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是煤制氫3倍、天然氣制氫1.5倍!電解水制氫經濟性難題怎麼解?

2020-10-29 中國能源報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當前,氫能發展備受矚目。因「跨界耦合」的特性,其被公認為清潔能源體系建設的助推器。傳統制氫方式包括天然氣制氫、煤制氫等,但仍難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近兩年,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發展勢頭漸顯,其工藝簡單、無汙染,被視為制氫最佳路線。

據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為10%,氫能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

資料顯示,氫氣製備方法中天然氣制氫佔比最高,達48%;其次是石油氣化制氫,佔比30%;煤制氫第三,佔比18%;而被各界寄予厚望的電解水制氫卻僅佔4%。原因何在?

尚處起步階段

造價高削弱電力富餘優勢

「當前,我國新能源裝機量逐年增長,已遠超電網承載能力,新能源消納矛盾突出。棄風、棄光、棄水電量呈逐年增加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提供了有利條件。」康明斯公司戰略部氫能項目負責人楊小珂說。

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棄風棄光電量554億千瓦時。若按照每立方米氫氣耗電5千瓦時計算,全國棄風電量即可生產110.8億立方米高純度氫氣;水電方面,2018年,我國全年棄水量達691億千瓦時,大量水電富餘。

「採用電解水制氫可有效緩解水電棄水難題。通過利用富餘水電制氫,將棄水『變廢為寶』,在產氫的同時,也提升了水電項目的綜合經濟效益。」中氫新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明強同時指出,富餘水電、光電、風電制氫在技術上完全可行,但其尚無法形成規模化發展的主要癥結在於制氫成本過高。

記者多方獲悉,我國煤制氫技術路線成本在0.8—1.2元/標準立方米氫氣之間,天然氣制氫成本受原料價格影響較大,綜合成本略高於煤制氫,為0.8—1.5元/標準立方米氫氣,而對電解水制氫而言,按目前生產每立方米氫氣需要消耗大約5—5.5千瓦時電能計算,即使採用低谷電制氫(電價取0.25元/千瓦時),加上電費以外的固定投資,制氫綜合成本高於1.7元/立方米。

「從電解水設備來講,其造價比其他制氫方式都要高。」周明強說,同等規模的制氫系統,電解水制氫的造價約為天然氣制氫的1.5倍、煤制氫的3倍,相較於其他制氫方式,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方式不具價格優勢。

「針對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實踐的數量和體量近年來快速增長,來自各行各業的熱情正在升溫,但規模和探索尚處起步階段。」楊小珂說。

生產與儲運成本

制約規模化發展

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成本主要集中在電價和氫能運輸兩方面。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到戶電價在0.25元/千瓦時左右時,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成本才會與傳統化石能源制氫相當,而對於電價較高的上海、北京等地而言,僅電解水的電價成本,就足以讓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企業「望而卻步」。

「我國西北、西南地區可再生資源豐富,電價偏低,其用電價格普遍在全國平均線以下,對發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較為有利,制氫成本可以明顯降低。在一定規模下,甚至能夠與化石能源制氫持平。」楊小珂說。

對此,周明強表示,風電富裕地區雖可滿足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對電價的成本要求,但對於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如新疆、甘肅、內蒙古、四川、雲南等地,氫能消納能力卻相對有限,因此,製得的氫氣需運輸至其他氫能應用規模較大的地市。

「氫的運輸成本高、效率低。」周明強說,當前國內最普遍的運氫方式為高壓儲氫罐拖車運輸,但其運輸效率極低,僅為1—2%。

記者了解到,一臺高壓儲氫罐拖車的成本約為160萬元,其運輸百公裡儲運成本為8.66元/kg,隨著距離的增加,其運輸成本受人工費和油費推動仍會顯著上升;若採用液氫槽車運輸氫氣,雖運輸效率有明顯提高,但一臺液氫槽車的投資為400萬元,液氫槽車運輸百公裡儲運成本為13.57元/kg,若距離增加至500千米,成本則為14.01元/kg。

「氫氣的運輸成本佔終端氫氣售價的一大部分,這極大阻礙了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規模化發展。」周明強說。

甲醇儲氫項目落地

有望打開新局面

對於氫儲存運輸成本高、運輸難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日前表示,目前,蘭州新區液態太陽燃料項目已開發出採用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儲存方式,為氫運輸提供了全新途徑。其可解決高壓運輸、儲存成本與安全問題,還可實現二氧化碳回收和全流程清潔目標。

記者了解到,蘭州新區液態太陽燃料項目於2018年啟動,該項目採用10MW光伏電解水制氫,製得的氫再與企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蘭州新區液態太陽燃料項目將製得的氫氣合成甲醇,省去了運輸氫氣的高昂費用,亦使得效率提高至80%以上。目前,該項目也已在張家港等地進行示範。」周明強說。

對此,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集傑認為,該項目技術路線對緩解我國能源安全問題乃至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其探索了中國西部地區豐富的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優化利用模式,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液體燃料甲醇,提供了一條特高壓輸電之外的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路徑;另一方面,液體燃料甲醇又是綠氫載體,有助於解決氫能儲存和運輸的安全難題。

對於電解水制氫未來發展,楊小珂表示,近年來,無論項目數量還是項目規模,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發展都在加速增長。

「長期來看,經濟性是未來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市場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要想實現經濟性,除了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企業也應不斷探索氫能發展全產業鏈商業模式,找準終端應用氫能場景,電解水制氫實現規模化、產業化將指日可待。」楊小珂說。

*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造價是煤制氫3倍、天然氣制氫1.5倍!電解水制氫經濟性難題怎麼解?
    傳統制氫方式包括天然氣制氫、煤制氫等,但仍難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近兩年,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發展勢頭漸顯,其工藝簡單、無汙染,被視為制氫最佳路線。據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為10%,氫能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
  • 電解水制氫經濟性難題怎麼解?
    傳統制氫方式包括天然氣制氫、煤制氫等,但仍難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近兩年,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發展勢頭漸顯,其工藝簡單、無汙染,被視為制氫最佳路線。  據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為10%,氫能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
  •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或達到商業化應用要求
    如果利用當前可再生能源棄電制氫,棄電價格按0.1 元/千瓦時計算,制氫成本可下降至10 元/公斤,與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的價格相當,但目前棄水、棄風、棄光率均呈現下降趨勢,棄電制氫只是過渡。  近日,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規模風/光互補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項目正式獲得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的立項批覆,並進入啟動階段。
  • 電解水制氫將成主流氫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了使得電解水整體設備進一步適應可再生能源制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目前電解水制氫技術主要有鹼性電解水、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和固體氧化物電解水三類。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中國氫能聯盟:2030年左右,電解水制氫將成有效供氫主體
    該白皮書介紹稱,目前,電解水制氫技術主要有鹼性水電解槽(AE)、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PEM)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SOE)。其中,鹼性電解槽技術最為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1000立方米/小時;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流程簡單,能效較高,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50立方米/小時,但因使用貴金屬電催化劑等材料,成本偏高;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採用水蒸氣電解,高溫環境下工作,能效最高,但尚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
  • 衣寶廉: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衣寶廉介紹,氫的製備技術路線方面,目前主要是要用綠氫,即電解水制氫和副產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特別是季節性的波動性,解決棄水、棄光、棄風的問題。可以替代石油用於汽車,可以替代天然氣用於燃氣輪機發電,也可以替代焦炭用於冶金工業。
  • 衣寶廉院士丨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氫能網訊:前言:北極星氫能網獲悉,衣寶廉院士在題為《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的演講中提到: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並分析了目前3種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特點、難點及未來發展方向。
  • 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目前,氫氣製備方法主要有:熱化學法制氫(如煤制氫和天然氣重整制氫等)、工業副產氫提純制氫、水電解制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等。水電解制氫技術已有一個多世紀歷史,目前有鹼性水電解制氫、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制氫。鹼性水電解制氫最為成熟,目前應用最為廣泛。
  • 電解水制氫到底有啥優勢?聽聽張久俊院士怎麼說?
    ●  閱讀小助手: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周小刊特將速記全文按照報告內容進行了分類,大家可以直接拖動到感興趣的部分進行閱讀哦~1.氫能發展的必要性2.氫的製備3.電解水4.上海大學在氫能與燃料電池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 觀察|衣寶廉: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在視頻連線中做了以「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為主題的報告。衣寶廉介紹,氫的製備技術路線方面,目前主要是要用綠氫,即電解水制氫和副產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特別是季節性的波動性,解決棄水、棄光、棄風的問題。可以替代石油用於汽車,可以替代天然氣用於燃氣輪機發電,也可以替代焦炭用於冶金工業。
  • (PPT)衣寶廉院士: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氫的製備技術路線現在主要是要用綠氫,就是電解水制氫和副產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特別是季節性的波動性,解決棄水、棄光、棄風的問題。可以替代石油用於汽車,可以替代天然氣用於燃氣輪機發電,也可以替代焦炭用於冶金工業。
  • 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01、制氫最優方案是什麼氫是一種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無法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必須通過製備得到。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氫、運氫、用氫幾個環節。目前制氫路線中,有兩種主要制氫方式,一種是化石能源(煤和天然氣)制氫,一種是電解水制氫。
  • 科學家發明新一代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美術設計:崔劼   當電流通過水時,會產生氫氣和氧氣,氫氣在氧氣中燃燒,得到的產物是水。化學公式循環往復,這些中學課本上的內容為人所熟知。   過去的一百多年裡,科學家一直在試圖讓反應過程變得更快。電解水析出氫氣和氧氣作為整個反應中的兩個部分,為了提高反應速率,需要分別找到合適的催化劑。
  • 如何降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
    電解水制氫氣是通過電能給水提供能量,破壞水分子的氫氧鍵來製取氫氣的方法。 其工藝過程簡單、無汙染,製取效率一般在75%-85%,每立方米氫氣電耗為4-5kW·h。由於電費佔整個水電解制氫生產費用的80%左右,導致其競爭力並不高。
  • 俞紅梅: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效電解制氫研究組長俞紅梅到場並發表了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從電解制氫來講,特別是PEM電解制氫壓力比較高,目前水解制氫1兆帕或者2個兆帕,3兆帕或者更高,PEM電解制氫,除了壓力對這幾種儲氫方式哪種有用,我們看高壓運行,要到20個兆帕,也就是200公斤,氫氣管道也要到幾個兆帕,PEM電解制氫不經過氫氣撞壓就可以進去,中間環節省掉。  液氫一方面要低溫,這方面也需要降壓,儲氫材料需要換熱也有一定壓力。
  • 康明斯:解讀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和成本降低空間
    後臺很多小夥伴留言,詢問最近熱度特別高的「PEM電解水制氫」到底是怎麼應用的,發展前景又如何。今天,康明斯的氫能源戰略專家——全能ACE小姐姐為大家解答。  康明斯氫能源戰略專家——全能ACE小姐姐  Q1:常說的PEM電解水制氫到底是什麼?
  • 創多項國際、國內第一 寶豐能源開建電解水制氫綜合應用項目
    不論是氫燃燒還是通過燃料電池的化學反應,產物只有水,沒有傳統能源利用所產生的汙染和碳排放。生成的水還可以繼續制氫,反覆循環使用,真正實現零排放。因此,氫能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同時,氫能源來源廣泛,特別是可以通過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發電結合,利用電解水製取。這種方式不僅實現了氫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綠色清潔,更拓展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
    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被列為2020年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之一。 最大優勢是產生「綠氫」 氫不但可以直接作為能源使用,在石化工業中也有著重要的用途,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
  • 澳發明高效電解水制氫技術
    原標題:澳發明高效電解水制氫技術  新華社雪梨3月20日電 (萬思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日前發布報告稱,該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電極,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電解水,有望用於大規模生產清潔燃料——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