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微信公眾號消息,「一個小朋友,特意每周請周五一天假,先聽了量子力學,再來聽航空航天,拿著一本兒童大學的本本上頭收集了好多前輩(還有老師的哥們?)的籤名……
暴擊……
不過講道理我也想周五請假去小學聽課……」
如果這樣一幕發生在你的大學裡,你還敢在宿舍賴床逃課嗎?如果小新這一刻告訴你,這一幕就發生在夢想學府復旦大學,你會感覺到顫抖嗎?
近日,一則「五年級小朋友在復旦聽課並跟教授互加朋友圈」的消息在復旦人的朋友圈刷了屏。
聽完《量子力學》聽《航空與航天》
聽完理工科課程後又出現在了《<世說新語>精讀》的課堂上。
好奇的「同學」問小朋友幾歲了?
他答:10歲
更要命的是當有人問他這些課程都能聽得懂嗎?
他答:聽得懂!
告訴我,這不是真的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怎麼想的,在復旦的小夥伴們反正是淡定不下來了:
我也愛學習:小朋友周六那天加了施一公的微信
CZX:作為一個理工類學生,好奇小朋友在量子力學之前都上過怎樣的數學和物理方面的前置課程,有著怎樣的數理基礎。此點望諸位一同思考。
鄭力嘉+1 :萬一課堂上旁邊的哥哥姐姐打王者榮耀,他學會了怎麼辦。
冼彬hoo:哇嚇得我趕緊起床上課。
飲冰:和小盆友一起上航空航天的我 本來想退課 現在想退學。
江欲行:所以小學生都能聽懂的通識課我們大學生能不能選擇不上。
Duller:可以開老年小學的證書嗎,這裡先訂一份。
Mary Zorro:那我每周一周五要去小學上課。
Alfera:我們航空航天的老師還跟小盆友合了照
?長梧子?:上周的量子力學專業課我遇到了一個小學生,他比推文裡的還要胖一點只聽了二三十分鐘就默默走了
Cheng:想盜小朋友的微信號,裡面一定很多大牛
LLY:我好像在電梯裡遇到了。。。。。。好神哦。。。。。。
流光飛羽:其實他上學期就出現在駱老師的古典詩詞導讀課上了,坐在階梯上很顯眼,本來以為只是來聽著玩的……
果果:想想自己這個時候還在天天想著爬樹掏鳥蛋
Snowolf:這麼小就能聽得懂量子力學,有點虎啊
進可打野搶人頭,退可蹭課掙學分啊有沒有!比你聰明比你牛,比你上課勤奮還比你小一大截啊有沒有!小新此刻也有了到小學回爐重造的衝動了啊有沒有!
這位朋友圈裡可能已經集齊了七個復旦名師,就等著「召喚神龍」的小弟弟,名叫陳顥文,去年起,他就在家長的引導下開始旁聽復旦、同濟等大學的課程。
就是圖中這位挺著小肚腩的小朋友,你看的沒錯,他此刻正在和復旦老師交換朋友圈。
來看看他的課程安排,恐怕你當時就會掀了自己溫暖的小被子:
周一周五,復旦聽課;
周二周四,早上回到小學上課,下午參加航模興趣班;
周三和周六在私人教師處學習理化生課程,並動手做小實驗;
周日會讀讀書看看展覽(節假日不休息有沒有!)
據說,他還有一本「少年大學」證書,每聽完一門課,都會認真寫下課程名稱,請授課老師在其後籤名。證書是陳顥文的長輩從英國帶給他的,修滿規定「學分」,就可以舉行一場小小的畢業典禮,從「少年大學」畢業。
陳顥文的小本子裡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教授們的籤名,記錄著他聽過的課程和學到的新知識。
而通過對這張籤名表的研究和復旦學子們的朋友圈爆料,小新保守統計了一下陳顥文的朋友圈牛人(排名不分先後):
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駱玉明(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盧大儒(復旦大學遺傳學教授)
吳長勤(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艾劍良(復旦大學航空航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十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顫抖了嗎少年?!!想到當年在大學裡跟老師「打遊擊」的日子,小新的內心此刻已經充滿了罪惡感啊!!
據陳顥文說,他之所以能聽得懂大學生的課程,得感謝媽媽引導自己多讀書。
小時候認字不多,父母會輪流讀繪本給他聽,爸爸讀中文書,媽媽讀英文書。
等自己能識字讀書之後,陳顥文更是一頭扎進了知識的大海。家裡十排大大的書架,成了他最喜歡鑽的地方。
而良好的英文功底,則可以從陳顥文列出的「觀劇指南」中窺知一二,從《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到《唐頓莊園》,他對英美劇如數家珍。。。
而我當年只會看動畫片……
怪不得有網友問「小朋友的一周有幾天」。
小新此刻覺得自己的一周和這位小朋友相比,恐怕只能容得下那串觀劇指南了。真不愧是「人家的孩子」啊……
趕緊努力吧朋友
小學生已經等不及要超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