂琳琅滿目。「難道這小小的牛奶盒還有它的大用途嗎?」帶著這樣的疑問,大家走進了牛奶盒的「故事」。
指北針老師先讓同學們了解了關於牛奶盒包裝物的品牌分類,介紹了資源回收再利用方面做得比較完善的企業和組織,並且在大家帶來的包裝物上找到了相關的品牌標識,原來這些不起眼的符號就像是牛奶盒的姓氏家族一樣,體現著這些包裝盒的出身。
全球百分之七十七的碳存儲於森林植被中,森林中的熱帶雨林供養了全球50%的動植物,但是從1990年到2015年全球森林面積消失了1.29億公頃,相當於每年約8個上海或者3.2個北京或每分鐘近十四個足球場面積的森林永久消失,熱帶雨林在每年近800萬公頃的速度衰減,以這樣的速度,熱帶雨林及其所支撐的50%的生物在未來100年內將消失。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大家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的緊迫性有了深刻認識。
生動的卡通動畫片和形象的講解讓同學們看到牛奶盒從丟棄之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歷程,講述了它們重生的故事,通過數據計算,大家清楚得了解到如果把身邊的牛奶盒收集起來將會製造出來很多有利用價值的東西。
快快行動吧!既然這麼有價值的事情就要趕緊動手實踐,大家摩拳擦掌把準備好的水盆、剪刀亮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拆解牛奶盒,既要清洗乾淨又要節約用水,避免為此所造成的二度浪費。
分享課結束後,大家踴躍回答問題並分享課程感受,同學們紛紛表示從今天開始不僅要收集自己用過的牛奶盒,還要告訴父母和親戚朋友都要加入牛奶盒回收的行列中來,我們撿起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牛奶盒而是託起一棵棵蒼天大樹,託出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森林,一起集「盒」!一起保護我們的地球!
供稿/白洋澱溼地自然科普綠少基地(GY006)、白洋澱溼地生態野保志願者團隊的小魚、指北針
編輯/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