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豬價上漲。今年的豬價貌似漲到了往年的高峰,所以與夥伴們聊家常的時候經常聽到一句「你家吃得起豬肉,那可真是有錢啊」。這些雖然是一些玩笑話,但也確確實實的印證了最近的豬價。以往的農村,可以說家家戶戶都養豬,對於豬價這件事情是沒有多大概念的,非要說個概念的話,那就是能不能賣個好價錢,養豬一般都是用來自己家吃的,所以有一句話叫做「豬來窮」。
事實上,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的,全句是「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老祖宗為什麼這麼說呢,其中到底又有著怎樣的講究呢?
首先來看看「豬來窮」,這個豬來窮主要講的就是豬的性格。因為豬是比較好養的,只要圈著他就行,吃飽了就睡,再沒有其他事情做了,長大以後就任人宰割了。所以豬被大家打上了好吃懶做的標籤,人要是像豬一樣好吃懶做,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估計就會被餓死了。所以豬來窮說的是人不能像豬那樣好吃懶做。
而「狗來富」就比較好理解了。古代有一個詞叫做「看門狗」,狗不僅能陪伴著主人,還能起到守家的作用。人們都喜歡狗,再加上狗的叫聲是「汪汪汪」,也被人形象地稱作「旺旺旺」,所以狗有著很好的寓意。現在很多主人願意給自己的狗起名「旺財」,就是希望自己能夠發大財的意思。
相信不少人看過一部叫做《忠犬八公》的電影,劇中的八公是一隻秋田犬,被一名教授收養。教授每天去上課,八公就會趴在車站前等他回來,即使後來教授去世了,八公也仍然在車站等著他,直至離世。這部電影感動了無數觀眾,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狗來富」的說法事實上就是一種美好的象徵。
最後「貓來頭上頂白布」還要追溯到一些古代的禁忌。在我國古代,很多人家都喜歡養貓,因為有個迷信的說法是貓能闢邪。不過,古人的家裡養貓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貓能抓耗子。如果你在睡覺前,在屋前擺一個籮筐,第二天早晨起床一看,筐裡都是老鼠,那這些都是貓幹的。很多農民覺得貓是值得誇讚的,比起莊稼的損失,死耗子又算得了什麼呢?
不過死耗子畢竟是一種死亡,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自己。而人在去世之後就會被蒙上一層白布,所以才有了「貓來頭上頂白布」的說法。現在認為貓不吉利的人,主要是覺得貓的性格陰晴不定,比較的高冷,心情好的時候跑到你面前叫喚幾聲,要是心情不好還會張牙舞爪,甚至是抓傷主人。
總而言之,老祖宗的這些俗語是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總結出來的一種現象。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是有一些過時的,但是仍然能給我們研究歷史,提供很好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