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門診,在上海各級醫院漸成常態。記者連日走訪還發現,不管是三甲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還是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日門診時段也在延長,「下班後門診」「午間門診」「夜門診」等延時服務不僅是疫情期間為減少人群聚集的應對之策,更是滿足百姓之需的便民新舉,就醫習慣隨之而變。
病人生病不分上下班時間,隨時都有可能突發疾病。而且,一般說來,只要不是十分嚴重的疾病,不少上班族和學生族會選擇先挺一挺,等到下班、放學或周末時間才去醫院看病。但是,醫院門診有工作日和上下班之分,如果醫院門診嚴格執行五天工作制和朝九晚五上班時間制度,必然會給市民就醫帶來不便,不是找不到門診醫生,就是需要排長長的隊伍。
醫院延長工作日門診時段,推出「下班後門診」「午間門診」「夜門診」等延時服務,無疑極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就醫看病,不需要在上班上課時間請假去醫院看病,可以利用午休時間或等到下班放學之後再去醫院門診看病,既不耽誤上班,又不影響看病。換言之,醫院「延時服務」滿足了患者隨時看病、非上班上課時間看病的需求,是名副其實的便民之舉、民生舉措,值得肯定。
但是,醫院推出「延時服務」,不能一味地要求醫生護士講情懷、做奉獻,以犧牲醫生的正常休息時間為代價。醫院只有在充分保證醫護人員休息時間的前提下,推出的「延時服務」才能走得長遠,實現可持續。否則,只會曇花一現。
眾所周知,目前醫護人員工作負擔重,工作壓力大,超負荷工作、「碎片休息」已經成為常態。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如果沒有增加醫護人員的編制,一味地只是方便老百姓就醫推出「延時服務」,其實是延長醫護人員的上班時間,讓醫護人員加班,減少醫護人員的正常休息時間。這在客觀上必然加重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狀態,並不利於醫護人員的健康。醫護人員也是血肉之軀,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需要正常的休息時間,長時間超負荷工作,正常休息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必然傷害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甚至可能造成「過勞死」。
實際上,近年來,醫護人員「過勞死」案例不是個例,醫生儼然已經成為「過勞死」的高危群體。在這種情形下,醫院推出「延時服務」的便民舉措,前提條件是要增加和保障醫生護士的人員編制,讓醫護人員可以有更多時間進行輪休,而不是讓醫護人員以加班方式落實「延時服務」。
總而言之,醫院「延時服務」雖好,但需要量力而行,必須以保證醫生護士的正常休息時間為前提,而不能以犧牲醫生護士的正常休息時間為代價。