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楚何知」。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窮養狗,富養貓」,為什麼這樣說?貧窮和養寵物有什麼關係?
在人際關係複雜、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將狗狗或者貓咪作為寵物飼養,將它們視為自己最親密的夥伴,甚至視之為「家人」。
的確,家中飼養狗狗或者貓咪,會在你下班回家的時候給予你溫暖。但是在農村老人的口耳相傳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窮養狗,富養貓」,啥意思?貧窮和養寵物有什麼關係呢?
俗語「窮養狗,富養貓」,從字面上就能夠感受到老祖宗用貧窮、富貴將「養貓」、「養狗」聯繫起來,為什麼這樣說?其實還真有所講究,看完你就長學問了!
農村俗語當中有這樣一句話「飽暖思淫慾」,大致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吃飽喝足之後,才能夠有心思去滿足欲望。甚至可以理解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正因如此,農村人才將貧窮、富貴與「養貓」、「養狗」聯繫起來!
首先,為何說「窮養狗」呢?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中華田園犬是農村人飼養最多的犬種,它們不僅性格忠誠,而且吃苦耐勞。更為關鍵的是中華田園犬是雜食性動物,地主家日子富足它可以吃肉喝湯吃狗糧,貧苦農民家中吃糠咽菜,它就以湯湯水水為食;如果底層農民只能勉強養活自己,中華田園犬會自己去覓食,乃至於「吃屎」。
無論何種境地,中華田園犬都會對主人不離不棄。因此,「狗」是舊社會窮人可以飼養的起的動物,也是最省心的動物!
其次,為何說「富養貓」呢?
一方面,貓以「老鼠」為食,「老鼠」數量減少,迫於生存,貓會離家出走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非常喜歡「擼貓」,的確「擼貓」手感非常好;但是飼養貓對於舊社會的農村人來說,就是為了「多捉老鼠,保證糧食安全。」
因此,貓更多的是以「老鼠」為食,如果窮人家都窮得揭不開鍋,那麼老鼠的數量就會大大減少,貓捉不到老鼠,又不能夠「吃糠咽菜」,為了生存下去,貓只能夠離家出走。因此窮人「無法養貓」。
另一方面,貓的野性多,難以馴服
農村人一般都會這樣形容貓咪,比如:「貓偷腥」、「饞嘴貓」;表面上貓似乎非常溫順,但是貓的野性更多,難以馴服。
比如農村人剛剛孵化的小雞,很容易被貓偷食;除此之外,腥味對貓的誘惑力非常大,比如鄰居家飼養的鹹魚臘肉,很容易被貓拖走。鄉裡鄉親,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自己家的貓咪「闖下大禍」,農民都會主動承擔「賠償損失」;而這些損失對於地主富人來說,並不算大問題。此消彼長之下,窮人養貓的現象就會銳減。
綜上所述,這句民間俗語「窮養狗,富養貓」,並不是老祖宗隨意編造的順口溜,而是他們通過觀察動物習性、總結生活經驗得出來的智慧之談,內核原因其實很有講究!關於養貓養狗,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俗語呢?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註: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