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從史前便開始釀酒,中國也是世界公認的酒的故鄉,中國的酒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洗滌了七千多年,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和西方的葡萄酒文化不同,中國酒文化的頂梁柱是白酒,酒不僅是文化,還是藝術,其中也包含了生活。作為最傳統最純粹的民族工業,有其不可複製的行業密碼。糧食釀酒,體現的是真修實行的工匠精神。而現實之下的酒業生存,危機重重,路途充滿變數,「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不少品牌的白酒在我們的酒桌上,你方唱罷我登臺,一朝歌舞昇平,轉眼折戟沉沙。白酒,也許已經成了最讓人捉摸不透的一種「食品」。白酒倒出來容易,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倒出來喝不了,再倒回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如何將倒出來的白酒再倒回瓶子裡去呢?今天,老陳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好的方法。
一、普通酒瓶
對於普通酒瓶,想要把白酒重新倒回去就太簡單了,畢竟酒瓶的口還是很明顯的。雖然相對杯子來講,白酒瓶的口更加小一點,但是只要我們小心一點,想要把倒出來的白酒再倒回去還是沒問題的。
二、使用漏鬥
漏鬥是一個筒型物體,被用作把液體及幼粉狀物體注入入口較細小的容器。在漏鬥咀部較細小的管狀部份可以有不同長度。漏鬥通常以不鏽鋼或塑膠製造,一些漏鬥在咀部設有可控制的活門,讓使用者可控制流質流入的速度。
三、茅臺酒瓶
茅臺酒瓶口是有小珠子堵住的,所以不能夠直接的倒回去。如果還有喝剩的酒又不想浪費掉了,要麼就想辦法把瓶口取下來,然後在用保鮮膜封存。第二個辦法就是用注射器將剩下的酒又重新的裝回瓶子裡面去。還可以用保鮮膜,把保鮮膜塞到孔裡,把玻璃珠來回晃,卡住,然後用針刺個小眼,慢慢的往裡倒。這個方法不適合造價,因為速度太慢,一般1個小時能夠滲進去就不錯了。
其實中國是有酒文化的國家,既然倒出來的酒還是儘量的喝完為好,不過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喲。比較葡萄酒來說,剩下的白酒可以保留的時間較長。其中,醬香型白酒是最易保存的酒種。其次是儲藏容器應該使用陶罐或瓷罐,如果二者皆沒有,那麼可以使用玻璃瓶,並且必須是可以密封的容器。再者是保存時可以先擰緊瓶蓋,再用保鮮膜將瓶口牢固纏住包好。最後是保存地點應選擇避光、恆溫、恆溼的環境,切勿將封好的酒瓶置於陽臺、窗臺等陽光易照射的地方。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