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時你會做什麼?來看看藍天野的朋友圈:有貓有狗、有書籍字畫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93歲的時候,你會做什麼?

身心健康,頤養天年,似乎已經是令人相當知足的狀態了。

你還能活躍在工作崗位上,在人生的舞臺上不斷創作出令人驚嘆的成績嗎?

你還可以和比自己小几十歲的年輕人一樣,用最流行的方式,分享日常感悟,關心社會熱門話題嗎?

還能充滿創意和想法,對未來有著一個又一個的計劃嗎?

也許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但93歲高齡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藝術家藍天野,正是以這樣令人驚嘆的狀態,不斷創造著生命的能量和高度。

藍天野其實並不姓藍,他原名王潤森、王皇,和濮存昕的父親蘇民原名叫濮思洵一樣,都是因為特殊年代革命需要而改的名字,真名後來反倒不被人了解了。

藍天野是如今唯一一位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的北京人藝第一代演員。因此今年北京人藝特意選在院慶日當天,開始播放一部長達15集的紀錄片《藍天野》。

這部精心拍攝的紀錄片,不僅是對天野老師70多年舞臺藝術生涯和輝煌藝術人生的回顧和記錄,也帶領大家一起穿越時光,了解和見證北京人藝以及中國戲劇史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北京人藝為不少老藝術家都拍攝了紀錄片,基本上都是大量的資料和訪談彙編。而這部《藍天野》最特別之處在於,因為天野老師還活躍在舞臺上以及各種藝術活動當中,因此兩年多的拍攝時間裡,鏡頭跟隨藍天野的足跡,在他進行藝術創作活動的現場,拍攝到了大量珍貴的鏡頭,真實記錄了這位九十多歲的老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道路上永不停歇的腳步,堪稱最充分最豐富。

紀錄片從藍天野的青少年時代開始講起。從孩提時舉家進京,到盧溝橋事變爆發,直至不久後的父親亡故家道中落,藍天野在少年時期便對於生活有了敏銳細緻的觀察,這樣特殊的時代與生活背景,連同他接觸到的京劇、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都為日後走上演員道路的藍天野奠定著堅實的基礎。而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蘇民的相遇,則進一步為他真正打開了通往戲劇殿堂的大門。

紀錄片中,不僅有他在排演場導演話劇《貴婦還鄉》、《大訟師》、《吳王金戈越王劍》,在舞臺上演出話劇《冬之旅》的難忘時光,也有他到長安大戲院、松雷京劇院看京劇演出和排練、到上海參加紀念俞振飛表演藝術座談會、到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家中拜訪交流等珍貴的內容。

今年,雖然因為疫情原因,劇場被迫關門,演出無奈取消。但藍天野老師卻為大家奉獻了今年中國戲劇舞臺上的最大驚喜

那就是在6月12日北京人藝68年院慶當天的慶祝演出中,他以93歲高齡登臺,演繹了北京人藝經典劇目《蔡文姬》的片段。

1959年他曾在該劇中扮演董祀,半個世紀之後再次演繹這個角色,依然寶刀未老,精神矍鑠,遊刃有餘,一氣呵成。

大段的臺詞,流暢的表演,讓無數觀眾和網友驚嘆藍爺爺的記憶力。

而更令人讚嘆的是,由於藍爺爺思想開放,博採眾長,無論是當年還是近些年,一直都在大量觀看國內外最精彩最先鋒的演出,因此他的表演風採不僅不減當年,而且還有新的突破,鬆弛自然,富有時代之感,讓人感嘆藝術之樹常青。

其實,疫情期間,藍爺爺為了身體力行支持抗疫,很少出門。原來每周都看好幾場演出的他,在這段劇場關門的日子裡,幾乎沒有出過小區。

家中一隻狗、一隻貓,無數心愛的奇石、書籍、字畫,陪伴著他。

疫情剛爆發的時候,他就曾發表抗疫感言:「現在不添亂,疫情過去好好幹!」引得網友們紛紛評論:「姜太公收瘟神!」

藍天野當年扮演姜子牙劇照

即便在疫情緩解的日子裡,他也婉拒了各種邀約。他說:「如果大家都能主動自覺控制不必要的外出和聚會,會對防控疫情有更大的幫助。」

而他僅有的幾次出門,都是去北京人藝,都是為了劇院和藝術。

北京人藝為68年院慶籌辦演出活動,劇院徵求藍老意見,看看他是否願意參加。

藍爺爺說:「如果我不參加,北京人藝院慶的舞臺上就少了一代人,所以我得來。但我來了,不想只是朗誦一段,還是想演演話劇。」於是,他決定登臺表演代表北京人藝話劇民族化探索的經典劇目《蔡文姬》片段。

臺詞雖然不少,但藍爺爺不怕:「雖然我最後一次登臺演出這個戲,已經是38年前的事情了,但這些年,我有時候做講座,會拿這個戲作為例子,所以對這段戲不算太生,一排練就回憶起來了。」

藍天野當年演出《蔡文姬》劇照

和藍爺爺搭檔演出的是北京人藝青年演員徐岑子。藍爺爺了解到她會彈古琴,唱的也不錯,因此希望能夠提供給年輕人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於是,舞臺上便出現了白髮長袍的藍天野扮演的董祀向徐岑子扮演的蔡文姬拱手尊稱「大姐」的動人場景。

當演出臨近尾聲,藍天野頻頻作揖拜別,說出最後一句臺詞「明天見」,然後瀟灑轉身,背影消失於暗場燈光中的一幕,更是讓無數觀看在線直播的觀眾感動得熱淚盈眶。

除了在紀錄片中回顧藝術人生,當人群散去,大幕落下,藍爺爺在微信朋友圈裡也開始分享起了自己從臺前到幕後,從退休到重返舞臺,從劇院到生活,從同事到朋友的無數美好珍貴的時刻。

……

原本只打算發幾條,但由於手機裡的照片實在太多,這麼多年值得回味的人與事也讓人慾罷不能,因此藍爺爺在朋友圈辦的「我和北京人藝圖片展」,已經發了九十多條,他說:「怎麼也得發到100條!

藍爺爺在朋友圈分享的這些照片,讓大家越看越感慨,很多年輕人還從中了解到了不少北京人藝和中國話劇的歷史。

除了「我和北京人藝圖片展」,藍爺爺平常也喜歡在微信朋友圈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感受。他愛花草,愛小動物,關注時事,關心別人……

看他每天在微信發的內容,很難想到這是一位93歲老人的朋友圈。

平時喜歡攝影,喜歡合影,喜歡記錄下生命中美好瞬間的藍爺爺,說自己的電腦裡、以前的手機裡還有很多照片,「等我外孫子來我這裡,我讓他幫我再整理出來!」

雖然已經93歲高齡,雖然早已作品和獎項等身,但隨著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新劇場的建立,藍爺爺還有不少願望,他希望還能再幹幾年,再搞幾個戲:「我在琢磨著新的劇本,不僅想自己來導,還想再登臺表演,在舞臺上創作新的角色……」

有人說,有些明星被稱為「男神」,而藍爺爺,則是「男神仙」!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位滿身仙氣的老神仙,老藝術家,繼續為舞臺,為藝術,為觀眾帶來更多驚喜!

來源:藝綻微信公號

本期作者、編輯:王潤

本期監製:李紅豔

流程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連演11場3個半小時,93歲藍天野:未來可期,不言別!
    很多觀眾看到演員陣容上有「藍天野飾演馮樂山」都非常驚喜,但也都認為這麼多場次演出,「馮樂山」這一角色肯定會設AB角,因此紛紛打聽「天野老師會演哪一場呢?」讓觀眾沒想到的是,從10月15日至26日的11場演出,93歲的藍天野出現在了每一場演出的舞臺上,而且每天晚上11點多謝幕時都精神矍鑠、神採奕奕。藍老說:「很多觀眾聽說這次演出有我,都很期待。
  • 93歲老戲骨藍天野,時隔9年再一次出演曹禺經典作品——《家》
    大家好,這裡是一周聽說,你說我聽,我是一周。時光總是一眨眼就過去了。曾經的那些年輕的演員,也早已經成為了一個又一個棟梁一般的老戲骨。讓一周沒有想到的是,如今93歲高齡的藍天野,再一次的活躍到了熒幕之前。時隔9年,曹禺作家的著名作品《家》,再一次的讓所有的觀眾都倍感淚目。對於所有的演員來說,就像回《家》了一般。曾經的很多演員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間。
  • 93歲藍天野領軍出演 四代同臺演透人藝之《家》
    93歲藍天野領軍出演 導演李六乙不甘重複  四代同臺演透人藝之《家》  昨晚,作為北京人藝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93歲的老藝術家藍天野領軍人藝老中青少四代演員,使得由李六乙導演、曹禺改編巴金小說的經典名劇《家》,時隔九年之後再次
  • 93歲藍天野再登臺 演繹曹禺名作《家》
    登臺演員眾多,既有北京人藝第一代演員藍天野坐鎮,還有米鐵增、荊浩、盧芳、張培、苗馳、原雨、雷佳、鄒健、吳娛等老中青三代演員。反派馮樂山雖不是劇中主角,但以93歲高齡登臺的藍天野仍將他演繹得格外精彩。  「九年前我們排得比較紮實,這次又有許多變化。」
  • 93歲藍天野再登舞臺創奇蹟
    藍天野(中)攜老中青演員同臺奉上曹禺經典名作《家》。  這部戲演員眾多,既有北京人藝第一代演員藍天野坐鎮,還有米鐵增、荊浩、盧芳、張培、苗馳、原雨、雷佳、鄒健、吳娛等老中青三代演員。反派馮樂山不是劇中主角,但93歲的藍天野卻讓他有了耀眼的光芒。如此高齡還登臺演出已是國內戲劇舞臺上絕無僅有的奇蹟,他舉重若輕的表演更是生動詮釋了馮樂山這個「偽善人」。  九年時間賦予這部劇更為厚重的質感。
  • 93歲高齡的老藝術家藍天野為防疫錄視頻,滿頭白髮,說話鏗鏘有力
    2月20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分享了一段表演藝術家藍天野為防疫錄製的視頻,藍天野在視頻中對防疫工作表示了極大的支持,他有感而發:"現在不添亂,疫情過去好好幹!"93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藍天野也在這樣特殊的時期為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點滴努力。藍天野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並呼籲大家從自身做起,儘可能地為接下來的防疫工作分憂。他相信,集合每一個個體的力量,面前便是坦蕩通途,必會春暖花開。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有何意思?農民告訴你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有何意思?
  • 貓有貓薄荷,狗有「狗薄荷」,狗界「毒品」你可知道!
    然而有一種植物卻能讓多數以上的貓咪,甚至是巨型貓科動物(老虎、豹子等),一見傾心,從而內心沸騰,那就是貓薄荷。那麼鏟屎官有鏟貓的也有鏟狗的,是否也存在一種植物或是物品,對狗狗也有同樣的效果,貓有貓薄荷,狗是否也有「狗薄荷」呢?貓薄荷,一種能讓貓產生幻覺的一類植物。
  • 養貓有什麼壞處 養貓有什麼好處
    對於上班族來說養一隻貓可以為自己帶來一些樂趣,因為現在很多上班族都是單身,晚上回到家沒什麼事可以做,所以養貓可以為自己帶來一些快樂,那麼像養貓的朋友要準備一些東西來迎接自己的小可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 為什麼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有什麼講究嗎?
    今年的豬價貌似漲到了往年的高峰,所以與夥伴們聊家常的時候經常聽到一句「你家吃得起豬肉,那可真是有錢啊」。這些雖然是一些玩笑話,但也確確實實的印證了最近的豬價。以往的農村,可以說家家戶戶都養豬,對於豬價這件事情是沒有多大概念的,非要說個概念的話,那就是能不能賣個好價錢,養豬一般都是用來自己家吃的,所以有一句話叫做「豬來窮」。
  • 4種不同性格的人掛字畫各有什麼禁忌,看看有沒有你
    字畫出自創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因而不同的字畫會傳達出不同的情緒,如同人有喜怒哀樂。這種字畫傳達出的微妙情緒,有可能和創作者創作時所處的環境、人生的境遇有關,也有可能就是創作者性格使然。無論如何,這也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字畫,這些不同「性格」的字畫,又會反作用於不同性格的人。
  • 貓來窮,狗來富,那麼大家知道它跑到自家不走,有什麼意思嗎?
    在我們城市的生活當中,常能碰到流浪貓流浪狗,小編是城市打工者的一員,回到出租屋家裡,只要開著門經常有一些流浪狗或者貓來找吃的,看到了我就會給點食物然後搖搖尾巴就走了,如果賴著不走又有什麼說法呢?貓和狗是人們非常喜歡的小動物,聽人們常說貓有九條命,狗狗也很通人性,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貓來窮,狗來富」,那麼你知道在外面跑進來的貓狗意味著什麼嗎?首先說貓吧!貓分家貓和野貓,家貓是有人養的,野貓是沒人養的,那麼野貓進家有什麼預兆要分情況來看!
  • 都是舔水喝,狗和貓有什麼區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蘇澄宇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一眼看過去,你會覺得貓和狗喝水沒什麼區別,都是用舌頭舔。但如果引入了流體力學的研究方式,你就會發現,貓和狗喝水的方式並不一樣。貓是如何喝水的?1940年,美國洛杉磯的大使酒店舉辦了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那年,大衛·O·塞爾茲尼克製作的《亂世佳人》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的13個獎項,無疑是當年的最大贏家。這和貓舔水有什麼關係?
  • 朋友圈曬貓曬狗的都是隱形富豪…嗎?
    朋友圈曬貓曬狗的都是隱形富豪…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雲吸貓」、「雲擼狗」已經成了一種潮流。鏟屎官只要在朋友圈裡發一張貓子或是狗子的照片,就能收穫一堆比發自拍還高的點讚和「我酸了」的隊形評論。
  • 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是什麼意思?
    最近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類似的還有豬來窮,狗來福,貓來蓋白布。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我們不妨來看看。一些諺語和俗語都能很好的從字面上理解。豬來窮豬,好吃懶做者也,除了吃就是睡。啥事兒也不幹,試想如果一個人成天好吃懶做,即使給一座金山有朝一日也會坐吃山空,所以會越來越窮。當然,這只是一種類比的說法而已,而不是真正的說來了一隻豬,就會越來越窮的意思。我倒還想每天都能來一隻豬到我家裡呢,豬肉也不知道漲價了嗎?狗來富狗是忠誠的代表,也是古時候看家護院防小偷的小能手。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封建迷信,有的卻非常有道理,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智慧的結晶,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俗語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 夢見很多貓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在體會了網際網路快速的生活方式之後,有許多人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所以也就有了寵物貓與寵物狗。寵物貓與寵物狗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寵物貓雖然是家貓,但是還保持著一些野性,沒有像寵物狗一樣,完全被馴化。
  • 為什麼俗語說「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有什麼忌諱?
    為什麼俗語說「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有什麼忌諱?俗語往往都是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都非常的具有實際意義,至少是符合當時的生活背景的,因此還是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的。都知道現在的人是非常喜歡養寵物,其中以貓狗居多,但是養寵物有非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個不好就會引發很多麻煩事。
  • 貓到底有多聰明?
    這兩個品種的狗都是很聰明的狗了,但是我的阿比西尼亞貓,正如她的名字Mensa(門薩俱樂部,國際知名的高智商協會)一樣,在智力方面也毫不遜色。當我問她是否要吃點東西的時候,她自己就會走進廚房,禮貌地坐下,通過這樣來提示我可以上飯了。   貓有多聰明,它們又是如何學習的?
  • 抖音貓南北是什麼意思 貓南北狗東西情侶名是什麼梗
    抖音貓南北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人在評論裡面看到這樣的一句話的時候肯定都是很懵X的,貓南北、狗東西這是代表的什麼意思呢,如果你知道了也會感覺蠻有意思的,下面就來了解下吧。  抖音貓南北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