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聽到各種流傳在民間的俗語,這些俗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其中隱藏的深意耐人尋味。不知大家是否有聽過一句話:"養豬窮,養狗富,養貓的都能開當鋪」,關於這句俗語的真正意思,一直以來都有各種說法, 人們的解釋也不相同。這裡小編就來說說在農村老人那裡聽到的一個版本。
豬是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的動物,在農村以前更是家家戶戶都有養。要知道在經濟不發達的時候,豬肉的價格可是很高昂的,一頭可以賣不少錢。那為何還會有人說養豬的人窮?實際上以前大多數養豬的家庭都集中在農村,而農村多年來都是人們眼中落後、貧窮的代表,那裡的人們也是為了改善生活才去養。
早年農村養豬沒有用飼料,一頭豬往往養一整年才能出欄,但即便是這樣人們也捨不得吃,只為留著肉賣個好價錢貼補生活。所以養豬的人家早些年在人們的眼裡一般都是很窮的,因為有錢人早就自己拿錢買豬肉了,畢竟養豬又髒又累還賣不了大錢,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沒人願意去養。
那麼養狗的人家就富有了嗎?這就要從狗狗的特性說起了。在寵物狗流行起來之前,中華田園犬遍布我國,而他們最大的本領就是看家了。看家為了防誰?當然是小偷了,所以養狗的人家在人們的印象中是比較富有的,因為家裡有值錢的東西才需要養狗狗來看家護院,沒錢的人家徒四壁,根本就用不著養狗。
從另外一個方面說,養狗也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狗可不是吃素的,它們除了吃飯吃菜還需要時不時的加點葷腥,吃點肉骨頭。舊社會的老百姓自己溫飽都難以解決,誰還會有閒心去養狗,一來沒什麼作用,二來自己也養不起。所以能養得起狗的人,在從前必定是家中有富餘的。
最後一句,養貓都能開當鋪,這又是啥意思?當鋪在以前可是個寶貝堆積的地方,開當鋪的人自然身價頗高。但這句老話裡的俗語說的可並不是當鋪裡的貓。貓會抓老鼠大家都知道,但是老鼠也一般都只會在雜亂無章的地方出現,因為那裡常常是老鼠出沒。
人們之所以這麼說,一方面是形容養貓的人家中雜亂,都可以開當鋪了。另一方滿也說明了有貓的家庭糧食富足才能招來老鼠,生活條件必定是不錯的。這三句話在早年社會尤其適合。不過現在人們的經濟水平和生活狀態都發生了變化,這句俗語也就未必精準了。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