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男生在復旦大學旁聽加老師微信,其母強調他不是「神童」

2020-12-15 澎湃新聞

量子力學、經典力學、航空與航天、科學哲學、《論語》導讀……這些是五年級小學生陳明明(化名)在復旦大學旁聽的課程。

除了旁聽,陳明明還積極與任課教師互動,甚至提出比較專業的問題。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自己更喜歡大學校園,可以聽各種課程,對於未來做什麼職業,還沒具體的規劃,但希望自己能看更多的書。

孩子:「成為一個科學家也很好的」

上學期,陳明明就在復旦大學旁聽了。

最近,復旦校園媒體發布的一篇文章讓他走紅復旦。在這篇文章裡,他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互加微信。

陳明明和復旦中文系駱玉明教授互加微信。本文圖片均為  「復旦人周報」公眾號 圖

對自己的意外走紅,陳明明有些害羞,希望可以低調一些。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最近走在路上偶爾會有人和他打招呼,還有人見到他會拍照發朋友圈,甚至有學生加他微信。

大二學生夏克拉也發了一則關於陳明明的朋友圈:周二晚上《身邊的基因科學》課堂上,她發現這個10歲的同學睡著了,「先趴著,後仰著頭張著嘴,非常可愛」。

這次「睡著事件」讓陳明明覺得很抱歉。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馬上要參加航模比賽,下午訓練得比較久,晚上聽課時很困。當晚,他熬到課間十分鐘,想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沒想到自己睡太沉,一直到第二節課結束才被旁邊的姐姐叫醒。下課後,他上講臺向老師道歉,老師沒有責怪他,還告訴他要注意休息,才能更高效率上課。

夏克拉說,上學期她還和陳明明一起上了「《論語》導讀」。他每次聽課都很認真,幾乎每節課後都會上去問老師問題,老師常常看到他會開心地笑一下。在她看來,陳明明又要上自己的課,又要私下補課,還要來這邊聽課,雖然說他很享受這個過程,但有時候未免會有些累。

陳明明媽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陳明明周一和周五在復旦聽課,周二和周四上午回到學校讀書,周二和周四下午參加航模訓練,周三和周末上專門的物理數學課,周末還會參加一些其他講座。

陳明明說,自己累並快樂著。「我和他們(小學同學)聊的就是遊戲,但我也不是很喜歡遊戲。大家都會玩《王者榮耀》,但是那有什麼好玩的。我總共玩過十局,被同學拉去玩的。」陳明明說,現在他會和小學同學在桌子上玩「鬥筆」,看誰先把別人的筆打下去。筆要好,筆打的位置很關鍵。

他更喜歡大學校園,可以聽各種課程,還能逗復旦的貓,看同濟的小龍蝦。「我喜歡這樣的生態環境。」陳明明說,他更嚮往自由的生活。對於未來做什麼職業,還沒具體的規劃,但希望自己能看更多的書。

「成為一個科學家也很好的。」他笑著說。

母親:「只要他健康成長就好」

「文史科普類都愛看,物理書看得比較多,《尋找薛丁格的貓》《魔鬼出沒的時間》《愛因斯坦的聖經》之類的……」陳明明媽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陳明明很愛看書。

她說,在陳明明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帶他看繪本、紀錄片和有意義的小眾電影。好奇心驅動他學習更多的東西,父母也引導他在書本中找尋答案。他小學一年級開始看《環球科學》《Newton科學世界》《美國國家地理》等雜誌,從三年級至今,年均閱讀量約有一千萬字。

「雜七雜八的書可能看得比較多,但是專業類的書淺嘗即止,畢竟是一個小孩,現階段維持興趣比深究更有意義。」陳明明媽媽說,目前他對物理特別著迷,從閱讀科普書發展到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因此才會選擇聽講《量子力學》等物理課。

陳明明媽媽說,2016年11月,陳明明跟隨他們夫妻從廣東回到上海。在這之前,他就讀於雙語小學,英文水平不錯,平時會看《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唐頓莊園》等英美劇。這學期他決定旁聽復旦大學全英文授課的《量子力學》,但由於知識比較專業,已經遠超出科普範疇,涉及到計算的內容他還理解不了,有大量專業英文詞彙也聽不太懂,所以已經決定放棄旁聽。

關於兒子如何選擇旁聽的課程,她透露,自己會預先從課程表中挑選出一些課程,主要依據課程人數、課程名稱來判斷專業性強不強,以及是不是兒子感興趣的方向。經過她的第一輪篩選後,陳明明再選出自己想聽的課程。

陳明明的小本子上記錄著聽過的課和授課教師的籤名。

陳明明傾向於選擇「認識」的老師。從2017年2月開始,他經常去各種博物館、參加各類科學講座和活動。因為積極提問和互動,他還和不少專家學者加了微信。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墨子沙龍、self講壇、文匯講壇、上海科協在科學會堂舉辦的一些講座,我們都是經常出席的。所以進入大學課堂聽講,對他來說沒那麼困難,因為已經見過很多教授了。不斷接觸的過程中,他也學會和學者們交流的方式。他明白學者治學嚴謹求實,對一個孩子的問題,也能認真回答。」陳明明媽媽同時強調,她的兒子不是一個所謂的「神童」,只是喜歡讀書,對很多事物都好奇。

她認為,小學是應該多聽、多看、多讀的階段,正好上海有這麼好的教育平臺,「去大學旁聽,也是為了滿足他對各學科的好奇,而且可以和學者們近距離交流,很多爸爸媽媽回答不了的問題,他們會引導他進一步去思考和研究。」

她希望陳明明自己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他喜歡做的事情。「他現在喜歡科學,能往科研的道路上發展當然是好的。」陳明明媽媽說,「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想當科學家。這要靠他不斷努力了,並不是聽聽課看看書就能達到的。」

「如果他有一天厭學了呢?」記者問。

「那也沒關係呀,只要他健康成長就好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街邊烤腸進價最低3毛多一根 多是仿造肉丨10歲男生在復旦大學旁聽
    【有爭議】十歲男生在復旦大學旁聽加老師微信,其母強調他不是「神童」澎湃新聞網消息,量子力學、經典力學、航空與航天、科學哲學、《論語》導讀……這些是五年級小學生陳明明(化名)在復旦大學旁聽的課程。除了旁聽,陳明明還積極與任課教師互動,甚至提出比較專業的問題。
  • 跳級上學,十歲成功考上大學的山東神童,現在生活的怎麼樣了?
    跳級上學,十歲成功考上大學的山東神童,現在生活的怎麼樣了?但是生活中總會有神童,他們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天賦,能夠用極短的時間把較難的課程學完,他們有普通人沒有的天賦,當然也要比普通人承受更多的關注。山東有一個小神通叫蘇劉溢,他的驚人天賦讓他的童年充滿了傳奇的色彩,神童神童就是在及其年少的時候展現出極強額天賦。
  • 上海五年級小學生每周請假去復旦旁聽 聽量子力學等課程
    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小肚腩同樣微向外凸,以同樣的姿勢打開手機,相互加了微信好友。這個場景出現在上海的初秋,周一下午的光華西輔樓裡。  復旦大學校園周報《復旦人周報》9月19日報導,大家口中神奇的「小朋友」名叫陳顥文,如今讀五年級。雖然年紀小,但他談吐得體,自信淡定,與其說他是個小學生,倒不如說他像個小大人。
  • 五年級小朋友在復旦聽課並跟教授互加微信!網友們評論亮了!
    他答:10歲更要命的是當有人問他這些課程都能聽得懂嗎?他答:聽得懂!告訴我,這不是真的去年起,他就在家長的引導下開始旁聽復旦、同濟等大學的課程。就是圖中這位挺著小肚腩的小朋友你看的沒錯他此刻正在和復旦老師交換朋友圈。
  • 小學生每周請假去復旦旁聽 自稱聽得懂「量子力學」
    新民晚報微信公眾號消息,「一個小朋友,特意每周請周五一天假,先聽了量子力學,再來聽航空航天,拿著一本兒童大學的本本上頭收集了好多前輩(還有老師的哥們?)的籤名……暴擊……不過講道理我也想周五請假去小學聽課……」如果這樣一幕發生在你的大學裡,你還敢在宿舍賴床逃課嗎?
  • 復旦大學學生心目中的王德峰老師
    接到電話,他總是先問講座內容,而後問意向時間,接著便拿出一張日程表來,用手指著一行一行地劃下去,若有空便欣然答應。王老師最有名的課是「哲學導論"。它堪稱復旦人氣最高的課,幾乎路人皆知學生選課如果選不上,就去旁聽。
  • 他是神童,數學天賦異稟,24歲成為世界頂尖大學教授
    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的智商很高,今天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神童天才小時候測試結果顯示,智商超過愛因斯坦、霍金、牛頓等名人。而他求學之路也是一路開掛,如今是一位成就頗高的數學家。一個人的智商和成長都離不開父母,陶哲軒的父母就是高材生。父母之前是香港人,畢業於香港大學,父親是兒科醫生,母親也是高學歷獨立女性,拿到了數學和物理的雙學位。
  • 小學生旁聽大學課程?先別吃驚,聽聽這位媽媽的解釋
    小學生旁聽大學課程?先別吃驚,聽聽這位媽媽的解釋小學生旁聽大學課程?先別吃驚,聽聽這位媽媽的解釋王營前段時間,一張上海五年級小學生顥文在復旦大學「蹭課」的照片在網上引發熱議,畫面中孩子正與復旦教授駱玉明互加微信。網友紛紛表示,「現在的家長也太拼了吧?」「孩子聽得懂嗎?」
  • 9歲神童從名牌大學退學,原因不是課業,而是他爸爸……
    (圖片來自New Age)上面這個「王之蔑視」的比利時神童最近就很煩惱,因為學校不允許他10歲之前大學畢業,於是他乾脆輟學了。(圖片來自CNN)根據BBC報導,這個9歲男孩叫做Laurent Simons,他剛從歐洲頂尖的學府,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輟學。
  • 大學課堂旁聽8年 腦癱男生成為蘭州大學榮譽研究生
    自學完成小學、初中、高中課程 大學課堂旁聽8年腦癱男生成為蘭州大學榮譽研究生1993年,出生11個月的謝炎廷被診斷為腦癱。在家人的幫助下,他自主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課程,「高中畢業」的他開始憧憬大學校園。今年9月17日,在蘭州大學旁聽8年後,謝炎廷被授予「榮譽研究生」稱號。如今,謝炎廷正在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旁聽博士課程。
  • 十歲就能靠書法賺錢的神童,字寫的確實不錯
    書法神童的例子,還是比較罕見的,畢竟水平在那,能不能被稱為神童,絕不是靠媒體一天兩天就能吹捧出來的。關鍵還是要看實力。羅源森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讓自己的字體入了方正字庫,這應該是獨一份。沒想到現在居然籤約了沒背景沒名氣的「小書法家」,可能確實是看中了他的潛力。無論是起行收的法度,轉折的力度,都是沒有什麼筆病所在的。四歲練字,十歲能寫成這個水平,確實得意與他的天賦和家庭環境。自問是做不到的。
  • 北大「拒絕」社會人員 旁聽與完善的旁聽制度
    這位負責人稱這不是剛性措施,不絕對禁止校外人員到北大旁聽。但實際上,不少旁聽人員確實望而卻步。  對這一現象,民眾有著怎樣的看法?《國際先驅導報》聯合新浪網進行了調查。調查中,面對「你認為大學是否應該有條件地開放課堂?」的問題,有81.74%的人選擇「應該」。西安柳女士認為:「來旁聽的人,學習積極性甚至比大學生都高,只是因為機緣巧合沒能成為課堂正式一員。
  • 小朋友在復旦聽課?網友:看到他的課表想回小學
    原標題:五年級小朋友在復旦聽課?網友:看到他課表的那一刻我想回小學..  「一個小朋友,特意每周請周五一天假,先聽了量子力學,再來聽航空航天,拿著一本兒童大學的本本上頭收集了好多前輩(還有老師的哥們?)
  • 他出生就是神童,2天半讀完小學,10歲考上重點大學,現卻被勸退
    在十歲那年蘇劉溢便參加了高考,並且取得了566分的成績,最終被南方科技大學所破格錄取。不僅如此,南科大還籌備了一個「少年班」,專門培育像蘇劉溢這般的「神童」。
  • 當年那個跳級上學,10歲就上大學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但是曾經有一個山東神童,他不僅沒有晚上學,還早上學看很久,不久早上學還跳級學習,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神童叫蘇劉溢,他從小對於學習就非常感興趣餓,並且能看到出來他考試的時候通常都是遊刃有餘,所以他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決定讓她直接跳級讀五年級,本來學校不同意,但是沒想到看到他的驚人的天賦以後,直接讓她讀了幾天就參加考試了,就這樣在他七歲剛上學的時候就直接升入初中了。
  • 當年那個跳級上學,10歲就上大學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但是曾經有一個山東神童,他不僅沒有晚上學,還早上學看很久,不久早上學還跳級學習,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神童叫蘇劉溢,他從小對於學習就非常感興趣餓,並且能看到出來他考試的時候通常都是遊刃有餘,所以他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決定讓她直接跳級讀五年級,本來學校不同意,但是沒想到看到他的驚人的天賦以後,直接讓她讀了幾天就參加考試了,就這樣在他七歲剛上學的時候就直接升入初中了。
  • 北大拒絕社會人員旁聽 高校旁聽制度待完善(圖)
    比如北大的經濟學院、光華管理學院的一些課程非常熱門,旁聽的人很多。他表示並不完全反對社會人員旁聽,但是如果學校完全開放,會給教學、後勤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帶來很大壓力。所以,他建議根據具體課程的課容量發放聽課證,統一管理。  一位姓張的同學認為直接拒絕旁聽人員不應該,有違北大一貫的辦學宗旨。他說:「我不久前上輔修的日語課就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前老師直接點名,不是該課堂的學生不允許旁聽。
  • 五年級小朋友在復旦聽課?看到他課表的那一刻驚呆了!
    近日,一則「五年級小朋友在復旦聽課並跟教授互加朋友圈」的消息在復旦人的朋友圈刷了屏。他答:10歲更要命的是當有人問他這些課程都能聽得懂嗎?他答:聽得懂!告訴我,這不是真的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怎麼想的,在復旦的小夥伴們反正是淡定不下來了:我也愛學習:小朋友周六那天加了施一公的微信CZX:作為一個理工類學生
  • 杭州女大學生發了句「身高172」引來100個男生加微信
    網絡「表白牆」風靡全國高校,大學生也渴求「脫單」  杭城女大學生發了句「身高172」 引來100個男生加微信  100個男生來加微信  女生感嘆:還是多讀書好  很多女孩子都希望能在大學期間收穫一段浪漫的愛情,杭州的林雀(化名)也不例外。看著昔日好友接二連三地在朋友圈官宣「脫單」,她未免有些不是滋味。  然而,林雀所在的專業是典型的「陰盛陽衰」,男生屈指可數。
  • 14歲少年考取南京理工 3歲旁聽小學(圖)
    [經歷] 3歲「旁聽」11歲參加中考昨天下午,記者電話連線採訪了孫濤和他的父母。說到兒子,孫濤的父母樂得合不攏嘴。「孫濤媽媽是中學政治老師,我是語文老師,平時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時間照顧到孫濤」,孫濤父親和記者聊起了兒子與同齡孩子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在父母的眼中,1994年2月出生的孫濤一直是個很聰明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