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更多優質學位
按照教育部「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的要求,今年入學,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釋放的優質學位全部用於派位入學。
城六區公辦學校寄宿招生計劃比去年減少10%,明年寄宿招生實行登記派位入學。公辦學校寄宿招生要對招生範圍、招生名額、招生方式、錄取名單進行公示。
老居民可享單校劃片
本市將繼續穩妥推進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入學方式,對房產、戶口具備條件且居住達到一定年限的老居民子女繼續實行原有單校劃片,不完全符合學校單校劃片入學的將實施多校劃片。由各區根據學位供給情況和戶籍、房產、居住年限等因素制定相應辦法。
本市戶籍無房家庭可在租住地入學
今年繼續穩妥實施本市戶籍無房家庭在租住地入學辦法。本市戶籍無房家庭,長期在非戶籍所在區工作、居住,符合在同一區連續單獨承租並實際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賃監管平臺登記備案、夫妻一方在該區合法穩定就業3年以上等條件的,其適齡子女可在該區接受義務教育。具體辦法由各區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
部門聯動審核本市戶籍無房家庭、合法穩定就業、實際居住等入學資格條件。依託北京市住房租賃監管平臺核驗本市戶籍無房家庭住房租賃登記備案信息,租賃信息核驗自5月6日與入學信息採集工作同步啟動。
入學禁止面試選拔
市教委要求,各區教委和學校嚴格執行市教委統一規定的時間表和工作程序。
嚴禁以考試成績和各類競賽證書、培訓競賽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
嚴禁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嚴禁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以培訓班、校園開放日、冬夏令營等形式提前招生,選拔生源。
嚴禁初中校違規在小學非畢業年級提前招生。
嚴禁任何學校以實驗班、特色班、國際部、國際課程班等名義招生。
嚴禁以寄宿招生方式招收非寄宿學生。
義務教育學校實行隨機均衡編班,嚴禁分班前組織考試,
嚴禁以任何名義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實驗班。
嚴禁校外培訓機構曲解宣傳入學政策,炒作公辦學校排名,將培訓成績與入學掛鈎。
嚴禁任何學校私自招生。對於出現違規違紀行為的交有關部門依規依紀處理。
各區教委要落實責任,加強管理。對存在違規行為的公辦學校嚴肅處理,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直至免職。對存在違規行為的民辦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減少招生計劃、警告、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等處理。對存在違規行為的校外培訓機構,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停止招生、停止辦學、吊銷辦學許可證等處罰,並納入黑名單。
民辦學校招生納入統一管理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納入屬地區教委統一管理。嚴格執行民辦中小學招生簡章、廣告備案制度,公開公示招生計劃、招生範圍、招生方式、收費標準等,以招收其審批機關所在區域內學生為主。對於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民辦學校,各區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指導學校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各區要加大民辦學校學籍監管力度,不得招收不符合條件的學生在校就讀。全市統一規定民辦學校招生要在5月25日至6月9日之間組織完成。
各區建立非戶籍兒童入學證明聯審制度
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北京市居住證(或有效期內居住登記卡)等相關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通過審核後參加學齡人口信息採集,併到居住地所在區教委確定的學校聯繫就讀。
學校接收有困難的,可申請居住地所在區教委協調解決。各區政府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證明證件材料審核指導要求,結合實際制定並公布實施細則。各區應建立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證明證件材料聯合審核機制。
部分非戶籍兒童按本市戶籍對待
區臺辦認定的臺胞子女、區僑務部門認定的華僑子女、持有全國博士後管理部門開具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子女介紹信》及其父(或母)《博士後研究人員進站備案證明》(加蓋博士後設站單位公章)、現役軍人證件及部隊師(旅)級單位政治工作部門出具的隨軍家屬身份確認函等能確認身份函件的適齡兒童少年按本市戶籍對待。
烈士子女、臺籍學生、華僑子女、現役軍人子女、全國勞動模範子女按相關規定在同等條件下給予照顧。
同等條件優先保障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少年就近就便入學。
首次公布各區優質資源引進名單
近年來,本市千方百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進一步加大市級統籌力度,引導城區優質中小學通過一體化、集團化等辦學形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範圍,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教育差距。
作為構建首都教育新地圖的關鍵環節之一,擴優改革覆蓋面不斷擴大,從城區為主逐步向其他地區廣泛輻射,在優化全市基礎教育資源布局和結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校支持中小學發展項目覆蓋範圍擴大到29所高校、8個區60所項目學校;教科研支持中小學發展項目覆蓋範圍從城六區、17所初中擴大到全市所有區、51所項目中小學;民辦教育機構參與學科教學項目覆蓋範圍擴大至20家機構,11個區92所項目學校;到崗外教數量由首批25名外教增加至2019年的120名外教。
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項目支持昌平、通州等12個區95所學校發展。目前,全市共有教育集團158個,其中城區90個,郊區68個,覆蓋415所獨立法人學校;共有學區131個,城區63個,郊區68個,共覆蓋12個區,1053所法人學校。
隨著優質學校覆蓋範圍的擴大,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率大幅提高。擴優改革使一大批百姓身邊的好學校湧現出來,通過優質資源的整體布局,結構優化,使得學校內部教師職稱、結構、專業能力迅速優化,學校整體水平發生質的變化,迅速吸引本地生源回流,在緩解擇校矛盾,保障義務教育入學機會公平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未來,本市將通過市建共管、市建區辦等方式,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等重點產業功能區和人才聚集區加快建設一批優質學校,由北京五中、師大實驗、人大附中、十一學校、北大附中、一零一中學、清華附中、民大附中、八一學校、十二中等優質學校承辦,充分發揮優質教育在吸引人才和支撐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落實疏解非首都功能要求,順應當地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期待,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服務支撐。
相關連結:
2019北京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全文
2019年北京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意見
2019北京義務教育入學流程圖(幼升小+小升初)
2019年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新政解讀(小升初+幼升小)
2019北京各區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諮詢電話匯總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